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05-15 11:30
斷點 閱讀(257)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軟件行業信息
由山東省金融辦牽頭、
中國重汽(19.79,-0.10,-0.50%)、
山東高速(5.37,-0.01,-0.19%)、山東國際信托等16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的泰山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山財險”)4月27日拿到了保監會準予成立的批文。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這家注冊地在濟南、具有全國牌照、注冊資本高達20.3億元人民幣的財險公司的股東是清一色的地方大型國有企業。
除了山東,江蘇、四川、江西等地的十多家由當地政府部門牽頭籌備的財險公司也正在排隊等候保監會的批文。一旦批文落袋,這些地區將有望填補地方金融機構中獨缺保險公司的空白。
泰山財險“政府造”
作為經濟大省,2009年山東GDP已達3.38萬億,位列全國第二位。雖然是經濟大省,但金融機構不健全成為山東多年來發展金融服務業的一個短板。
本報記者注意到,由山東省金融辦牽頭籌建的泰山財險的16家股東企業中,清一色是山東省國有大型企業。
“原本計劃春節前,泰山財產保險公司就要掛牌。無論怎樣,泰山財險今年肯定正式營業。”一位熟悉內情的山東省政府官員對記者說。
在上述官員看來,泰山財險由山東省金融辦牽頭負責籌備,主要目的在于保險資金沉淀后將可有力地支持當地地方經濟建設,從而避免目前保險資金上繳區外總部,造成當地資金流失,有助于實現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
分析人士認為,之所以選擇設立財險公司,主要在于財險在整個保險業中更具發展潛力,且財險市場的競爭相對沒有壽險那么激烈,虧損期也相對短一些。而且地方國企本身具備大量的財險投保需求,設立財險公司也不失為一舉兩得,公司一旦成立后,成立初期“靠股東吃飯來喂飽自己”應該不成問題。比如,泰山財險的主要股東就是有較大投保需求的中國重汽集團和山東高速集團。
20余家地方保險公司待批
除了山東的泰山財險,一張有關待籌保險公司的新名單早已流傳于保險業高層圈內。
本報記者了解到,這些保險公司包括北部灣、同泰、中安、信安、中原、安康、中融、人和大眾、德康等至少20家。
知情人士介紹,這些保險公司很大一部分為地方大型國有企業發起組建的本土保險公司,主要集中于廣西、山東、江西、河南等地,這些地區將有望實現地方保險法人公司的零突破。
本報記者注意到,這些待籌保險公司幾乎大都由當地政府部門牽頭籌備;股東主要是當地大型國有企業,其中多家還是已涉足銀行、資產管理、信托等領域卻又獨缺保險牌照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團。
總部擬設于廣州的珠江人壽,其大股東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除珠江人壽以外,已先后涉足銀行、信托、基金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團,還準備籌備一家財險公司和一家養老險公司,目標直指同省另一家金融控股集團中國平安(48.30,-1.08,-2.19%)。
同樣有金融控股野心的還有錦泰財險的股東——成都投資控股集團和遠泰人壽的股東——蘇州國發集團。據可查資料顯示,兩家地方金融集團先后投資了成都農商行、東吳農商行以及信托公司等,卻獨缺保險公司。
受關注較多的還有總部擬設于鄭州的中原財險。中原財險的籌備進程可謂一波三折,在位于深圳的東安財險因股東原因落地艱難的背景下,中原財險籌備組與之就借殼籌建問題進行了商談,但最終因價格分歧沒有達成一致。中原財險最后不得不放棄借殼方案,改為集中力量申請新設,并對股東發起人進行了調整,股東多為河南當地大型企業,并再次向保監會申請籌建。
地方國企是大贏家
受2004年十多家獲保險牌照的民營資本公司多家經營不善的影響,保監會更傾向于鼓勵有資本實力、戰略投資目的和可持續出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特別是大型國企投資保險業。
這讓地方國企成了新一輪保險業擴容的大贏家。
本報記者了解到,注冊地擬設在江西南昌的安康人壽目前已向保監會遞交了籌備申報材料,由背景清一色的“江西系”股東——江西省投資集團公司、江西省財政投資管理公司、江西銅業(30.65,-0.34,-1.10%)、江西匯仁藥業等共同發起成立。
同樣被看好的還有由廣西金融投資集團、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廣西農墾集團等發起設立的北部灣財產保險公司。
“監管部門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和地方政府聯動,在保險業務和新公司設立方面合作。”有業內人士表示,總部經濟是地方政府設立保險公司的一個重要動機,由地方政府做牽頭人,一方面凸顯出地方政府對設立本地保險公司的重視,另一方面也便于與保監會溝通,以期盡早拿到牌照。
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insurance/bxdt/20100507/232178974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