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目標:
會議室及電話會議,開會前列出會議章程(最好可以先發個郵件或者打個招呼,告之這次參會人員的大概情況),會議后要有會議結果(及時輸出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可以包含下面幾個部分:
1.參會人員、日期、時間
2.會議議題(討論要點)
3.會議紀要(討論過程的概括及描述)
4.后續策略及關鍵事件跟蹤(后續事件及對應負責人和時間點)
2)換位思考:
溝通不是辯論,而是尊重對方,并使對方尊重你。多用一些對方的語言,多了解對方的工作方式,多了解一些對方的性格。
3)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非工作時間不建議打擾私人時間來溝通工作,除非緊急情況。
電話會議,適合人員較少且角色集中小范圍的工作討論。
會議室會議,適合涉及人員較多,范圍較大的工作討論。
溝通的方式包括說話語氣/肢體動作、書面/非書面、正式/非正式。在跨部門溝通中,存在很多敏感的問題,特別是第一次溝通,最好采用正式溝通,例如發郵件給對方,抄送給對方和自己的直接上級,或者直接聯系該部門的負責人,得到他的支持等等。
4)檢省與致謝:
溝通過程中,如發現自己有不對或者失職的地方,不要急于解釋,應該先承認自己的錯誤,發自內心的,然后找補救的辦法。要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多說:“恩!你說的有道理。”對方也有自己的事情,特意的花時間來參與你的討論,這就應該給予感謝!長久以往,至少你的公司中給人的感覺就會提升,溝通的障礙也會減少。
5)控制產品節奏:
有時,市場需求的期望時間經過客戶、市場人員、產品人員傳遞到研發人員后,給后端的時間一般都會比較緊迫,此時產品端需要客觀了解市場需求期望時間的原因并最大限度爭取市場時間,同時客觀評估需求研發時間,在市場和研發之間找到平衡,降低產品風險。
6)堅持產品感覺:
需求分析、評審、澄清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跟開發、設計傳達需求,經常會遇到開發或設計挑戰需求或要求打折或更改需求。這個過程中,要重新評估產品感覺,是否是自己沒考慮到,同事的建議是否有值得參考。
1.如果確實是自己考慮不周,要及時叫停,想明白再實施。
2.如果確信沒問題,非原則性問題、不重要的、可以按開發和設計的來,但是負責的依然是產品。如果原則性問題,如影響到產品理念的傳達、產品戰略方向的走向、重大用戶體驗,必須堅持,做到產品滿意為止。
7)與客戶的需求溝通:
通信域的需求來源有一套相對固定的模式,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首先對需求的研發技術可行性、時間&人力成本,按個人經驗,有一個估算。
2.溝通過程中圍繞需求主線,將客戶的觀點進行聚焦。
3.突出相對其他家產品的亮點(如性能、平臺可擴展性等),闡述功能支持的靈活性,將相對發散且性價比低的需求砍掉。
4.對于堅持需求意見的客戶(非無理取鬧式),通過產品&研發團隊綜合評估(工作量和市場價值)后,先給客戶出demo,并明確demo原型所需工作量,再結合已規劃的需求研發的進展、新需求的市場時間,排列需求優先級。
5.工作之余與客戶做朋友,降低溝通隔閡。
6.按合同范圍走正式商務。
posted on 2013-03-10 13:36
cheng 閱讀(1779)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通信&政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