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和博彥科技副總裁王小艷女士吃飯,說起我發表在5月20日《IT經理世界》的文章“中國外包遭遇寒流”,這篇文章在國內外包行業引起了一些反響,其中也談到了博彥,我的原文是:
“如果說排在前幾位的外包公司還能夠撐住的話,那么排名第9的北京博彥科技有限公司的悄然轉型則更加耐人尋味了。目前,博彥已經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為國內企業提供IT服務上面,對美外包不再是其業務重心了。”
王小艷認為,海外市場仍然是博彥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她透露,目前博彥已經達到了約3000人的規模,海外業務去年仍然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長。但是,博彥確實從2006年開始做了個策略調整,開始加大國內市場的拓展力度,力圖在將來做到內外兼修,兩條腿走路。當然,由于目前大多數國內企業對于外包還不是那么重視,這個市場還需要花時間去培育。在國內企業的外包方面,除了自主發展之外,博彥也做了一些并購,例如今年年初就收購了清華紫光的ERP服務項目。
而在離岸外包這塊,就像我的文章中寫的那樣,所有的中國外包企業都遇到了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雙重難題。如何應對呢?不外乎做產業升級。博彥原來最早是為HP等高科技企業做測試和本地化,附加值有限,利潤率也不高?,F在,博彥開始做一些業務流程外包和CRM實施等,開始向外包價值鏈的高端挺進。此外,博彥也對客戶重新做了個定位,除了原來的高科技行業之外,又將制藥和金融服務作為另外兩個重點拓展的垂直行業。
內部管理流程的完善也是保證長久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據王小艷介紹,博彥是國內外包企業當中唯一上SAP ERP系統的企業,去年還曾經收購了一家300人的印度外包公司,從他們那里學到了不少的行業經驗,這也是博彥為什么能夠進軍制藥和金融服務行業的很重要的原因吧。除此之外,關鍵還是要通過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提高員工的可復用性。
談到行業內的競爭,王小艷認為文思和軟通動力要么已經上市,要么拿到了大筆融資,他們都傾向于通過大規模并購迅速提升公司規模。相對而言,博彥做的并購就要少很多,更多是依靠自身業務的增長。當然,這也使得博彥在規模上與這兩家公司相比已經有了一些差距。但是,她覺得眼前的競爭不是太重要,關鍵還是要把“中國外包”的品牌打出去。
我對這一點很認同,就像我在“中國外包遭遇寒流”中寫到的,在外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部分的中國外包企業卻采取了自殺性的降價措施,結果嚴重擾亂了市場環境,這與前些年中國玩具、彩電、手機行業為了出口競相壓價的情況何其相似!希望中國的外包企業都能夠以行業利益為重,不要再做這種殺雞取卵的事情。同時,也迫切希望中國真正的非政府行業組織能夠成熟起來,就像印度的NASSCOM一樣,對整個行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轉:http://jiyongqing.vip.blog.163.com/blog/static/572662122008515112530464/?fromSub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