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的食物鏈
?
編寫背景:
??? 所租的房子到期了,又要開始搬家咯,在整理書和筆記的時候,發現自己曾經寫過的一些測試工作感想,突然覺的該記錄一下,因此就放到
BLOG
里了,還起了個特別的名字“軟件的食物鏈”。
?
一個軟件研發公司通常有這么幾個部門組成:
研發部門、測試或質量部門、技術支持部門、銷售部門、行政或人事部門,其中我把研發、測試或質量、技術支持、銷售這幾個部門的關系用食物鏈來理解和描述。一個公司,從內部來看,投入合適的開發和測試成本,就會節約技術支持的成本,促進銷售。具體表現在:軟件的開發和測試投入高成本獲得高質量的軟件后,技術支持人員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售前支持工作而不是售后支持維護工作;銷售人員用高質量的軟件能夠更好的去向客戶銷售以及發掘新產品的需求。從外部看,軟件的銷售情況由市場決定、由客戶類型決定。在南方,生意人都說“要做有錢人的生意”。
?
目前,在中國做測試,會碰到如下現象:
1
、測試人員沒有辦法了解所測系統的用戶需求。
具體表現:沒有用戶需求文檔;測試人員不需要了解也沒有權力知道用戶需求。
?
2
、測試人員在項目組中工作職責和內容不明確。
具體表現:測試人員要記錄整理需求變更,進行新需求確認,培訓用戶,系統維護支持,培訓文檔、維護手冊的編寫,測試的執行以及問題的跟蹤,測試文檔的編寫。
?
3
、測試人員要在短時間內測試改動很大的軟件,同時軟件更新很頻繁。
具體表現:版本更新頻繁,需求變更管理不友好。程序發生了變化,測試人員是看到所測試的軟件才知道發生了什么變化。由于時間短,人力資源短,測試很難做到更深一層和更完善。
?
4
、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的溝通有效問題。
這讓我想起華為一位測試工程師所說的,測試和開發就像兩個部隊在打仗,誰都有勝負的時候,互相都在提高各自的戰斗能力,剛開始做測試的第一年我很能理解這個比喻。測試做了兩年后,突然感覺是開發人員開發出來的軟件是病人,測試人員是醫生。醫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治本,但是那會花很多錢。在中國的
IT
公司做軟件測試,測試所花費的成本怎樣才算是正確有效的,這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定律,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
?
5
、測試吃力不討好。
在客戶那里,當用戶使用軟件感覺很好時,它們會說:"嗯,這個公司的開發技術不錯,做的很好啊。"從來不會想到里面會滲有測試人員的工作!當用戶使用軟件感覺不好時,它們會說:“這是什么東西啊,一點都不好用,一用就出問題,你們試用、測試過么?”。唉,我做過現場給用戶技術支持,因此很能感受到,程序出現問題后的辛苦,就像救火隊員救火一樣。碰上沒有責任心的開發搭檔,那更慘,測試這邊著急上火,開發那邊不緊不慢,甚至是推卸工作,什么這不是我的問題,那不是我的問題。也許時間長了,習慣了,產生免疫力了,測試也就不會在著急上火,就順其自然了。測試人員、開發人員的工作態度、責任心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寫著寫著,又有些偏離主題了,就這樣吧,這才是我真實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