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原因,越來越容易想起很多往事。
爬山的時候,會想起兒時的青山綠水,會想起山里的砍柴勞作。
野泳的時候,會想起兒時的溪水竹排,會想起河里的抓魚戲水。
剛才看龍應臺的野火集的時候,又想起了很多失憶很久的第一次。
記得最開始,兒時的嬉戲都是在山里、河里、小山溝、稻草堆里、干了的稻田里、古老的木房子頂層等度過的。那山那水那所有的一切,仿佛是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就已經存在。
而那些失憶的第一次的感覺,卻完全不是如此。
第一次看見的新鮮事物,應該是電。至今我還記得點煤油挑煤油燈燈芯,自己怎么做煤油燈的方法。那時候買煤油還要有油票。后來家附近有了一個小工廠,他會自己發電,加工竹地板。那時候我們小孩會去偷稀釋的沒有用了的機油當煤油用。后來村里有了電,電線桿是用的大樹桿。那時候用電很小心,開關都不敢隨便拉,擔心拉壞了,燈泡也不敢碰,怕碰一下會碎。
第二次看見的新鮮事物,應該是混泥土的電線桿了。圓圓的,比木頭的電線桿要粗一些,長一些,中間是空的。最開始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也不敢去碰,怕弄壞了。后來看到有膽大的小孩爬上電線桿堆上玩,才知道不是那么容易弄壞的,于是就開辟了一塊新的娛樂地。不過當時還有一個疑問,那么重的電線桿,怎么弄走,怎么豎起來。
第三次看的新鮮事物,應該是混泥土的房子。記憶中,房子都是木頭做的瓦房。屋頂是人字形的,上面坐著姜太公。買不起木頭,家里也沒有山或者有山山里沒有樹的人,會用泥做泥磚房子。但是房頂還是人字形的,上面一樣坐著姜太公。之所以姜太公坐著房頂上,傳說是因為他封神的時候,忘了封自己,最后就讓自己坐在房頂,永遠居于眾人之上了。再后來就看到水泥磚的房子,然后慢慢的又見到了水泥磚的平頂房子。于是很好奇水泥的房子里是什么樣子的,平頂的話,下雨的時候怎么辦。
再后來,記得就看到了小轎車了,黑色的小轎車。當時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大人小孩都遠遠的看著,四個輪子,黑色,長方體。于是有人說,這個很像棺材,因為都是黑色,能裝人,還都是長條形。大家都遠遠的看著,不好意思靠近去看,更沒有機會去看看這個“棺材”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再后來,有了摩托車,水泥路,大班車,到處都是小洋房。稀奇古怪的東西越來越多,好奇越來越少,水也缺越來越少,水稻也越來越少,年輕人也越來越少,山里的地也越來越少,山里的路卻也越來越少了,山卻越來越綠了。那些山里水里的故事,也越來越沒有了。
posted on 2010-08-20 12:12
coffee 閱讀(1021)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我的日記 、
在路上 、
梅山文化--家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