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sofware-outsourcing-eco-crisis
1. 金融危機 – 危?機?
由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民過渡透支信用導致的全球金融風暴正在全球范圍內肆虐,即便是巴菲特他老人家似乎也不能預測未來的經濟狀況是怎么樣的。我們還很難說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會對各個領域造成多大的影響。巴菲特有句投資名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這句話其實就是常見詞“危機” 的巴菲特版的詮釋。所謂危機就是危險和機會并存。
1.1 金融危機的成因
無數文章討論過無數遍了,歸根結底,是資本的過渡貪婪和信用過渡透支導致市場泡沫膨脹到了極點,當壓倒駱駝的最后一顆草被加上時,整個泡沫開始迅速破裂!筆者和多個美國人聊過這個問題,普通的美國人在商業銀行和政府的誘惑下,不斷擴大貸款額度,過奢侈的生活,相信未來可以賺更多的錢,房子可以不斷的升值,整個民族都是如此。筆者的一個朋友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如果在美國買房子,銀行會用各種方式讓人們多貸款,美國政府還會給貸款提供減稅方案,這讓老百姓認為借錢很劃算,因為政府會買一部分單。當所有的富人都買了房之后,銀行又在打窮人的注意。雖然窮人的信用記錄不是很好,但聰明的美國銀行又發明的連發明者自己都搞不明白的衍生品,其數學模型極其復雜。據稱很多當年出國的華人高材生都在華爾街上用數學推演這些東西。衍生品產品基本的意思就是可以將1000個信用記錄不足的客戶合同打包后變成信用夠好的一個大合同。然后把這個合同又賣給保險公司,最后再把它變成證券放到證券市場上出售。這個邏輯現在是怎么看都不對勁,但當年那么多哈佛沃頓的高材生咋就沒看出來呢?
顯而易見,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是人類貪婪又一次戰勝了理智。
1.2 危害:短期危害,長期危害
雖然這場危機源自金融領域,然而其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將是深遠的,整個世界都將為華爾街埋單。這個世界上估計絕大多數人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可以預見到的直接影響是信用的價值將大打折扣,西方國家政府將重新大幅度干預原本自由的市場;經濟發展將陷于停頓甚至倒退;絕大多數企業的業務會減少,失業率會上升。長期來看,西方社會的社會形態將發生改變,可能會有多個變種。原來被奉為神圣的自由市場將被懷疑,歐洲列強將重新審視市場的自由和監管之間的平衡,商業行為的規則可能會因此改變。 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到整個實體經濟,演變為一場經濟危機。
1.3 機遇:行業重新洗牌,新的消費習慣,對產品的需求產生變化產生新的市場寵兒
任何危險的產生都將誕生新的機遇。根據最近的消息,數以萬記的企業將面臨重組、清盤。美國和歐洲在今后將有可能選擇不同的對金融監管進行規范。所有的變化都孕育著機會。那些在動蕩中影響較小的公司價值隨著大盤的向下將會被低估,各種新的游戲規則將催生新的弄潮兒。幸存下來的巨無霸們也會重新檢討之前的各種發展戰略和漏洞。這一切都會對市場進行重新定義。從19世紀60年代以來,信息科技已經對幾乎所有的行業進行了洗禮,這次金融危機將會對許多行業的風險管理、信息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企業對降低成本將有更高的要求;這些對中國的軟件企業尤其是軟件外包企業都是重大的機遇。高人力成本地區也將會更多考慮將事情放到低成本的地區去做。
2. 危
2.1 行業重災區
第一個沖擊波:地產,建筑,金融,汽車
雷曼、AIG、房地美、房利美、富通銀行是第一波被海嘯擊中的機構。在軟件行業里,以這些領域見長的IT服務或產品公司將首先受到影響。金融地產行業短期將不會再有預算重建IT系統(大家一定記得日本那失去的十年吧,在這十年里,日本的銀行幾乎沒有重要的系統升級)地產和建筑行業會大受影響;由于金融資產和地產的嚴重縮水整個世界范圍內的虛擬資產將大幅度降低。國外的汽車行業嚴重地依賴金融行業,所以汽車行業會立刻受到影響。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都已經出現巨額虧損。克萊斯勒似乎已經危在旦夕。對于非必須的IT預算,恐怕這些金融巨頭們和汽車巨頭們將停止IT投入。這將嚴重影響許多重要的訂單。從下面的紅杉資本的報告里可以看到標準普爾500的企業Technical的開銷與公司的營收基本是同樣的走勢。并且在2007年底公司的營收狀況同比已經降低了。 我們還沒有最近的數據,但可以預見到2008年將是大幅度走低的一年。

出處:紅杉資本
第二個沖擊波:與以上行業直接相關的行業。制造業,能源,大宗商品,奢侈品…… 相信還有其他沒有在列的行業也已經感到了寒意。
影響較小的行業:醫藥衛生、日用品行業等生活必須品相關行業,公共事業。
2.2 投資資本將干涸
眾多的高科技公司依賴各類投資資本生存,如果這類公司在現有的資源情況下不能盡快實現盈利,公司將會出現嚴峻的資金問題。 所有跡象顯示,用來投資的資本將極度萎縮。 短期內幾乎不會有新的高風險投資基金誕生,已有的基金會更加謹慎,投資人的投資組合會非常保守。
