通信&政企產品
PMP考試
摘要: 剛給大輝發完郵件準備去上班,微信群里熱鬧不已,原來是pmp成績出來了,盡管考試完后心里基本有底,但聽老師說這次考試偏難,等在待結果出來的前夕,還是不免忐忑。
2013年年初報名直到2014年3月份才考試,倒也是好事,實際工作中的那些事和那些人,總能在復習的過程中讓自己反復思考和碰撞。而4m1p的成績單,算是給自己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這里簡單回顧一下,有興趣的同學可參考:
【復習歷程】:
1、 關于教材劃分(含:1本教材(2012版)、3套模擬題、1本輔導書),自己是按下面四部分來分批閱讀:
第1章 項目引論、第2章 組織影響和項目生命周期、第3章 項目管理過程
第4章 項目整合管理
第5章 項目范圍管理、第6章 項目時間管理、第7章 項目成本管理、第8章 項目質量管理
第9章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第10章 項目溝通管理、第11章 項目風險管理、第12章 項目采購管理、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4-04-19 09:35 cheng 閱讀(1125) |
評論 (2) 編輯
產品上線期間的那些事
摘要: 這段時間以來的產品使用過程,界面性能和易用性成為關注的重點。相比運營商項目不同,政企項目驗收過程相對簡單,沒有嚴格的測試用例,以是客戶組織的項目評審會,公司匯報階段進展、客戶做業務測試的方式開展。
簡單回顧上線期間一些工作:
1)公司側提供《需求規格說明書》、《產品使用手冊》、《角色權限清單》
2)業務部門整理《用戶申請表》、《業務制度管理辦法》
3)業務部門組織上線前項目例會
3)業務部門發布系統上線公告
4)業務部門組織用戶培訓
5)公司和業務部門提供產品使用支持,解答最終用戶的操作疑問、收集產品反饋。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4-03-26 22:05 cheng 閱讀(1353) |
評論 (3) 編輯
需求管理和進度管理的一些體會
摘要: 項目進入試用階段,版本節奏也相對平緩,對于需求&開發&測試過程中的一些管理,分享一些個人體會,歡迎指正。開始正文之前,存在下面前置條件:
1.本輪版本要交付的功能及時間已已評估并與客戶達成一致,是以交付時間倒推來管理《需求規劃》和《研發計劃表》的方式。
2.團隊資源:有測試組長,開發組長是臨時支持(同時兼顧其他項目)。
3.開發4人、測試2人、需求1人,迭代周期1~2周。
4.需求、開發和測試在一起辦公。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4-01-19 22:40 cheng 閱讀(1919) |
評論 (5) 編輯
開發過程筆記
摘要: 項目接近尾聲,需求也逐漸收斂。面對需求變化頻繁、迭代版本周期較短的客觀情況,傳統模式已不能在此生搬硬套。雖現有的開發過程談不上正規敏捷,也算接近小步快跑的節奏。下面分‘需求開發&代碼開發、版本控制、版本發布、增量升級’幾個部分,記錄一些體會,歡迎指正:
(1)需求溝通&代碼開發:
1、針對有可以復用的現有模塊時,和開發人員溝通主體思路,由開發人員著手開發,開發人員在開發期間與需求人員充分溝通,碰到疑問及時澄清、解決。
2、針對沒有可復用的模塊且涉及較復雜的業務流程時,需求人員畫原型圖(緊急情況手繪草畫),開發人員按原型圖或草圖著手開發。
3、需求人員記錄開發過程中和開發人員、客戶溝通的需求變化點。
4、功能開發完成、客戶驗收后,及時補充到《需求規格說明書》。
(2)版本控制:
1、代碼提交前做比較再合入版本庫(嚴禁合入非自己修改的文件)。
2、合入代碼需填寫修改信息,新版本開發只填寫修改信息,優化修改還需在BU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12-27 20:47 cheng 閱讀(1310) |
評論 (0) 編輯
平臺軟件需求分析和設計實例
摘要: 5W1H原則:
what:用戶需求是什么,要做什么功能。
why:產生這個需求的背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能幫助用戶解決什么問題。
who:功能需求做出來了,哪些角色會參與使用。
where:功能需求的使用環境是什么(如:操作系統、瀏覽器環境,分辨率環境)。
