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02-20 13:46
斷點 閱讀(312)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軟件行業信息
我粗魯的把軟件客戶群分為老百姓、企業/事業、政府。
老百姓自己買電腦,上面的軟件幾乎沒有一個是自己購買的,全部都是盜版。而且老百姓使用的軟件不外乎也就是瀏覽器、聽歌、看電影、聊天、看股票、下載、殺毒、玩游戲、收郵件、簡單處理個OFFICE,而這些軟件大多數都是不收費的,網上都可以直接下載安裝。
而政府呢,我國政府的信息化并不多,大部分IT投資給了購買筆記本電腦、買了正版OFFICE,正版殺毒軟件,正版WINDOWS。另外常見的還會上線個OA辦公軟件。還會建立各部門的政府公告網站,建設網站也就是個內容管理與發布軟件,不過后面用的服務器、備份、安全、交換機、服務器操作系統、服務器中間件、服務器數據庫,這都花了大價格了。這大部分都流入到國外軟件廠商的腰包里了,一般是微軟、ORACLE、IBM、SUN、HP、EMC、DELL、賽克鐵門、西門子、思科之類拿走。也就是說,一個應用值不了多少錢,為了上這個應用花費的基礎硬件和基礎軟件比這個應用還耗錢,我們在做企業信息化的時候也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
而大部分的IT投資份額,最主要集中在各行各業的企業以及事業性單位。基礎硬件和基礎軟件投資我們就說了,和政府一樣。大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如今都要必備財務軟件,咱們國產的用友、金蝶占的份額較大。在華外資和合資企業,一般會應用他們全球統一使用的財務軟件和管理軟件,大型企業管理軟件被SAP、ORACLE等占據。還有不少應用軟件被IBM、HP之類的咨詢業務拿到,并外包給他們的IT開發合作伙伴,這些外包開發公司雖不知名,但活的滋潤。尤其在大型行業企業,中國的行業管理軟件廠商較弱,一般都讓IBM或HP外包做了。而IBM或HP呢,一般又會把單子回轉一圈,再外包給國內的外包公司。我非常看好國內的外包公司,雖然如今歐美外包對日外包受到業務重創,但是他們在外包過程中的模性開發管理、測試、文檔、項目管理都比國內獨立存活獨立作戰的IT企業要強,而且未來在需求分析、軟件設計領域更要有黑馬出現,在實施、培訓、服務支持領域也要有國內本土巨頭出現。現在很多中國軟件百強企業在為各行各業作行業管理軟件。東軟、同方、方正、神州數碼、杭州恒生、浙大網新、浪潮、南京連創、中軟、中科軟、南天、東華合創、華勝天成、太極、億陽、華信、信雅達、和利時、先鋒等等,都是規模比較大,背靠高校資源和政府支持資源,在各行各業都頗有斬獲。這是中國軟件目前和未來的中堅力量。各行各業的應用軟件是我們國內IT企業的主要陣地。
互聯網企業不知道算不算軟件企業,除了門戶是媒體公司,做內容然后賣廣告,還有B2C企業,只是在網上賣東西,如當當、紅孩子、麥網、京東、攜程,他們也不算軟件企業。但其他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有龐大的開發團隊。但是互聯網公司不賣軟件,開發出來的東西從目標本質來說是賣服務,如QQ、盛大、巨人、阿里、淘寶、百度。
對于移動開發,這個方面比較難說。因為移動基礎軟件,說3G吧,國內投入很多,華為、中興、大唐都在搞,但目前還處于投入期,而且已經投入了很多年,但是國外有諾基亞、蘋果、GOOGLE、微軟、黑莓一大批做移動手機基礎軟件的,而且思科、西門子、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摩托羅拉、NEC、三星在通信設備基礎軟件上也虎虎生威。在這些通信設備和手機終端設備基礎軟件之上,移動應用開發的市場份額實在的小。因為我國過去幾年,移動增值服務提供商一直受電信運營商的嚴格管轄,所以發展緩慢,沒有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出現,都是小羊群。
