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rdm.com/blog/user1/rdcoo/archives/2006/360.html
讀此書,對其中的一些思想點產生了共鳴,并收到了其思想的一些啟發,所以下面的總結中既有我自己感悟的總結部分,也有本書的摘抄部分,為未讀到本書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啟示。
1撒謊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管理者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溝通從細節做起:
這三個觀點都是對的,但遺漏了一點重要的,最高境界的撒謊是通篇沒有一句謊話,但真實的信息只告訴你一部分,這不是我的創造,是金庸大俠借韋小寶說的,我們在現實管理活動中面對的大部分是這種情況。做領導真難,得到了信息,卻不敢判定其真實性。所以,聽、看、分析三條渠道獲得真實信息,從細節觀察現象和驗證匯報的有效性,才可能做出真實決策。
2成為令人仰慕的企業:
這條體會不僅僅是本節的總結,是通篇的,但我對此不完全同意。
這些管理理念適合達到較大規模的企業,不適合中小企業,首先員工仰慕企業,懇求不被公司開除,什么樣的公司基礎能做到這一點?在內資企業,在小企業,都是老板懇求骨干員工別離開,還有員工懇求老板的?少見。我想美國的小公司也不會例外。沒有經濟基礎不要探討什么管理,經濟基礎要決定于從事的行業,決定于從事的產品,決定于從事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沒有較好的贏利能力,再怎么管理也是白扯,企業初期是向銷售、技術、服務要效益,管理出效益是在體系的運營不善在蠶食利潤的時候才有效。
但將此作為遠景設計是需要的,就當是畫餅充饑的餅,望梅止渴的梅,也還是能對員工的吸引力起到一定作用的。
3用動力式管理取代壓力式管理:
我同意。
我們來看一下惠普是如何采用動力式管理的。10多年以前,在程天縱擔任中國惠普總裁時期,他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概念:“五子登科”,“五子”就是指: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他確實花了很大的力氣使大家的薪資水平得到了成倍的提高;公司的宿舍樓也進行了房改,大家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90年代的中后期,中國惠普的很多員工都擁有了私家車,這在那個時期是非常難得的。當然員工的滿意和熱情換來了公司的高速成長,那幾年也正是中國惠普最輝煌的騰飛期。公司管理層努力讓員工滿意,而員工努力讓客戶滿意,從而實現了良性循環。
航天系統在80年代末的科研會議上有一句總結:有困難共同商量、有風險共同承擔、有設計余量共同支配。這在當年,干部享受在后的局面下,執行得很不錯。到了今天,“有利益共同分享”干部們做不到了,沒有這一條,別說“三有”,就是“八有”也是壓力式管理了。這里沒有貶抑航天人的意思,但也確實基層設計們的牢騷和現狀。
對于惠普的各級管理者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啟發員工的上進心,讓員工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努力工作,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其實,員工激勵并不僅限于金錢,善于表達對員工的尊重,對員工的賞識也是一種激勵。
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一直到現在我對部下、對員工都會持有一種感激的心理,因為他們在幫我做事。如果管理者心里沒有這種意識,無形之中就會表現出來,而當管理者心里有這種意識時,員工一定會感覺出來。
暢所欲言會議不能以保留意見為結局:
暢所欲言的會議是建立在一個人的意見不過于人微言輕的基礎上的,說了根本起不到作用的,或者經常被以個人意志否定的情況下,自然就會有人持保留意見。
管理者的才能體現在花小錢辦大事:
太對了,從這句話看出高先生不僅僅是個職業經理,還會是個稱職的創業者。花小錢辦大事才是水平所在,問題是要被鼓勵,不被鼓勵的行為,不被表揚的行為慢慢就會產生惰性。
員工晉升不能一個人說了算:
給每一個希望升遷的人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
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
總經理的座位和員工的不一樣,傳遞的信息不同。
有級差能促進干部的工作熱情,但壓制骨干的熱情;
工具比理念更重要
理念和實施的方法,理念是方向,方法是達到那個目標的火車
要想讓員工改變思想,光靠理念的說教是沒有用的,必須通過具體的方法以及實用的工具去影響人、改造人,這樣才能達到效果。
優秀的管理者懂得如何發問
好的管理者知道問什么樣的問題,知道部下怕問什么,能從部下的回答中發現問題,然后給部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讓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
讓專業的人士做專業的事情,是現代社會分工合作的基本原則,只有讓有專業技能的人才發揮出水平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才比較高。
對領導者來說“管人”比“管事”更重要
在惠普,關于領導者的定位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則,那就是管理者是教練而不是老板。老板可以發號施令,而教練卻不同,因為衡量一個教練的水平高低不是看他自己多么能干,而是看他帶的團隊水平如何。
想一想你自己在過去一周里,有多少時間是在做事,有多少時間在管人?所謂做事就是自己干活,而管人就是跟員工談話,指導員工做事,或給員工做示范,或者給他做評估等等,總之是跟管人有關的工作。
作為一個合格的基層經理,你至少要做到30%的時間在管人,70%的時間在做事。
中層管理者應當50%時間用于管人,50%時間用于做事;
高層管理者應當有80%的時間在管人,20%的時間在做事。
分享知識是管理者的美德:
一個好的管理者必須是一個好的老師,必須會講課才行。
作為管理者,不能在部下面前流露出無辜、無奈的表情,否則員工一看:你都沒有沖勁了,他們還有什么勁頭兒工作呢?
