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特別是剛踏入社會的學生,尤其是在就業壓力非常大的今天接觸社會的學生,對薪水這一塊沒法把握,任由公司那邊說了算,等到自己不滿意公司的薪水或者薪酬制度時,就會選擇離開,在面對薪水的時候完全處于被動。
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首先原因是,這些初入職場的人不明白自身的價值,看不清自我,無法給自己一個定位。舉個例子:很多時候,兩個能力不相上下的朋友阿,同學阿,在薪水上差距比較大,就拿西安來說這種差距往往在2000元/月以上,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差距呢?就是這些高薪水的人能正確看待薪水,他明白自己對于公司的作用,這些人能看清自我,能明白自身的價值,能與公司情況結合,索要自己應得的那一份。而薪水低的那些人,可能在工作能力上并不差,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公司存在的價值,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力怎么樣,很迷惑,很彷徨,沒有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到底該如何如何等等。
其次,薪水是由公司支付?,F在大多是私人企業,無論的國內還是國外的公司,大多老板在招聘的最后一關都會問到你薪水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公司對你能力認可的情況下才會談及這一點,而大多剛入職場的人來說,羞于回答這種問題,覺得談到錢就見外了,很容易拿“我還沒有為公司出力,就不談薪水的問題啦”、“我相信貴公司的薪酬制度,一定會按能力和實際工作結果來支付員工的”等等冠冕堂皇的話來搪塞過去,其實很不應該,這個時候你應該回答老板你心目中期望的工資,無論這個工資是多少(當然是基于你的實力的,不是虛夸的),這樣對你自己對公司都是公平的。如果雙方不能達成共識,那么你和公司就不需要繼續合作下去了,直接找下家。很多時候你要求的高工資就是自信的一種表現,是你對自身價值的一種肯定,當然你不能沒有理由的胡要,你要說明你為什么值這個價碼,你會給公司帶來什么。
公司間實力和財力有差距,自然造成公司和公司間的薪水差距,這一點也需要說一下。有些人說:我在一個小公司,工資多少多少,我要是去了某某大公司就能拿多少。其實很可笑,首先你要有能力有實力才能去那個大公司,那些高薪的公司并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了的,需要能力的驗證。無論是在公司內部橫向的比較工資,還是在不同公司之間縱向的比較薪水,其實薪水都是能力的價碼,都是實力的象征。
在你能力和實力一定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認清自我,認清自己和公司之間的關系,了解自我,才能為自己開一個合適的價碼,在薪水談判上,很多國內老板都有著能少給就少給的心理,所以說,薪水是靠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