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流動的水

著名的諾日朗瀑布,是九寨溝中最大的瀑布。在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作者選擇了高處的一個小亭子,在那里正好可以看見整個瀑布。在構圖上,周圍的景物也就是左右兩邊的樹枝,與上方的綠色植物起到了一個畫框的作用,把瀑布這個主題很好地烘托了出來;在畫面的分割上,瀑布占據了下方2/3的畫面,符合黃金分割的原則。同樣地,選擇快門優先,鑒于大瀑布水流量大,作者選擇了1/4秒的快門,光圈是F22,架上三腳架,按下快門。
自然界的水大致有兩種狀態,流動的水(如河流和瀑布)和靜止的水(如平靜的湖泊和池塘)。流水可以構成優美的畫面,特殊的攝影技巧可以使流水在攝影中表現出人的眼睛在正常條件下看不到的效果,可以使水的浪漫夢幻和激情澎湃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最常見也最讓人激動的流水莫過于瀑布了。很多朋友拍不好瀑布是因為沒有掌握技巧。水在流動的狀態下用慢快門拍攝,在照片上曝光的影像實際上是水流從A點到B點的運動軌跡,這種運動軌跡人的肉眼無法看到,而照片卻可以全部記錄下來。無數的軌跡交織在一起,可以形成如紗如霧的夢幻效果。同時,由于曝光時間長,畫面上記錄到的水流量是時間疊加的結果,即使水流量很小,也可以形成氣勢宏大的效果。
大型瀑布的拍攝方法與小瀑布略有不同。首先大瀑布的落差比較大,瀑布周圍會有大量的水霧。這對于拍攝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水霧首先影響照片的清晰度,其次水霧會損害器材。所以如果不是特別需要,拍攝大瀑布的話,筆者建議去大瀑布周圍的制高點拍攝。
說到現在,都是講慢快門拍攝技法。其實拍水,并不一定是慢快門至上,慢快門只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我們其實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大膽地去拍攝。
總之,拍攝流動的水,一定要掌握好慢快門的使用技術。好在數碼相機可以立拍立現,在拍攝的時候可以多嘗試不同的光圈快門組合,多次嘗試后,一定會有所收獲。
拍攝靜止的水
與流水相對應的就是靜止的水了。例如那明靜端詳的湖泊,九寨溝迷人的海子,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在拍攝方法上,靜止的水拍攝起來相對簡單,因為一般都是大場面的照片,為了得到清晰的畫面,我們需要使用小光圈來取得大的景深,保證整個畫面的清晰度。所以在光圈快門數值的選擇上沒有拍攝流水這么講究,一般F8左右的光圈即可。我們著重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取景和構圖。

九寨溝最最著名的,是位于五花海的鱷魚嘴。九寨溝由于其地理特點,水因為富含鈣質,所以水的顏色呈湖藍色,非常美。畫面中有一條水平線橫穿整個畫面,通常我們將這條水平線放在黃金分割的位置也就是畫面的1/3的地方,至于是上1/3還是下1/3,就要看照片著重表現的景物在什么地方了。這里很明顯,我們是想表現艷麗的水和鱷魚嘴,就可以將水平線放在畫面上1/3處。水面占畫面的2/3,將鱷魚嘴放在中間偏右的位置上,畫面最下方出現的綠色,與上方綠色的森林相呼應,這樣,經典的構圖就完成了。接下來用光圈優先模式,將光圈調到F8左右,就可以進行拍攝了。
九寨溝的高原湖,也就是藏族所稱的“海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景色之一。海子的面積一般都很大,我們在拍攝的時候,要注意如何去選好角度去拍攝這樣大面積的水,以免拍攝出來的照片光是一大片水,顯得非常平淡。筆者喜歡的一種方法就是在大面積的水中,增添一個焦點。

九寨溝的五花海,藍色的湖面、清澈的湖水以及湖底那經歷了千百年的枯木,都是五花海最美的地方。于是,作者在拍攝的時候,將山、森林盡可能地壓縮到畫面的上方,留出更多的畫面來表現湖水和枯木。下圖拍的是九寨溝的五彩池,池子很小,周圍盡是巖石,但是池水的色彩卻是所有海子里最最濃烈的。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將所有的不相關的元素全部去除,留出整個畫面來表現這色彩繽紛的湖水。
最后筆者想要說的是大膽裁切,突出重點。在許多時候,美景當前,第一個想法是將其全部收入相機中。當然,作為記錄未嘗不可,但是作為攝影作品來說,突出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霧景的拍攝要點
霧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組成的,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離愈遠,散射光越多,看上去越明亮,遠處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霧籠罩下的景物,更能明顯地區分出前景、中景、遠景,加強空間的縱深感。而且薄霧景的拍攝要點霧也能給人一種夢幻縹緲的感覺,能掩蓋很多環境中雜亂無章的部分,讓主題更加突出,畫面表現力更強。

