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家都是同行,也經常有人提及發展方向的問題,如何才能延長IT人員的職業生命?擇業/擇工種的正確思路是什么?這個話題也曾困惑了我幾年,在這里本人簡要羅列一些自我的觀點(省略問題),供大家思考(以ERP行業背景為例):
IT 技術人員通常在半年內進入學習專業知識的高速階段,有能力者兩年內在技術層面通常已成長為核心骨干。
管理專業人員通常在一年內進入學習專業知識的高速階段,某些專業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磨合,有能力者四年后在專業水平層面能成長為核心骨干。
通常IT人員在成長為骨干人員的初期階段會出現自大、狂妄、易怒、浮澡的現象,這一特點是非常典型的,特別是對于那些工作上有所成就的“成功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之后幸運的話會步入成熟期,不幸運的話會因為“情商”問題被新人替代,或是自已離開。正所謂“半罐水丁當響”,就是指這種現象了。
凡是做管理軟件的IT人員,如果只懂開發,不學習業務知識,那么就很難有很深的造詣,至少項目經理應該懂業務,這就是所謂的“復合型人才”,即是說,你不懂業務知識,談不上管理軟件IT高手!
管理知識其實非常復雜,其抽象、場景復雜的特點使得掌握起來非常困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掌握管理業務知識比掌握一門開發知識更難,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掌握。可能這種說法有人不服,比如覺得做IT的一般是理科出身,腦瓜靈,做管理的,一般是文科的,好象別人腦瓜就不靈了,其實,如果從某一個崗位工作來看,的確做管理“輕松”一些,不用想那么多,但是,如果你是做管理軟件的,要將抽象的管理理念、業務流程“窮舉”、“程序化”,那可就復雜了,往往需要既懂IT技術的人,又對管理業務非常熟悉的人才能設計出好的程序方案來,而這個人要掌握的不是一個崗位的業務知識,往往需要掌握一個專業,一個面上的業務知識,并要熟悉整個企業的運作模式,甚至行業運作模式,這就有難度了,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某個業務方案的設計。
IT 技術換代頻繁,沉淀的技術經驗生命周期較短,管理知識沉淀得越多,價值越大,新的管理知識往往是基于老的管理知識之上的,而不是“換代”,是“發展”。IT人員好比西醫,管理人員好比中醫,懂管理的IT人才就叫“中西合并”的復合型人才。細細品味其中的差異去吧。
不知大家看出來了沒有,如果你想成為強者,那么你不能只把精力放在純IT上面,否則,在層出不窮的新技術面前,你總是和新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你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如果你具備了管理經驗,你所站的層面就總會高一些,其優勢不言而喻。這條路也是一個老IT人員必須走的路!否則就出局。
因此,我們在做職業選擇,或是工作選擇時,一定要關注哪種職業/工種具備“專業學習”/“管理學習”的機會,那么那肯定是我們的首選!IT技術是通用的,管理知識或叫某些專業知識、行業知識是專用的,“綁定”了專業的IT技術就是專用的了,即“技術壟斷”,那么個人的事業前景就會一片大好!
另外,切忌在選擇職業時注重當時的收入,一定要看重職業的“空間”,比如本人所在行業,剛開始收入不高,但是越往后,收入增長空間非常大(有些行業起步高,但上升空間非常小),再大能耐的人都可容納你,那么這種行業/職業/工種就應該是首選!
自我介紹一下:
1996-2000 計算機及應用專業學士
2000-2002年底 某大型企業ERP內部顧問、項目經理
2002-2007某咨詢公司職業顧問,目前為物料管理/設備管理/開發高級顧問、項目經理
2007-2008某國際大公司 高級顧問
2008某咨詢公司 高級顧問 項目經理
如果您對ERP有興趣,請進入http://www.tkk7.com/zhy-enda 了解更多本人原創隨筆,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