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離職都有兩件事是逃不了的,一是體檢,一是婉拒其它的offer。周末的雙休時間,除了談情說愛卿卿一天我我的綠茵草叢,園區有兩個地方人氣肯定很旺,一個是園區人才市場,一個是園區體檢中心。體檢上午7點開始,如果不趕在8點半以前到地方,一個上午很難體檢的完那么多項目,周六一大早爬起來,餓著肚子跑過去。大廳已經擠滿了人。想起有個同事得了乙肝,換工作都不敢跑到園區外,生怕體檢的時候被人查出來,真的也想找個人代檢一把,每年的這個時候輪到抽血都很痛苦,天生一見血就渾身都軟了,連拳頭都握不緊。好不容易撐到下午拿了體檢單,發現體重是一路走低,由70降到60,加班加的辛苦的鐵證。兩年前體檢的結果是屈光不正,裸眼視力0.6/0.7,兩年之后的問題左耳聽力下降,白細胞偏低,不過裸眼視力變為0.7/0.8,天知道他們是怎么檢測的,不知道是不是整天瞄著電腦,眼力算是練出來了。
?
到新公司照片是免不了的,公司的門卡、飯卡上面一般都會貼張照片作為防偽標志,體檢之后就是照相。然后下午給青鳥打了電話,不管去不去,總得禮貌的打個招呼,當時給的答復是我再考慮考慮,當然,很明顯,考慮的結果是我拒絕了青鳥的這份看似很誘人的offer。他們還極力挽留,說以后有機會去北京總公司參加培訓,優秀的還可以派駐到總公司,話語里有一種進了總公司就可以巡視全國的誘惑。
我沒有那么長遠的目標,就當是短視一點,畢竟以工資來看,怎么算都不是很劃算,基本工資1200,加上課時費一節課40,一天以4節課來計算,一個月22個工作日,也就是1200+40*4*22=4720,何況課下備課要花費很多個人時間,得不償失。何況心理上也總有那么一種感覺,民辦的培訓機構,始終不如在企業里做來的踏實。
后來在網上看到過很多次北大青鳥的招聘啟示,多數是招一到三年工作經驗的老師,三年以上的很少招,大概是夠用就好的原則吧,實際上有那么兩年的工作經驗,口才稍微將就,差不多就可以走上講臺忽悠了,畢竟青鳥有自己的ACCP教程的ppt,所以千萬別把培訓機構想的很萬能,培訓,只是帶你踏入一扇門,能走多遠,還是得靠自己。
?
說起沒有去青鳥,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公積金。蘇州以東環路為界,一邊是古色古香的姑蘇老城,一邊則是新加坡制度的園區,對于準備從一邊跳到到另一邊的人來說,公積金很大程度往往能左右著你的選擇。蘇州的公積金大體上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市區、新區等地的公積金,中國特色,養老保險占的比重較大,一種是園區公積金,新加坡特色,住房公積金占的比重較大,至于哪一種更劃算,可能真的很難說清楚。
園區的房價之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高比例住房公積金的影響,如果想用園區公積金在園區外買房,據說各種各樣的轉出手續費會讓公積金縮水50%,所以在園區呆的時間長了,在園區買房就成了差不多唯一的選擇,北大青鳥在市區,所以一來考慮到買房公積金轉移的不便,二來也有點懶散,不想來回折騰,所以婉拒青鳥的offer,也是深思熟慮了一段時間才下了決心的。
當時也是受了一個朋友的影響,他工作輾轉流離了好幾個地方,從園區換到市區,從市區再換到上海,折騰了一陣子,工作了一段時間,手里倒是攢了不少公積金卡,園區的、市區的、上海的,看起來蠻多,可是每換一次工作,過不了一兩個月,上一家公司的公積卡就被凍結了,如果真的想把公積金三卡合一,不知道要花費多少的時間去各種政府部門辦手續,而且說不準卡里的錢被七扣八扣之后還能剩多少,所以能不動,就盡量不動。我工作的這幾年即使換工作,也一直在園區,算得上從一而終,省心省力省折騰。
?
到蘇軟報道是哪一天已經記不太清楚了,除了MIT我還記得清之外,以后的幾次換工作就有點淡然了,面試、體檢、報道、融入團隊、做項目,不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流程,很多人說IT容易缺乏激情,每到一家新公司開始時總是激情萬丈,然后慢慢歸于理智,不知道簡歷允不允許有這樣的離職原因,“尋找工作激情”,真的敢這樣交給HR的話,十有八九是會被人看作忠誠度不夠高,所以多數時候上面都是寫,“尋找個人發展的空間”,潛臺詞自然是工資越高發展空間越大。
?
蘇軟的工資還算比較滿意的,本來還想離職后可以愜意地修養幾天,下周一就要上班,于是玩的計劃自然就泡湯了。第一天到公司,依然是先走流程,到會議室填寫個人資料,然后領取辦公用品。正在那寫著,孫總把我叫到了辦公室,很出人意料的和我談起了工資的事。工資的事?應該是早已經定了吧,面試的時候我提到了5K,后來電話接到了offer,自然想當然以為5K,還有什么可討論的。
孫總和顏悅色的對我說,“關于試用期工資,開會討論之后,決定給你4K,轉正后再根據情況做相應調整,沒有什么問題吧。”我聽了一愣,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第一次換工作,不知道試用期工資和轉正差別這么大,如果一開始就就告訴我心理上還能接受,人都到公司了才知道這個消息,實在有些意外。
我猶豫了一下說,“試用期三個月,工資4K有點少了?!睂O總看著我,笑著說,“你不用擔心,這個只是暫時的,試用期一般是兩個月,表現好的話一個月就可以轉正的?!笨粗覜]有說話,他說,“蘇州這邊的行情我們也了解過,試用期80%的工資不算太低。何況一個月后你可以申請提前轉正的,也就是一個月,你覺得怎么樣?!辈还茉趺凑f,工資都比我想象的要好了,本來是想找個4.5K的工作就已經很滿意了,“行吧,那我盡量好好干吧?!蔽艺f,工作已經辭了,體檢也做了,既來之,則安之吧,我想,骨子里我屬于那種愚忠型員工,很簡單就可以被老板忽悠的住。
?