when:功能需求何時交付(基于交付時間,考慮實現方案的選擇)。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12-01 16:30 cheng 閱讀(1812) |
評論 (0) 編輯
項目規劃與管理記錄2
摘要: 8、9、10三月,需求依舊爆棚,相比純業務功能的開發,數據的匯聚、整理、分析、統計成為重點,具體細節不一一展開,按如下關鍵詞:任務計劃、項目溝通、項目流程、客戶匯報、業務關注、時間評估、管理筆記做一些筆錄,持續更新:
1、任務計劃:
1.決策前考慮充分,決策后不再懷疑。
2.任務精細、描述清晰,對內分解針對到負責人、給外匯報針對產品功能。
3.計劃制定時,請成員預審任務量,再和開發、測試確認時間,由成員承諾時間。
4.安排任務多人完成時,指定一個牽頭人。
5.大的需求,組織討論,小的需求,點對點溝通,最后要全部閘口到文檔。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11-09 22:48 cheng 閱讀(2172) |
評論 (3) 編輯
項目規劃與管理記錄1
摘要: 6、7兩月,時間很快,周末的時間來做些梳理、小結,好的要繼承,不好的去改進。下面,分日報管理、計劃管理、客戶管理、需求管理、客戶匯報、團隊建設幾個方向,梳理一些記錄,歡迎指正。
1、日報管理
1.項目啟動會召開,介紹項目背景,時間計劃和項目目標,使團隊成員有共同的認識。讓團隊成員之間互相介紹,以彼此熟悉。
2.根據收集和掌握的需求任務,編寫項目計劃、安排日報(體現當天任務在項目計劃中的完成百分比、當天任務完成百分比)。首次發日報前,與日報匯總人員點對點溝通編寫格式,注意事項,重在量化指標。
3.根據日報匯總人員匯總的內容,了解各開發、測試成員的工作飽和度及工作質量,以針對性安排后續新任務。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8-04 10:38 cheng 閱讀(1873) |
評論 (2) 編輯
小網站交付體會
摘要: 接到任務,開發一個用于項目管理的小網站,功能比較簡單,目的在于方便會議紀要、文檔資料上傳、查閱,消息發布和消息反饋。從需求溝通、時間溝通、需求分析、原型評審、軟件開發到產品交付,歷時8天,2輪用戶需求,2次加班沖刺,可以說是階段性的完整交付使用。
時間回顧:
客戶期望的時間:1天
溝通爭取的時間:2天
產品交付的時間:延期1天(開發測試歷時4天,算上周六)
新需求期望時間:2天
溝通爭取的時間:2天
新需求交付使用:2天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6-23 12:24 cheng 閱讀(2524) |
評論 (1) 編輯
項目化運作思考
摘要: 新的環境、新的成員、新的客戶和新的文化,過去的2個月更多的時間忙于應戰,周末難得的梳理時間,來做些回顧和總結。
加入之初,項目啟動已經開始,對于陌生的一個產品和團隊,盡快熟悉掌握的方法莫過于通過文檔和產品環境的方式、通過日常的溝通熟悉人員。和成員一起,對產品全流程進行了驗證和記錄。市場類的項目,通過會受到直接客戶的一線壓力,尤其是新業務的項目,開始階段往往是客戶主導、公司研發,項目計劃的時間變更也相對頻繁,疲于迎戰的局面開始凸顯,但項目初始為了市場占有率,趕工和加快進度的項目方式是需要的。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6-16 13:57 cheng 閱讀(2592) |
評論 (2) 編輯
產品升級過程的一些活動
摘要: 對于新型產品,工程支撐力度在初期會較弱,在產品升級期間會需要產品規劃人員參與,作為牽頭人的角色,協調于工程經理、研發項目經理和工程團隊之間,扮演產品顧問的角色。同時,會參加客戶召開的需求升級討論會,和各平臺廠商的人員溝通升級計劃和安排。其中,對需要產品規劃人員親赴現場參與升級工作的情況,談談個人的一些經驗:
1)了解產品研發進展
2)安排前方工程團隊了解此次升級背景、升級業務(不限于現網的物理組網圖、現網的業務種類、現網的業務運營時段、升級后的現網業務種類、升級后的業務運營時段、業務涉及各個網元的IP地址、端口、接口模塊的帳號密碼)和客戶的升級方案。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4-17 21:01 cheng 閱讀(1396) |
評論 (2) 編輯
需求研發過程的一些活動
