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近段時間有幾個項目,客戶提到需要實現供應商管理供應鏈上的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的業務。所以對這方面做了比較多的研究,現在寫下來和各位同行分享一下。
本文將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介紹供應鏈、牛鞭效應和VMI的關系。第二部分將著重講述VMI的業務、案例和設計實現。
2. 供應鏈管理(SCM)
在講解牛鞭效應和VMI前,先介紹一下供應鏈的業務流程。
什么是供應鏈管理?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對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是對供應、需求、原材料采購、市場、生產、庫存、定單、分銷發貨等的管理,包括了從生產到發貨、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顧客的顧客的每一個環節。
簡單而言,就是商品從供應原點到需求原點的一個反復循環的過程。
一般而言,對于一條供應鏈都有一個核心的點做為整個供應鏈的總控,對于本圖指的就是平臺運營商/批發商。大多數情況下,它是品牌的所有者,由其總體負責信息的傳遞、業務的處理。
3. 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是在經濟學上的一個術語,指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放大現象,是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可以將處于上游的供應 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戶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動,傳遞到末梢端就會出現很大的波動。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當零售商發出一個訂貨信息的請求時,隨著信息傳遞的過程,從批發、供應商直到制造商,信息波動越來越大,直到供應商處增加到最大。
由于供應鏈的任何一點都無法對整個供應鏈的庫存有一個完整的、及時的視圖,所以基于各個點之間的需求預測修正、訂貨批量決策、 價格波動、短缺博弈、庫存責任失衡和應付環境變異等方面博弈的結果,導致庫存被數倍的放大,最終導致庫存積壓在供應鏈的各個點,占用了資金,大大的增加了經營風險。
“牛鞭效應”是市場營銷活動中普遍存在的高風險現象,它直接加重了供應商的供應和庫存風險,解決“牛鞭效應”難題是企業正常的營銷管理和良好的顧客服務的必要前提。
4. 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由于牛鞭效應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庫存信息不透明,供應鏈上各個點都無法把握真實的需求和庫存,所以可以從共享信息、核心點下放控制權力來入手。而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就是一種解決的方案。
所謂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一種以用戶和供應商雙方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并不斷監督協議執行情況和修正協議內容,使庫存管理得到持續地改進的合作性策略。
這種庫存管理策略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模式。體現了供應鏈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適應市場變化的要求,是一種新的、有代表性的庫存管理思想。目前VMI在分銷鏈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便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這個圖是在供應鏈管理的圖的基礎上,增加了VMI部分,從原來的只有平臺運營商了解庫存擴大到整條供應鏈(主要是上游)均可以監控、調節庫存。通過信息化等手段逐步達到供應鏈上供需的平衡。
=================================
顏超敏
專注電子商務、工作流企業級Java軟件系統研發;
個人博客:Craft6.cn 唯心六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