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背景:
上周買了好幾本書,今天把看了的這本書《為自己而工作》整理整理讀書筆記,有些話語說中了我的心,放在這里和大家共勉,希望大家也喜歡。
為誰而工作
--------領會工作最快的方法
“為了自己”而工作,應該理解為“為了自己的成長”而工作。如果自己能夠成長起來,那么就能體會到工作中的樂趣,漸漸地也會表現出對工作的興趣和熱情。只有這種“自發的干勁”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提起干勁,就會突然間覺得工作原來是這么有趣,最終就會給自己的成長以加速度。
公司說起來其實是使員工和家庭幸福的一種手段而已。因此,“工作是為了自己、為了家庭。拼命努力工作,想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有這樣的想法也不錯。
磨練自己,努力使自己掌握技術和經驗,這樣想的人一定會成長起來。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受到別人的好評,成為別的公司想高價聘用的人。也就是這樣的人,無須到處去兜售自己,便會有獵頭公司找上門來,邀請他“一定要到XXXX公司來啊”。
“年輕的時候,沒有辦法很好地完成分內的工作。當這個人成長起來且終于有足夠的能力的時候,他只是說了一聲‘再見’,便跳槽到了其他公司,這是讓人無法忍受的事情”。對此怏怏不樂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就會發現,和持有“被動意識”不肯好好工作總想一直寄生在公司的員工比起來,那些想著如何“更快地積累工作經驗,跳槽到更好的公司去”而努力工作的員工,對于公司來說是更加難得的員工,不是嗎?
對于那些為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努力的人,雖然他們想著“何時我就跳槽到別的公司去”,但如果公司能肯定他的成長,很好地評價他的實力,給他分配合適的工作任務,讓那個人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價值,那么或許他會出乎意料地不辭職了。
跟著好的上司做事,駑馬也能變成駿馬。
如果一個人跟著好的上司做事,那么他一定會成長。如果跟著差的上司做事,哪怕他個人能力很強最后也只能選擇落寞,無論他是怎樣的精英,都無法逃脫“被動意識”,從而白白浪費自己的才能。
上司分配的工作,不要完全按照他分配的去做,也不要完全按照他說的去做,而是要思考該怎么做才能把工作做好的最好辦法,并加以實踐。如果你的做法得到了上司的認可,那么所有的工作都能從“被動接受的工作”轉變成為“自己的工作”,工作本身也就變得有趣起來了。相反,如果把它當成“被動接受的工作”,總是在那里牢騷滿腹,發表自己不滿的言論,而且極不情愿地工作的人是無法成長的。這個原則在營業方面、開發方面、人事方面、總務方面,不管是哪個領域都適用。
經驗“量”決定職業人的“質”
無論是誰,在工作之初都無非是一個外行人,都是通過不斷地積累經驗,發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然后脫變成為專業的職業人。那么,只有擁有“經驗的量”才能提高從業人士的質量,才能接受更高水平的挑戰。職業人要不斷積累經驗,完成更高難度的工作,發現新的目標和夢想,再次與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聯系起來。唯獨經驗的“量”才可以決定作為職業人的“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