對于嵌入式開發,這個是國內很厲害的產業。規模很大,但一直未引人注意,在踏實的賺錢偷樂。各行各業很多基于硬件的應用,雖然核心芯片大多都來自國外,但基于硬件的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還都是咱們國內企業自己做的。各種山寨PSP、手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汽車電子、數控機床、數控流水線、交通監控、航天、鐵路公路、家電等等很多領域都有嵌入開發的身影。
對于國產基礎類軟件,我仍然是不看好。但我看好開源。在國防安全軍事應用中,我想咱們還是自己研發比較好,國家歷年加大軍費,不僅僅在武器和軍事訓練上,現在信息戰爭更是隱藏著的戰爭,所以國家一定會大力投入。就如同美國,大量的如今大家看到的民用應用,都是最初從軍方應用中轉移過來的,即使是如今發達的互聯網,美國當初建設也是為了軍方需要。美國每年給軍方很多信息投資,拉動了美國很多有競爭力的公司。
所以,縱覽中國軟件行業:
1、移動市場有TD開路,會引發一個巨大的關聯應用市場,但需要看運營商怎么個共贏方法,現在就卡在了運營商處,這是焦點。不過現在iphone、android、黑莓等等,都在建立應用商店,這是一個未來共贏的趨勢,是代表未來的,歷史是阻擋不了的。所以,前途很光明,但眼前處于膠著期,看看3年后會如何,誰如果有資金和勇氣能扛個3年5年的,估計3年5年后就是黃金期了,但一般很少有小公司能堅持這么長時間。所以,緊跟蹤多嘗試是目前好的策略。雖然現在講究的是三網融合,國家振興計劃中也多次提到家電、數字電視、3G、互聯網融合,但廣電系統和電信系統大家都能看到這兩個封閉壟斷的角力,看著誘惑,但不好辦,充滿了非市場的變化。不是創業的好路子,除非再講到這個該死的“關系”上。
2、企業管理類軟件,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巨大,現在大量的大型企業的應用交給了我們國內的大型IT企業。但是,在企業類應用軟件市場有個特點,就是門當戶對。大型企業找大型IT企業,中型企業找中型IT企業,小企業找小IT企業。所以,對于想吃這塊蛋糕的小軟件公司,一定要從小企業身上琢磨。雖然小企業信息化的投入非常少,而且小企業在IT投資上也認為沒啥大作用,所以現在小企業信息化市場容量小,市場價值低,是一塊雞肋。但小企業,最急迫的就是銷售出東西后生存,所以他們會在電子商務銷售、營銷方面會比較爽快的進行IT投資,所以這也就是淘寶、阿里巴巴的火熱。小IT企業想進入中型或大型企業信息化市場,主要靠關系,有多大關系就做多大的單子,老板關系有多大,公司就能做多大。所以,對于沒有背景關系的小公司來說,把目光放低到和自己同水平的視野層次上,可能會看見另外一番好風景。這個我看好。對于關系項目的IT公司,我不看好,如果他們不在品牌建設、項目管理、開發管理、文檔、測試、實施、培訓、支持上多管齊下,未來是很危險的。但是如果在這么多方面精進,那么這些不大不小的關系型公司的利潤就會大大降低,一部分錢需要投入到關系維持,一部分錢還要自己專業精進,很難受。但是,發展得有點規模的企業,現在主要都是靠關系發家,還離不開關系,不生不死不大不小,賺的多花的多,很是難受。他們必須要面臨選擇,要么繼續依靠關系如此存活,要么破釜沉舟做一個專業公司,就看老板的眼光、人生目標、魄力、資金積累、落實行動路線。不褪一層皮,無法浴火重生。
3、外包。外包在規模和管理上都比國內本土IT企業要高,尤其經過這遭金融危機洗禮,會變得更有競爭力,在需求調研、軟件設計方面進入,而且在實施、培訓、支持方面也需要有專業的黑馬出現,這是我很看好的服務領域。
4、對于互聯網,其實相對比較難做,互聯網媒體已經很強大了,而互聯網上賣東西,必須有強大的資金支持來做品牌建設、線下采購、倉儲、物流、呼叫中心,其實質是個傳統企業,只不過充當了前端的直接銷售渠道而已。而出新的應用比較難。在互聯網營銷方面會有新的機會,在互聯網娛樂方面比較難。
5、嵌入式市場很好,值得琢磨。
6、國產基礎類高核基軟件,有很大的規模,但這塊市場封閉,不是誰都能琢磨的,看著眼饞,但不要去想。
轉載:http://portal.vsharing.com/k/vertical/2009-3/61675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