摘要: 項目生命周期中,變更和糾正錯誤的代價在項目接近完成時通常會顯著提高。所以在項目研發過程中,需求分析師要參與到產品研發過程,與開發人員、測試人員保持緊密溝通,討論和澄清在實現過程中的需求疑問,保證產品產出和需求意圖的吻合。軟件項目中的需求變更,相信做需求的人員再熟悉不過,需求變更率的高低,也是反應需求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KPI。對于需求變更的發生,唯有面對和解決。通常的做法:了解需變更背景、評估影響程度,考慮與各干系人的溝通(客戶、市場、研發、工程和領導),將評估結果作為變更請求,提交給項目管理團隊,獲批準后,按新計劃開展產品研發。
下面是在項目研發過程中需求端會參與的一些活動: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3-29 11:55 cheng 閱讀(1485) |
評論 (0) 編輯
產品工作中的溝通與協調
摘要: 1)明確目標:
會議室及電話會議,開會前列出會議章程(最好可以先發個郵件或者打個招呼,告之這次參會人員的大概情況),會議后要有會議結果(及時輸出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可以包含下面幾個部分:
1.參會人員、日期、時間
2.會議議題(討論要點)
3.會議紀要(討論過程的概括及描述)
4.后續策略及關鍵事件跟蹤(后續事件及對應負責人和時間點)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3-10 13:36 cheng 閱讀(1779) |
評論 (0) 編輯
淺談需求分析
摘要: 開始接觸需求工作時,在對用戶需求的溝通基礎上,多依據于做軟件開發的結構化思維方式來編寫需求文檔,這種方式易陷入實現細節的陷阱。如何在用戶需求和軟件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使得做出的產品即是用戶想要的又在技術可行和成本上性價比最高,甚至超出用戶期望,給用戶驚喜,開展需求工作時需認真考慮。
業內談得比較多的‘六何法(what、why、when、who、where、how)’,在需求分析工作中同樣適用,可作為問題分析的基本習慣。下面談些自己的理解:
1、信息收集和初步分析:
what:需求是什么,解決什么人的什么問題(用戶群體、用戶規模、業務場景、性能指標和組網)?
why:背景是什么,為什么有這個需求(高層領導思路、團隊主動規劃需求、競品分析需求)?
when:需求的市場時間(實驗室驗收、試運營和正式上線等各階段時間)?
who:需求的用戶對象是誰(如:技術部門),是否與其他用戶對象(如:業務部、內容部、運維部門等)有關聯?
where:哪里做(現場開發還是團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2-18 22:53 cheng 閱讀(2676) |
評論 (2) 編輯
產品規劃這兩年
摘要: 互聯網發展速度是驚人的,回首從博客—>微博—>微信的這幾年,自己也從Java軟件開發轉到了產品規劃工作。期間經歷了大小不一的各類運營商的平臺規劃工作,選擇在此時來回顧,一方面是給自己這兩年的忙碌找個借口。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一種經歷過后的感觸,就先從產品規劃工作的定義開始,分享自己的理解吧
指通過在了解市場、了解客戶需求、了解競爭對手、了解外在機會與風險、了解市場和技術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根據公司自身的情況和發展方向,制定出可以把握市場機會,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的遠景目標以及實施該遠景目標的戰略、戰術的過程。
1)技術角度:負責需求溝通、收集、分析、評估、澄清、轉換、評審、版本規劃、研發跟蹤、版本發布。
1.溝通,從市場價值、技術可行性和時間&人力成本方面綜合考慮以確認是接受還是引導客戶。
2.收集,從客戶的市場、技術、業務、運維人員、友商人員和公司內部市場人員,多渠道獲取CI信息。
3.分析,采取自底向上、透過現象看本質以抓客戶的核心需求。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3-01-13 23:07 cheng 閱讀(1759) |
評論 (1)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