一年后我還遇到過這樣的公司,工資要6K沒問題,不過試用期卻要給你打7折,這么算下來,試用期以三個月計算的話,那么一年下來的工資6K*0.7*3+6K*9 = 69.6K,平攤到每個月工資大概也就是5.5K左右。所以找工作,不能只盯著月薪給多少,最好事先搞清楚試用期能給多少米,公司的福利如何,平時有沒有項目獎之類的東東,看似這些都是細節,其實累積起來moneymone也很可觀。蘇州這邊有不少的軟件公司,年終獎發到手里的時候,你會發現年終獎沒有一個月的工資那么多,甚至可憐的要命,平時加加班也就算了,最怕的就是加班趕項目,項目完成了一分錢項目獎也沒有。所以要找工作,工資差不多的情況下,還看哪家福利比較好,就算月薪5K,如果一年13薪,平時辛苦一點能拿個項目獎,就算拿個三五千,都要比6K的這種公司好的多了。
?
你就坐那吧,孫總指著一個位置說。和MIT差不多,軟件公司多數是這個樣子,一兩個人坐在一個小格子里,用隔板分開,一探頭就可以眼對眼。實際上我更喜歡最角落的那個位置,四周的動靜一目了然,可以自由的聊天說話而不必擔心boss會來個突然襲擊,寫起代碼來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倒不是真的想怠工,只是在boss眼皮底下做事,總是感覺不自在。
?
第一天上午就是填寫個人資料,然后裝機、裝系統,然后裝軟件,和MIT最大的不同就是軟件無一正版,而且服務器是標準的分布式,單是常用軟件的安裝,就連接到三四臺服務器上才找找全了。國內的公司恐怕有不少都是這樣,不管是開源的還是破解的,能不花錢就不花錢,而且開始總不是那么規范,需要的往往是多面手,數據庫、網絡、應用軟件、linux,多少都要懂一點,在這樣的公司,成長的也快。
?
下午的時候孫總給我們做了員工的講話,這才知道,公司的員工有三種,一種是和總公司簽約的,一種是和人力資源公司簽約的,另一種和人力資源公司簽約都不行的,只能掛個名,不屬于公司內部的編制。孫總說,“你們還算幸運的,公司一年都沒有招人,這次算走運了,最近呢,我們接了一些單子,項目也確實需要人手,所以決定把你們招進來,也是想通過這次的項目,我們可以逐步把java部門給壯大起來?!?span lang="EN-US">
孫總說以前他做.net的,現在負責.net和java部門,然后給我們做java部門的簡單介紹, java這邊九個人,技術總監歐陽,然后是項目經理老肖,下面是小張、小王、jasmie,其中我和tom、老季、johnny是新招進來的。小張、小王、tom、johnny工作一年多,老季,工作經驗和我差不多,jasmie,部門里唯一的女性,老肖,四年工作經驗,歐陽,雖然還沒有見面,不過可想而知能擔當技術總監的當的起牛人兩個字。
?
講話結束的時候孫總把我單獨留了下來,問我感覺怎么樣。自然感覺良好,他笑著對我說,“你以前在MIT工作兩年多了吧,我們java這個部門呢,最近才準備搞起來,現在也有新項目準備開始,你工作不算短了吧,兩年多了,肯定是積累不少經驗的了,你可得在員工里面帶個頭啊。”沒想到第一天就被給予這樣的期待,我恩了一聲說,“剛過來,什么都不是很熟悉,還得先熟悉一下項目?!?span lang="EN-US">
他笑了,“不是多急的事,現在項目還不需要你帶,只是公司打算培養你一下,所以你有個心理準備?!睂O總說,“你先看看JSF吧,公司準備上這個框架,歐陽你還沒見過吧,等歐陽回來,他給你講解一下,你先熟悉一下項目的東西,能不能先把JSF用起來,先做一個小的增刪改的例子?”我說,“問題不大了?!?
出了會議室,心里長吁了一口氣,其實我心里是一點把握也沒有。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JSF,能不能搞的定不好說,不過什么事都得先應著,總不能一上來就給孫總一個壞印象。
?
和johnny聊起來,才知道孫總給我的時間是一周,給johnny的時間是兩周,兩周哪里能搞好,johnny問我以前有沒有用過JSF。
有兩年工作經驗的總不能讓人看扁了,我淡淡笑了下說,“慢慢來,不急,一兩周的時間呢,還怕搞不出來?!蔽益偠ㄈ羰牵@得胸有成竹似的。johnny在那里還在擔心著,要是搞不出來怎么辦,會不會試用期就把自己給咔嚓了。他說,“我可全靠你了?!币馑祭锸前褍赡旯ぷ鹘涷灥奈耶敵膳枷褚粯?。我想,你指望我,我還眼巴巴的指望著來個救星呢。
?
和大公司感覺就是不一樣,在MIT,即使帶人,也沒有太大的壓力,反正完成不了總有人問,總有人可以幫著做,小公司掰指頭數下去也就那么三五個人,team里誰行誰不行一目了然,甚至連boss都一清二楚你肚子里墨水有多少,所以小公司總是感覺有種壓力,第一次接觸到一種新技術,心里總是沒有底,說實話,被人指望不是一件好事,被人期望越高,壓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