拍攝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霧景的反射光很強,所以在曝光控制上要很準確地把握曝光量,以免曝光過度。
2. 由于霧景的反差小,在拍攝時要想辦法提高畫面的反差,也可以采用減少曝光來達到增加反差的目的。
3. 在構圖方面為了避免畫面過于平淡,應盡量選擇有遠景、中景、近景的景物,以表現景物的縱深感,如右圖。前景中應尋找暗色調的景物來與霧氣形成對比。
4. 霧太濃時一般不宜于拍攝,因為它的能見度太低,除了較近的前景外,中景和遠景幾乎都看不到。這時也可以采用添加濾光鏡來拍攝,比如加黃色濾光鏡或橙色濾光鏡可減弱濃霧效果。因為黃、橙濾光鏡能吸收蘭、紫短波光,增強光線的透射能力。相反,如想增強霧的效果,可加用藍色濾光鏡或霧鏡,這樣就可以獲得不同濃度的霧化效果。
棲鳥濕地也風光
在長江流域的皖江地區,有著眾多湖泊濕地,每年的各個季節都有大量鳥類,來的來去的去,分片或交織生棲、休整。其中的安慶濕地,是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帶上重要的中轉站,僅每年春秋兩季就有超過500萬只的鷸類在湖河灘涂沼澤中棲憩。
拍攝器材:
就器材而言,并不是鏡頭焦距越長越有利,使用超長焦距望遠鏡頭,以較遠的距離拍攝能夠獲得較大的主體,但不可忽視對焦、光圈、機振、空氣透視等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構圖:
拍攝棲鳥的濕地,在取景時應講究畫面構圖及布局。無論鳥類是否作為畫面視覺中心或是陪襯,應保持其結像的清晰。因此,對焦點落在鳥類身上是無庸置疑的。優美的瞬姿讓人賞心悅目,拍攝時應抓住鳥類形體動作的精彩“看點”。比如,鷺科鳥類的起姿和落態,很是優美;雁鴨類飛行時排著一字形或人字形很整齊的隊伍,伴著“哦- 哦-”叫聲從頭頂高飛劃過,總給人以無限遐想。
鳥群數量:
鳥類在畫面中的數量、大小、位置,應該根據主題內容的表達具體而定。大場面有利于群體數量的表現,賦予畫面以宏大氣勢。大主體乃至局部特寫畫面構圖飽滿,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生動的接近感。注意如果面對的是聚集在一起、數量不多的三兩只,主體過小則會讓人感覺不突出、不顯眼,缺少視覺美感;而主體過大,讓人有臃容、堵塞之感。若為大量而散開的群體,則應采取相應辦法并有所選擇。
背景環境:
在濕地拍攝,鳥類與環境背景的關系相輔相承,互為依托。然而背景的處理,對于畫面的繁與簡,影響極大。簡約之美符合人的審視心理,
棲鳥濕地也風光因此要想藝術地記錄或表現,就應當讓畫面盡可能地簡潔干凈,拍攝時千方百計避讓或消除雜亂的背景對主體的干擾影響。背景的處理方法有4種:第一種,利用大光圈虛化背景;第二種,利用明凈的水面,這是天然的背景,曝光有兩種方式,其一讓水面多曝,求得山水明麗之境,其二以水面測曝光,獲得主體深黑的低調剪影畫面;第三種,利用天空,干凈明亮的天空無時不刻不能利用,只是曝光較之于水面更難掌握;第四種,利用色彩單一的環境,如春綠、秋黃的植物作背景。除了背景,前景陪體是襯托、修飾主體之需,不僅有助于美化畫面,顯示季節氛圍,還能強化空間縱深,只是要注意多而無擇則亂,一概不要則乏,不能喧賓奪主或削弱主題表現。另外,不同明暗羽色的鳥類,置身于不同的環境、背景中,拍攝時的測曝光有所區別。對深暗背景前潔白明亮羽體的鳥類,應減少曝光;對明亮背景前深黑暗淡羽體的鳥類,應增加曝光。

如上圖《天堂》:明媚的清晨,水天一色,湖面如鏡,三只剪影蒼鷺主體錯落而又互不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