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6-03-02 10:27
月亮的太陽 閱讀(464)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足球
|
1986年,第十三屆世界杯在墨西哥舉行,阿根廷隊在馬拉多納的率領下奪取了冠軍,歷史上第二次捧起世界杯。
6月29日,在阿根廷和西德的決賽中,阿根廷球星布魯查加接馬拉多納妙傳,突入禁區后單刀破門,這個球將比分變為3比2,阿根廷最終奪取了世界杯冠軍。圖為參加決賽的阿根廷主力陣容。
上排從左到右依次是:巴蒂斯塔、庫西福、奧拉爾蒂奇亞、門將彭皮多、布朗、魯杰里、隊長馬拉多納;
下排從左到右為:布魯查加、朱斯蒂、恩里克、巴爾達諾。
陣型:3-5-2 |
巴爾達諾 布魯查加 |
馬拉多納 |
奧拉蒂切亞 恩里克 巴蒂斯塔 朱斯蒂 |
庫西福 布朗 魯杰里 |
蓬皮多 | | | |
1986年世界杯屬于馬拉多納。有人請求肯佩斯比較阿根廷1978年和1986年兩支冠軍隊的差異,這位阿根廷足球史上的第二號偉人說:“最關鍵的不同是,1978年的球隊更象一支團隊,1986年的球隊更多地是圍繞一名球員建立的,比拉爾多把馬拉多納塑造成了球隊的焦點。”
正如肯佩斯所言,梅諾蒂和比拉爾多的足球哲學截然相反,阿根廷足壇為此分為兩派。梅諾蒂講求團隊、流暢和觀賞性,比拉爾多則更看重球星和結果,在他“唯勝利論”的指導下,全部賭注押到了馬拉多納身上,后者讓他賭贏了。
馬拉多納此時正在巔峰期,吸取了4年前的紅牌教訓,使他變得更加成熟。但比拉爾多任命他為隊長,仍然頂著很大的壓力。
|
帕薩雷拉是1978年奪冠時的領導者,他當然不服氣,這為他和馬拉多納的矛盾埋下了伏筆。前鋒巴爾達諾是老資格,但比拉爾多也沒選他當隊長。后來比拉爾多解釋說:“我不僅被馬拉多納的天才打動,還因為我確信他具備領導球隊的素質。從一開始,我就沒有懷疑,他從未讓我失望。”
從1984年開始,比拉爾多開始在國家隊推行3-5-2打法,阿根廷人認為他瘋了,因為這革新性的舉措,當時在歐洲也才出現不久。在幾場友誼賽中,新陣型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但這段不可缺少的磨合期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比拉爾多對中場極為重視,他認為兩名盯人中衛一名清道夫足以封鎖對方雙前鋒,因此中場增加到五人,進攻和防守都通過中場發起,馬拉多納就是其中穿針引線的核心。兩個邊前衛朱斯蒂和奧拉爾蒂奇亞也很重要,由于中場人數的優勢,一般總有一名邊前衛非常靠近邊線,充分利用場地寬度發起進攻,也可以拉出對方防守隊員。防守時,兩名邊前衛則退到后場。
另外,前鋒布魯查加的位置也相對靈活,他經常后撤到中場,為馬拉多納讓出空間,而當前場出現機會時,他又要適時的插上,相對來說,布魯查加的位置也介于前鋒和前衛之間。
阿根廷和馬拉多納遇到的第一個阻礙是英格蘭,正是在這場恩怨之戰中,馬拉多納奉獻了“上帝之手”和“千里走單騎”。半決賽,馬拉多納包辦了兩個進球,阿根廷2比0淘汰擁有希福的比利時隊。
決賽中,貝肯鮑爾派出馬特烏斯負責盯防馬拉多納,但這一手還是在最后露出了破綻。清道夫布朗和前鋒巴爾達諾的進球,使阿根廷2比0領先,但西德隊的精密戰術總是那么可怕,經過兩次事先演練的角球配合,魯梅尼格和替補前鋒沃勒爾將比分扳平,就在人們擔心阿根廷即將崩潰時,馬拉多納擺脫了防守,他的巧妙直傳助布魯查加單刀突破,攻入了致勝一球。
比拉爾多成功了,他的“球星戰術”為阿根廷贏得了世界杯,當然,他很清楚,這一切的基礎是,他手里擁有馬拉多納。 |
|
 |
日期 |
對陣 |
6月2日 |
阿根廷3-1韓國 |
6月5日 |
阿根廷1-1意大利 |
6月10日 |
阿根廷2-0保加利亞 |
6月16日 |
阿根廷1-0烏拉圭 |
6月22日 |
阿根廷2-1英格蘭 |
6月25日 |
阿根廷2-0比利時 |
6月29日 |
阿根廷3-2西德 | |
本屆指標 |
數據 |
參賽場次 |
7 |
獲勝場次 |
6 |
戰平場次 |
1 |
進球數 |
14 |
失球數 |
5 | |
隊內射手榜 |
進球 |
馬拉多納 |
5 |
巴爾達諾 |
4 |
布魯查加 |
2 |
布朗 |
1 |
帕斯庫里 |
1 |
魯杰里 |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