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甚好三國,常翻閱以作消遣。對央視之三國,亦情有獨鐘。
“束發讀詩書,修德兼修身,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央視《三國演義》的臥龍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而諸葛孔明之神武,也耳熟能詳。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央視《三國演義》配的短歌行,也偶爾酒后吟唱。曹孟德之“亂世梟雄,治世能臣”之形象也杳然紙上。
不過縱觀《三國演義》之描寫,在業務能力上,個人覺得曹孟德不如諸葛孔明,在管理才能上,則諸葛武候不如曹公多矣。
在劉備最弱小的時候,助其拿下荊州,并一舉攻入西川,從而奠定三國鼎立之局勢,武候功不可沒。其時,除了司馬懿之外,更無對手,終其一生,基本上沒有什么大敗仗。而曹孟德則在統一征戰的過程中,敗仗頗多,多次丟盔棄袍。甚至在赤壁一戰中,被周公瑾打得落花流水,終其一生不敢南下。
然看二位管理治國之才能,武候除了七擒孟獲以夷制夷之外,基本上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了。終其一生,只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下面就從多個方面論述武候不如曹公之地方。
1、識人,容人,用人。
曹公尊重人才,用人不拘一格,身邊籠絡了當時中原的大部分才俊。即有不因劉關張布衣出身而鄙薄,也沒有對降將叛將予以懷疑,比如張遼、張郃、徐晃。更能容納殺害長子愛將的張繡。因為愛才,而讓趙子龍單騎救少主,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
而觀諸葛孔明,這方面就要弱了很多。既有因為不喜魏延而無故力主殺之,也有之因個人喜好,而錯用只會紙上談兵之馬謖。更有用剛愎自用的關羽守荊州,讓與關羽有隙的劉封為其援的大錯著。而且諸葛故交好友,多有才俊,除了鳳雛龐統之外,再也沒有什么推薦過人。
2、納諫。
曹公是最能容納異議,最能納諫的統帥,所以他的智囊團很龐大,既有荀彧,也有郭嘉、程昱、賈詡、司馬懿、荀攸、許攸等。曹公最大的才華在于能發揮身邊所有人的智慧,卻又不像袁紹那樣好謀無斷。
而縱觀武候一生,基本上都是他在指揮作戰,身邊除了個紙上談兵的馬謖,幾無第二人。什么時候都是親力親為,雖然自己的業務能力強,但是最后卻真的鞠躬盡瘁,50多歲就吐血而亡。
3、培養人。
曹公因為善于接受建議,所以其下屬能積極主動地發揮才能,從而得到鍛煉,所以手下戰將如云,謀士無數,這也為魏文帝曹丕統一中原而打好基礎。
而反觀諸葛孔明,因為剛愎自用,不懂得放權,不但出現了“朝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之窘相,更是謀士除了姜維之外,再無強人。
當然,武候之治世才能,也是世屬罕見,為只有個名份的劉皇叔,從無到有,三分天下。但是因為不能放權放手,事事親力親為,最終不到花甲即飲恨五丈原。實憾事矣。
posted on 2009-12-11 12:24
coffee 閱讀(807)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