管理者要成為“立地頂天”的人:
所以工作上不管有什么壓力,管理者都得扛著,這是管理者的義務。
如何使部下欣然受命:
管理者不要把工作任務硬塞給員工,要讓部下明白:做某件事情對公司有什么價值,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員工能從中學到什么知識和技能。
派活或調崗不是讓員工自己去選而是上頭安排,員工總愿意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如何避免招聘走后門:
為什么不允許人力資源部干預呢?因為員工表現好壞,跟人力資源部沒有利害關系,人力資源部也不清楚各用人部門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它要是干預的話,必然是外行指導內行,損害招聘過程的公正性。
什么是戰略:
作為惠普培養出來的職業經理人,我對戰略的理解包括五個方面:
第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戰略,想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結果。我們把它稱為目標,就是想做什么。
第二,要有一個明確的責任人去推動。這個戰略由誰負責去完成,要有一個明確的責任人,如果該戰略沒有實現,這個人要承擔全部責任。
第三,要有一個明確的考評標準,也就是某戰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什么樣的結果可以打5分,什么樣的結果可以打3分,在執行前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評估標準。
第四,要有一個明確的評估時間,即這個戰略在什么時間之前必須完成,要有一個確切的日期,比如說某年某月某日。
第五,由誰來評判戰略是否完成了。一項戰略是否完成,不是責任人自己說了算,要有明確的評估人,有時候評估人是上司,有時候評估人是部下,有時候評估人是同事,總而言之,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評估人(團隊)來監督、檢查戰略的完成情況。有目標,有責任人,知道戰略什么時間必須完成,這個戰略做得好與壞的標準是什么,誰最后來評判戰略是否完成了。
員工的忠誠從哪里來:
只要公司能夠很好地提供這四個方面的機會,員工就會表現出忠誠。第一,做事的機會。第二,學習的機會。第三,賺錢的機會。第四,晉升的機會,
制度不應當懲罰好人:
各項規章制度不是為了讓管理者方便,而是為了公司的健康發展,不能因為極少數員工的不當行為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讓好人跟著受連累。
危難之中顯真情
關鍵時候更能看出企業關心什么,在乎什么,所謂危難之中顯真情就是這個道理,是否把員工利益和客戶利益放在首位,對管理者來說是個考驗。
薪酬設計的基本原則:
惠普一直認為,要想嚴格地要求員工,就必須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這是相輔相成的,必須同時存在。公司對員工的要求越高,付給員工的報酬也就越高,這樣才體現利益的平等交換。否則員工會想:你就給我這么點錢,卻要我干那么多活,要求那么高,憑什么?一定有一種不公平的感覺。只有當企業提供的薪酬在市場上有競爭力,讓員工舍不得離開的時候,或者離開后不容易找到同等薪水的工作,或者即使能找到同等薪酬的工作,其他方面都是未知數的時候,才有可能引導他們,嚴格要求他們,因為他們會珍惜目前的工作。員工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薪酬,就要努力往上晉升(當然公司要提供這樣的空間),而晉升靠的就是業績(為公司做出的貢獻),這樣就形成了良性互動。如果一家企業給員工的工資沒有競爭力,員工自然不安心,一旦有了本事,就會在利益驅動下想跳槽,而一旦優秀員工或熟練工跳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可能是兩倍(甚至三倍)的工資都無法換來的,因為企業的沉淀成本非常高。只是大多數企業不知道如何計算這個損失而已,結果形成了惡性循環。
企業要正視“利益驅動”,因為人力資源是必須用錢去“買”的,只有當出價合理時賣方才會接受,雙方才會成交。
學會開會是領導者的必修課
由于整個決策是老板建議、“集體決策”的產物,很多決策一旦失誤,沒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后果和風險只好由老板一個人承擔。即使領導想追究部下的責任也很難,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大家參與決策。各級員工嘴上不說,心里也理直氣壯:開會時領導都下結論了,誰還敢說?
在各種會議中,級別最高的領導者要能耐得住寂寞,最后一個發言,這樣才能聽到真話,否則聽到的更多是奉承和假話。
如何避免技術人員離職帶走技術
“科研記錄本”制度,即技術人員所有的發明創造,包括思路、草圖等原始素材必須寫在專門的科研記錄本上。科研記錄本的管理有點類似于發票管理,在科研記錄本上每一頁都有號碼,就像發票一樣是連號的,員工不可以撕掉其中的任何一頁,否則就有麻煩了。其次,對科研部門的員工進行培訓,告訴他們如何使用科研記錄本,如何管理科研記錄本,何時領取、何時交回科研記錄本,什么樣的數據、資料、草圖等內容必須寫到科研記錄本上,如果不按照公司的要求寫到科研記錄本上,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使所有科研部門的技術人員知道這項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和重要性。不像國內很多企業只是提倡一個理念,比如愛企業、愛崗位、模范遵守規章制度等等,卻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到頭來肯定無法執行。最后,通過內部審計來進行監督檢查。任何制度必須有監督、有檢查,這樣才能形成約束力和威懾力,使大家知道不按游戲規則出牌會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在惠普,這項工作就是通過內部審計來完成,通過每年一次的內部審計對科研人員的發明創造、產品開發過程、文獻管理、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查,一旦發現有人把技術發明、產品設計(包括想法和草圖)未寫在科研記錄本上,就視情節輕重嚴肅處理:輕則警告,重則開除(跨國公司可沒有三令五申,下不為例,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有了內部審計這樣一種監督約束機制,就能形成一種威懾力,使大家不得不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做。這對于保護公司的利益,保護其他員工的利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所有員工在加入惠普公司的時候,都要與公司簽訂若干個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