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軟盤有40個磁道,磁頭從一個磁道移至另一個磁道需要5ms。文件在磁盤上非連續存放,邏輯上相鄰數據塊的平均距離為10個磁道,每塊的旋轉延遲時間及傳輸時間分別為100ms和25ms,則讀取一個100塊的文件需要(24)時間。
(24)A.17500msB.15000msC.5000msD.25000ms
答案:A
解析:讀取一個塊的時間為:尋道延遲+旋轉延遲+傳送時間。
所以傳輸100塊文件需要的時間為:(10*5+100+25)*100=17500
2.某指令流水線由5段組成,各段所需要的時間如下圖所示。

連續輸入10條指令時的吞吐率為___(6)___。
(6)A.10/70Δt B.10/49Δt C.10/35Δt D.10/30Δt
解析:(6)C。只要你會畫時空圖就知道怎么做了。
==表示正執行第一條指令,~~表示正執行第二條指令
每段--+--+--+--+--+--+--+--+--+--+--+時間軸
△t== ~~ |---3△t---|
3△t == == == ~~ ~~ ~~ | |
△t == ~~| |
2△t == == |~~ ~~ |
△t ==| ~~|
第一條指令完成時間是8△t 。可以看出由于指令重疊,此后每3△t 完成一條指令(即+號)。所以,后9條指令完成時間是9*3△t。所以它完成10個任務所用的時間為:8△t +9*3△t = 35△t
吞吐率=n/Tk ,n為任務數,Tk是完成n個任務所用的時間。因些吞吐率為:10/35△t。
3.與逆波蘭式ab+-c*d-對應的中綴表達式是 (45) 。
(45)A. a-b-c*d B. -(a+b)* c-d C. -a+b*c-d D. (a+b)* (-c-d)
解析:B。逆波蘭式不需要括號,將運算對象寫在前面,而把運算符號寫在后面。
先看一個中綴表達式:1+(2*(4-2))%5,它的逆波蘭式(后綴表達式)為:1242-*5%。
根椐這個規律,可以明白:-(a+b)*c-d正好與ab+-c*d-相配。
4.兩個小組獨立地測試同一個程序,第一組發現25個錯誤,第二組發現30個錯誤,在兩個小組發現的錯誤中有15個是共同的,那么可以估計程序中的錯誤總數是___(35)___個。
(35)A.25 B.30 C.50 D.60
答案:C,即50。
解析:
設程序中原有故障總數是 B0
測試組一發現的故障總數是 B1
測試組二發現的故障總數是 B2
其中兩組發現的相同故障數目是BC
則B0=(B1*B2)/BC
即:=(25*30)/15=50
5.
已知3個類O、P和Q,類O中定義了一個私有方法F1、一個公有方法F2和一個受保護的方法F3;類P和類Q為類O的派生類,其繼承方式如下所示:
class P:protected O {…}
class Q:public O {…}
在關于方法F1的描述中正確的是(1)在關干方法F2的描述中正確的是(2)。在關于方法F3的描述中正確的是(3)。
(1)A.方法Fl無法被訪問
B.只有在類O內才能訪問方法F1
C.只有在類P內才能訪問方法F1
D.只有在類Q內才能訪問方法F1
(2)A.類O、P和Q的對象都可以訪問方法F2
B.類P和Q的對象都可以訪問方法F2
C.類O和Q的對象都可以訪問方法F2
D.只有在類P內才能訪問方法F2
(3)A.類O、P和Q的對象都可以訪問方法F3
B.類O、P和Q的對象都不可以訪問方法F3
C.類O的對象可以訪問方法F3,但類P的對象不能訪問方法F3
D.類P的對象可以訪問方法F3,但類Q的對象不能訪問方法F3
解析:類實際上就是由一組描述對象屬性或狀態的數據項和作用在這些數據項上的操作(或稱為方法、成員函數等)構成的封裝體。類的定義由關鍵字class打頭,后跟類名,類名之后的括號內是類體,最后以“;”結束。
6.對于下面的文法G[S],_____是其句子(從S出發開始推導)。
G[S]:S→M|(S,M) M→P|MP P→a|b|c|…|x|x|z
A.((a,O)) B.((fac,bb),g) C.(abc) D.(c,(da))
答案:B(第44題)
解析:通過First集就可以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