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泉的故事一直困擾著我---相傳,有一個國家,有一口瘋泉,喝了泉水的人都會瘋,很快全國人民都瘋了,只有國王是正常的,在國民眼中看來國王是不正常的,其結果就是國王被灌下瘋泉水,成為了瘋子,全國狂歡。作為旁觀者看來,你告訴我,國王是對的?還是國民是對的?
可是跟所有的故事一樣,故事總是只強調問題的一方面,我反過來講這個故事,如果全國人民都沒瘋,就國王瘋了,國王認為,不行,全國人民得跟我這樣,于是想法設法讓全國人民喝上瘋泉水。那么現在作為旁觀者你告訴我,國王是對的?還是國民是對的?
現在有一個國家,有兩口泉,一口是瘋泉,一口是醒泉。喝了瘋泉的人會變成瘋子,喝了醒泉的人會變成正常人。最早國家的人全變成了瘋子。機緣巧合,國王喝下了醒泉。清醒過來的國王想讓國民都醒過來,想讓國民喝醒泉。而國民發現了國王與自己不一樣的地方,于是將國王灌下瘋泉水,國王再次瘋了。那么現在作為旁觀者,你告訴我,國王是對的,還是國民是對的?
其實三個問題都挺簡單的,第一個:國王是對的,第二個,國王是錯的,第三個,還是國王是對的。可是,我現在再給旁觀者的你一個新情報,三個故事是一件事,只不過是三個人講的,所以出現了三個版本。其實我還能講一個故事,就是把第三個故事反過來講,大家自己想去吧,相當于第二個故事的擴展版。如果是這四個故事一塊看,你說誰是對的呢?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呢?還是“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呢?
如果到現在你還沒有被我繞暈了的話,應該心中還能響起柯南的那句話:“真相只有一個”。沒錯,所以你只要找到那兩個泉,搞清楚到底哪個是醒泉哪個是瘋泉就好了。真理,自然就知道是掌握在誰手中了。繼而也就可以證明國王是對的,還是國民是對的。
可是,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你率領的觀察隊發現,兩個泉水是兩口魔泉,你喝下一口泉水的水,你就有擁有了一種價值觀,喝另一口泉的水,就擁有了另一種價值觀。兩種價值觀是對立的,但是,誰知道哪種是瘋的呢?事情變得更復雜了。。。難道在這個事件中我們無法證明什么嗎?誒,還真有一個,你證明了,這個國家有兩口魔泉,不是一口。
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撲朔迷離的,就算最終謎底揭曉,發覺反而不知道對錯了。可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知道這些,我們就能知道對錯了嗎?還是不知道啊。不過呢,這種問題,我們苦惱,精英們比我們更苦惱。早在我們考慮之前,精英賢者們就在考慮這些問題了,并得到了一些結論。最早的時候,老子就說,有錯才有對。這說法比較言簡意賅,乍一看就是句廢話。我以前也覺得他是句廢話,知道有一天看到了另一句話,才明白他老人家的微言大義。這句話就是:“可以被證偽的命題才是科學的命題”。這話聽著跟我們日常里對科學的印象不太一樣呢,我們常說,你這個說法不科學,那意思就是不對。科學當然是對的,證偽,證明是錯誤的,那種東西怎么能算是科學的呢?可惜,事實正是如此,所有科學的命題都是可以被證偽的。科學也正是因為信奉這一條原則,所以才可以自我修正,自我進化,以致今天的高度。
所謂可以被證偽不是說這個東西有錯誤,而是說,你這個命題天生帶著可以被推翻的情況出生的。比如,曾經有人懷疑進化論的科學性,說你這個東西無法被證偽,進化論的擁護者就說,你只要找到一批侏羅紀的兔子或者猩猩化石什么的,那么進化論就被證偽了,因為進化論說物種的進化一定是從低級到高級。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可被證偽。指一個命題能夠被推翻。什么是不可被證偽的呢?比如說什么是美的,我們常說情人眼里出西施,那美自然是無法被證偽的東西。藝術的東西,大都是無法被證偽的。無法被證偽的東西,自然沒有錯誤,沒有錯誤的東西自然就沒有正確。像這樣的東西,就不要追求什么對錯了,硬要追求,只有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