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某省<提籃陽光看媽媽>這個作文命題就替今年的高考學生擔心,這個所謂的有詩意的而實則太八股味的命題讓人喘不過氣來,后來在網上看到<送一籃子陽光給母親>才暈倒,真的想說命題人純粹有些變態心理,是不是想讓更多的考生"跑題"呀,這樣才能滿足出題者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
我們是經歷過惡心的教育模式的受害者,今天的學生還在延續著我們的痛苦,就說考試吧,難道讓更多人跑題是目的嗎?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下筆,把自己的真實水平能夠反映在試卷上面,不要讓那些"跑題"者遺憾終生,他們必竟付出了十幾年的艱辛努力啊,"跑題"后得到的分數與他們實際應得的分數相差太遠了,他們會很不甘心,不服氣,甚至,他們會遺憾終生!
個人觀點向來就是,平常成績好的按理說在高考的時候就應該考在前面,真實地反應出學生平時的成績,這樣的考題才是公平的,合理的,如果題太偏,就會出現異常的"概率"問題,差的考好了,好的考差了,與真實的成績優劣情況相差太遠,就如同正合某些考生味口一樣,挑選人才方式不全面,不公平.
再說這種考試制度了,實在爛得不行了,土得掉渣了,中國這么大,考生的情況差異太大,不由分說一桿子劃定的做法有問題,農村的孩子,山區的學生,能和沿海的發達的城市學生同等競爭嗎,根本就不公平,不科學,只有更大的拉大地區差異與貧富差距,會更多的埋沒那些很有潛力的人才,本人從五百名高中生中考到第十一名,讀個破大學也就罷了,而我以前的那些很有才華的同學由于鄉村教育的質量問題一生被埋沒,我深深地為那些很有潛力的同學而感到遺憾.
現在的大學都成什么了,成了經貿市場了,什么好“賣”賣什么,學生在擇校時很難將大學與自己的理想聯系起來,大學本應該“術業有專攻”,不贊成那些所謂的大學排名,清華北大應該是學生的目標嗎?應該是專業與事業方向作為學生的目標,而不是大學本身。因此大學“術業有專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應該強調大學的專業方向,而不是強調大學的綜合教學涉及的面或大學的名氣。現在國家的發展需要的是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不是所謂的名牌大學的虛名,大學辦學方向應該以針對物理的、材料的、機械的、政治的、軍工的、制造業的等行業所需而辦,每個大學都應該有自己的重點研究方向與主攻專業,應該在某個學術領域具備領先水平,具備讓學生學到實用的、先進的專業知識的能力,具備分本、碩、博不同層次的專業教育與引導能力,特別是對碩、博層面上應該越來越細化、尖端化、選進化的研發引導,應該將最前沿的、最選進的理論與實踐科研戰線推到大學這個層面來,比如象具備銀河大型機研發能力的國防大學就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如果大學能做到這一點,那么我想從這些大學出來的學生絕對是各個領域爭相聘請的姣姣者,而不會是象現在各個大學出來的大學生總是被各大公司老員工視為"New guy",甚至“嗤之以鼻”的對象。
我工作多年才知道我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該做什么,但是現在我還能再去重新選擇嗎?我的一生就是這樣被我們的中國式教育而逼上梁山的,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發揮自己的最大的優勢,沒有幾個人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和崗位,沒有多少人能有明確的人生規劃,更沒有幾個人能實現心中的夢想,并感覺到自己的一生活得很有意義、有價值.
已為人父的我,如今也肩挑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了,誰都不敢說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但我想我會去努力做好,至少我會讓兒子明白學為何求,學以致用,考試不是目的,僅僅是一種自我評估手段。讓他從小有自己的理想與奮斗的目的,不能再象我一樣被動地接受命運。盡管我的朋友們都認為我的事業順利,也頂多只能算是瞎貓碰見死耗子,讓我遺憾的是,以前我并不太了解自己,我并不喜歡這種被推著向前走的人生模式,我希望能把控自己的事業與生活。但現在而言,為時已晚,我只能通過努力來校正我想要的人生方向。
工作的目的已墮落成掙錢,掙錢的代價是犧牲美好的生活,那工作還有什么意義可談.良性的、最理想的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或許應該是: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理想與事業,實現了理想與事業會帶來豐厚的財富,豐厚的財富提高了生活的質量,這樣的人生才將是有品位有意義的人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沒什么想法的活著是沒有意義的人生,混日子過吧,這種生活不要也罷,適當的時候收手才是明智的!
呵呵,從高考作文命題寫到這兒看起來算是離題太遠了,但是我就是想了這么多,當然,往前面想的話我覺得當今的教育方式,與清朝時期因閉關鎖國最終導致被侵略后國家衷敗有直接關系,這么一說,牛就吹大了,呵呵,不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