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從0到1上線運行了大半年,上線初期為了里程碑、KPI,項目組難免會存在完成任務式的心態,尤其是項目成員由各方技術團隊抽人拼湊而成、某些業務性強的模塊開發過程中,技術在驅動產品的情況,產品可擴展性和健壯性的設計情況可想而知。在著手產品重構任務時,首先想到的便是了解現狀,含:業務和技術兩方面。技術方面,主要從表結構開始、跑產品的門戶流程,通過門戶流程看數據生成規則和數據流向來梳理產品現狀。業務方面,和運營、用戶溝通了解目前產品存在的痛點,優先級情況。在摸清楚業務和技術現狀后,和市場、運營伙伴溝通業務規劃、對標了解競品業務、與用戶溝通挖掘潛在需求則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該階段需要盡可能收集多的信息輸入,以讓設計可以考慮到更多的業務場景,使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和具備擴展性。
下面回顧產品重構的思考過程和心得體會,與君共勉,不對指正:
1、首先自己回答幾個問題
產品遇到了什么問題、哪些是亟需解決的、這些亟需解決的問題不重構是否能解決、能解決的代價有多高?
接下來的業務方向是什么、產品需要做哪些支撐、重構后能提升多少支撐效率?
2、想方設法摸清產品現狀
和開發、測試溝通,導一份產品表結構、產品的接口清單,了解產品的數據存儲邏輯、接口邏輯。
如果產品需求文檔沒有,可以結合對表結構、接口的了解,反向編寫和整理出產品需求文檔說明書,整理的過程便于系統和全部了解產品現狀。
3、調研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設計情況
系統產品不像門戶產品直接露出可以看到,但可以通過一些博客文章或通過門戶表現做一些推導,將調研情況歸納、整理成一份分析報告,報告講清楚三部分內容:
1.對于需要新引入的業務單元做介紹說明,再結合競品的門戶露出做進一步闡述和印證。
2.梳理產品現狀,更多從業務的角度說明現狀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問題。
3.產品優化思路,從業務方面梳理產品應該支撐的點、從系統方面梳理產品應該設計的哪些點,對優化前后做橫向對比。
4、產品內部溝通碰撞
1.與不同產品經理碰撞、溝通,使產品重構思路能在產品全局層面得到認同,保持思想一致。
2.在競品分析的基礎上和市場、運營、產品領導主動溝通以了解規劃方向,以將模型抽象得更充分,更好支撐中/長期規劃,雖然實際上會逐步迭代去實現這些業務規劃,但模型的設計必須盡可能考慮全面,否則后續的業務會使產品模型傷筋動骨。
5.設計過程注意點:
1.產品模型只描繪含哪些業務實體,各業務實體間關系,兩個實體之間直接相連時不需單獨設計一個連接實體(這屬于開發做表結構設計時會考慮的多對多情況)。
2.產品模型中只列業務相關的屬性,主鍵可以換成業務ID,涉及工作流可以用一個業務實體描述清楚,具體工作流如何設計由開發考慮。
3.考慮模型承載不同類型業務的區別都多大,如果大,模型中單獨去描繪各自業務實體,揉一起反而產品模型不清晰,而開發表結構設計成一套還是兩套由技術考慮。
4.模型除了使用業務實體關系圖表達思路之外,可以設計一份商品數據存儲示例,從門戶的使用場景出發,描述模型如何支撐門戶的這些場景,每個場景操作完成后的數據如何落到模型中,以更好理解模型上下文。
6、編寫產品立項材料
1.和運營明確業務目標、數據指標,評估運營/產品/UED/技術/測試的人力和時間計劃時考慮投入產出比,最好量化出來。
2.思考產品價值在哪里,做這些功能能為用戶、平臺帶來什么。
posted on 2016-07-24 23:54
cheng 閱讀(1017)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互聯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