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光哲(本論壇專家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處長)
新年伊始,人們的祝福聲中總少不了“工作順利”的字眼。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413萬。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畢業生如何在大軍中脫穎而出,如何走好自己的職業路。1月4日,本報記者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的田光哲處長進行了專訪。
從市場的“諾曼底”登陸
記者:2005年年底,“大學生畢業生薪金降低,800元就可以招走”的新聞給大學生就業下了注腳。薪金越降越低,為什么大學生仍找不到工作?
田光哲:當前就業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供大于求和勞動者素質偏低。這里所說的“素質低”不能單純理解為沒有文化,而是指勞動者不能適應工作崗位。兩者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一邊有人無崗,一邊有崗無人。
大學生就業方面,前幾年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得同一時間進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量太大,而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變化有自己的規律。前幾天,我聽說某單位打算招1名碩士生,卻收到一百多份簡歷,不落選才奇怪。
記者:競爭如此激烈,有沒有取勝良策?
田光哲:要想降低競爭,就要學習“諾曼底登陸”,選擇市場的薄弱處下手。在此,我想澄清一下:許多人批評大學生就業時眼高手低、意識落后,擇業時高不成低不就導致就業失敗;而據我觀察,很多時候并非大學生自身意識不對,而是信息不對稱導致他們不能作出明智的選擇。
以家政服務為例,在很多學生眼中,家政服務就是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沒有技術含量,更沒有職業前景。但我告訴你,家政服務共有24個崗位,包括家庭秘書、漢語教師和管家等等,管家的起薪在6000元左右,不少涉外家政工作人員還獲得了國際英雄勛章。大學生連這一職業是什么都不清楚,又怎么會選擇該職業?對信息的不了解,導致就業決策失誤,上了戰場自然就失敗。這是戰略,還有戰術問題。調查顯示,大學生就業用時平均在3至5個月,所以要合理安排時間,有章法地去推進,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
“先就業再擇業”的誤區
記者:大學生就業的性別歧視,也應該用同樣的策略去處理嗎?
田光哲: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人們對女性的社會期待,使得女性在心理上更依賴家庭,也使得女性承擔了更多的家庭責任。企業招聘時,必然會考慮到人力資源的成本,有時會更傾向于選擇男孩子。但不能排除某些工作的確不適合女性,所以不能一概冠之“性別歧視”。
記者: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13萬,您能預測一下就業情況嗎?
田光哲:只要你想找工作,就會有工作,我覺得此話適用于大學生就業。事實上,大學生是人力資源中比較好的一類。他們受過教育,年輕力壯,且沒有家累可以流動就業……不必看高校或真或假的就業率,只要畢業生整理好思路,堅定信念,早晚能找到工作。
記者:先就業,再擇業嗎?我感覺此觀念有時不利于畢業生的職業發展。
田光哲:我并不認同“先就業,再擇業”這種說法:沒有哪一個企業想招一個心猿意馬的員工,而天天想跳槽的員工也不可能有發展。
有人說當前社會只需兩種人才:復合型人才和身懷絕技、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學生就業多為初次就業,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生活經歷和工作經驗,而這是職業生涯走向成功的基礎,且都需要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所以,畢業生要努力干一行愛一行,畢竟哪一行都不是單靠十幾本書能應付的,積累得多了,離成功也就近了。
教育局限導致認同困難
記者:據我了解,許多就業的大學生又退回去了。
田光哲:校園內的生活環境和氛圍,跟社會和企業的環境和氛圍,都截然不同。這導致畢業生工作后一段時間內不能適應,若工作和生活再受挫,就容易產生畏難心理,選擇縮回校園和家庭。
應該說,這是人社會化的必經過程。小學到大學是我們社會化的前期,畢業后才進入真正的社會化階段,兩個階段社會化的內容不同,甚至有沖突,所以不少畢業生在轉換的過程中搞不清自己的位置,糊涂了。其實,職業生涯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自我認同、組織認同和社會認同,其中自我認同就是一個在工作中重新認識并認同自我的過程。
記者:這是正常現象?
田光哲:有適應的過程正常,學生不能適應,則說明了教育本身有局限性,缺少做人和做事的教育,導致學生從校園文化進入企業文化,不知道該如何自處。概括來講,現代企業的核心內容包括:高度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奉獻精神;規范意識,做事有方圓;溝通意識和團隊精神。
畢業生到單位后,要先了解組織文化,看別人如何工作、如何處事,清楚企業對自己的期待。然后就要學習而非拒絕組織文化,大學生習慣了自我中心,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往往會產生排斥心理。例如,領導來到你的辦公室,你是站起來微笑著向領導問好,還是看到同事這樣做心里暗自罵他是個馬屁精。每個企業有自己做人和做事的方法,與學校以成績定高下的簡單規則是不一樣的。最終目的,就是融合到企業文化中去。
記者:最后,您對大學生有何忠告?
田光哲:我想說的是,大學生要相信自己的前景肯定是光明的,你們的起點已經比父母高,以后的路要靠自己。未來不請自來,但進步不會從天而降。
--------------------------------------------------------------------
帶來職業好運的10帖小秘方
1.當你有就業的好機會時,不要猶豫,立即行動!就業指導專家說,就業不要太早,也不要太遲,有好機會時,干脆現在就行動。
2.制定的職業規劃,要扎扎實實去執行,做好每件事!職業指導專家說,小心翼翼不一定有用,重要的是,每件事都做得踏實。
3.職業發展是個復雜的問題,要多了解別人的想法,耐心聽完別人的話。職業指導專家說,聽取相左的意見,開闊你的視野。要記住,最受用的話,通常最后才聽得到。
4.創業時,難關當前,還是微笑面對!職業指導專家說,煩惱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如帶著微笑告訴自己:不怕創業磨難,但要避免創業失敗。
5.“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因逆境而成長。職業指導專家說,人生就像攜帶型懷爐,越磨擦越熱,要勇敢面對挫折。
6.放棄責難、批評,改以鼓勵、體貼別人的方法。職業指導專家說,與其用“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語氣要求別人,不如改為“不如這樣?不如這樣?”的說法。
7.累得不得了的工作,就辭了吧!職業指導專家說,疲累,是因為你不喜歡;辛苦,則是因為找錯工作。因興趣工作時,你才能感到愉悅,才能有所發展。
8.當有幾家單位要錄取你時,作選擇時要果斷。職業指導專家說,如果一再猶豫不決,最后反而會隨便選一個,結果選到最差的。
9.害怕的時候,不妨大聲唱歌。遇到困難時,大聲唱歌,便能克服恐懼感。這一招在面試前,挺管用!
10.大方稱贊不在現場的人。職業指導專家說,說人壞話,會失去三個朋友。稱贊他人,則會增加三個朋友。這是處理好工作中人際關系的重要一“帖”。
摘自田光哲主編《就業技能的基礎指導》
田光哲:本論壇專家,現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就業服務技術處處長。主要研究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現負責全國職業指導工作技術推廣等工作。主持了《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國家題庫開發》、《就業指導技術方法研究》等部級課題,開展《城市發展家政服務擴大就業試點》項目,并主持制定了《職業指導人員國家職業標準》和《職業指導教學訓練大綱》。主編了《職業指導人員國家職業標準》《職業指導教學訓練大綱》等多本專著,主編并主持開發了《CETTIC職業素質測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