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個前臺網站的產品改版設計,設計之前后將以前的產品筆記翻出來重新閱讀了一遍,開展新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也來梳理一些心得體會。
一、設計任何一款產品之前,我習慣先用腦圖將產品思路進行梳理:
1、思考
1)產品的用戶群是什么?有哪些行為特點?
2)之前用戶調研的痛點需求?運營反饋的痛點需求?
3)競品都有哪些優缺點?
2、回答:
1)產品核心功能清單有哪些?
2)根據核心功能歸納產品定義的一句話描述?
二、設計過程中,我通常按下面幾個方面開展:
1、場景描繪
1)即準備在哪些位置露出給用戶,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露出?
2)用戶使用產品的基本步驟?
3)使用完后下一個業務環節是?
2、設計思路
1)原則:
1.讓用戶快速知道產品是做什么的、提供哪些服務、解決用戶哪些問題、有哪些優勢、有哪些成功案例?
2.把信息呈現得更符合信息本身
3.重要的是內容、而不是絢麗的視覺設計(視覺設計主要目的是采用合適的視覺元素表現出內容的權重與邏輯)。
2)方法
1.根據用戶背景設計,如:
一般的企業用戶,行業知識背景深、專業素質較高、購物偏理性、追求品質、對產品的容忍度較高。
一般的普通用戶,行業知識背景淺、專業素質一般、購物偏感性、追求價格、對產品的容忍度較高。
2.根據業務策略設計
和業務部門溝通下一階段的規劃,根據業務規劃的方向和業務體量來設計對應的產品方案。
如:實體商品,側重內容運營(內容吸引),重點是內容本身的價格/品質;虛擬商品,一次性購買使用的,重點是內容本身的價格/品質;非一次性購買(即可以續費/升級),重點是內容的品質和內容提供商的口碑/影響力。
3.根據流量類型設計
自然流量,用戶訪問到產品一般是沒有產品心理準備的,設計時可以重點放在產品宣傳、告知,再一步才是產品可以做哪些事情。
非自然流量,如登錄狀態下的會員從其他入口訪問到產品時一般是有心理準備(了解入口前面環節),重點告知會員能在產品里做哪些事情。
4.根據運營階段設計
平臺招商階段,商品品類少、缺乏運營數據指導,運營人員不知道用戶想買的是什么商品,沒有什么價值做內容運營,側重推廣運營(先告知用戶)。量不大的情況下,可以更注重品牌性、希望是給用戶的感覺是平臺解決的東西比較多、質量很放心。相對產品平鋪,重點考慮應用場景的設計,告知用戶平臺的商品類型多和全,以提高商品命中率。
會員營銷階段,一般是商品品類較多、有運營數據指導,運營人員可以根據戶數據預測到用戶喜歡買什么商品。相對應用場景設計,可以重點考慮產品平鋪計,縮短購買路徑,提高商品命中率。
3、反問自己
1.競品有的也希望有,一律參照競品,卻沒有思考自身產品和競品的差異。
2.用戶/運營沒提的產品自己提出,但為了自身數據統計方便而忽略用戶/運營是否真的需要。
3.頁面上承載的內容,能一個區域承載的卻用了多個來顯得頁面很豐富。
4.頁面上希望呈現的重點內容不突出、用戶訪問路徑不夠淺。
5.在交互細節上花太長時間,而忽略產品設計初衷。
6.沒有和下一步的業務策略捆綁思考來做設計
三、產品評審
1、評審過程
1.和運營初步溝通,開展DEMO預審,驗證DEMO設計思路和運營/用戶需求的吻合情況,修訂一版用于產品團隊內部評審。
2.和運營/用戶預審后開展產品團隊內部的DEMO評審,聽取大家對DEMO的評審意見,修訂一版用于運營團隊的正式評審。
3.產品團隊內部評審后,和運營正式評審,確認產品設計和業務需求是契合的。
2、評審注意點
1.和運營伙伴評審時,想清楚每一個設計點是否真正解決用戶/運營的問題,是否可以有效支持業務規劃,開放、積極接受意見評審。
2.和產品內部評審時,想清楚每一個設計點是否真正解決用戶/運營/產品的問題,開放、積極接受意見評審。
3.和技術團隊評審時,想清楚每一個設計點的產品理由,開放、積極接受意見評審。
4.原型只是過程稿,隨時做好局部甚至大范圍的調整。
posted on 2015-11-30 00:47
cheng 閱讀(2814)
評論(3)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