紅杉資本最近的報告里指出,所有公司如果不能近期實現正向現金流,將會出現風險。這意味著如果公司還沒有成型的產品帶來成熟的客戶,將很難生存。
2.3 軟件出口行業不能承受之重:市場萎縮、匯率大幅度震蕩、不確定因素激增
在過去的2年里,國內眾多以歐美為主要客戶群的軟件外包公司都度過了兩年不錯的日子。由于印度眾多IT服務公司成長乏力,質量下降,人才過分流動,歐美客戶大幅度增加對華外包;許多巨頭使用“body shop”的方式降低風險;充沛的投資資本和公司自身的不斷成熟等等都讓中國的軟件開發商們嘗到了甜頭。許多公司在短短2-3年的時間完成了從2-3百人到2千人的蛻變。
經過粗放式增長后,這類企業管理問題仍存在巨大漏洞。許多企業僅追求規模的增長而忽略了效益和質量的增長。在經濟下滑期,業務不飽和或客戶要求調價將使毛利率迅速下降,這樣的情況下盈利將變為虧損,將是致命的。
很多公司競爭簡單的”Body shop”類型生意,這類生意門檻低,附加值低,客戶附著度也低,在經濟下滑時,這類項目將會被客戶首先砍掉。以此類業務為主的小型公司將會迅速被市場淘汰。
許多國內的公司依賴某幾個客戶生存,如果一個客戶開始削減項目支出,這類的軟件公司將難以為繼。
匯率的大幅度震蕩將導致更多的生意變得不可預期。從下圖可以看到,近三個月來,歐元對人民幣貶值了20%以上。如果以歐元為主要收款貨幣的業務在過去的3個月里實際的收入折合成人民幣后將減少20%以上。

3. 機
3.1 企業戰略的調整:top line V.S. bottom line
戰略調整。降低預期:減小費用,降低增長預期,減小收入預期。對眾多的企業來說如何渡過寒冬是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許多公司將不對銷售收入的增長做要求,而是對公司利潤提升要求,當然同時對現金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銷售。在動蕩期如何穩定銷售收入呢?在平常時期,有三種銷售策略:在原有的的市場賣同樣的產品或服務;在不同地區的市場賣同樣的產品或服務;在不同地區賣不同的服務。對企業來說,只有前兩種選擇是可以接受的。
品質。在這個時期,重要的是一定要讓現有的客戶更加滿意,也就是更加注重品質。
降低風險。更嚴謹地管理應收賬款,減少對借貸的依賴。 三星電子在1997年的那次金融危機中幾乎破產,后來通過剝離非主營業務,降低成本使得公司從負債率從70%降低到0。面對這次金融危機,三星8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和良好的成本控制體系使其可以從容面對。
這些都是軟件企業應該采取的措施。許多舉措將會降低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但在這個時期, 公司能做的事情是最大程度保持或提升bottom line 的表現。在IT服務行業,許多公司已經開始通過各種方法降低成本。比如設法降低“beach”,即減少員工平均無產出的時間。方法包括改變招聘策略,當有新增項目才進行招聘,也可以通過制定更嚴格的制度進行公司內部的末位淘汰。
當然還有更直接的在成本更低的地方開設新公司。比如在國內商務成本最高的上海的商務成本比成都、西安這樣城市高50% - 100%。 所以如果可以確保服務質量的情況下,通過在低成本地區設立公司將可以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
據報道,為了擺脫短期現金流的危機,花旗銀行正在出售在印度的BPO業務給Tata,這項業務將為Tata未來十年帶來豐厚的利潤,并且有機會進行服務或產品升級。所以對那些有準備的外包商,這次金融危機會成為向下一個階段成長的機遇。
3.2 非常時期的生存之道——如何在金融危機中生存和獲得商機
在危機當中,許多公司將裁剪預算,市場將萎縮,客戶將也更加挑剔。在這個時候,該如何獲得商機呢?
就這個問題,筆者曾請經驗豐富的歐洲IT行業的著名高級經理人,Mr. Kaj Green(曾先后在Cap Gemini 北歐公司,Bull 北歐公司和EDS的北歐公司任CEO,現任宇思信德科技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進行過分析。Kaj 的主要見解是,在這段時期里,要更加注重短期財務效應,最有可能獲得生意的IT咨詢服務是那些可以為客戶迅速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的服務。如果IT服務公司以前的策略是幫助客戶提升銷售額的話,現在一定要注重幫助客戶提高利潤和改善現金流;現在客戶會更加注重短期的財務狀況而不是長期的增長。如果我們的服務可以幫助客戶這些方面,客戶當然愿意在這些方面支出,因為這些支出會給他們的營業利潤和現金流亦即bottom line帶來好處。
為客戶節約成本。對軟件行業來說,如果習慣了金融客戶以前的大手大腳的話,現在一定要改變價格策略。要為客戶精打細算,只有幫助客戶度過嚴冬,我們才能生存。
突出差異化。如果企業在這個時期還沒有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的話,將會發現生存會越來越困難。這次金融危機中的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迄今為止,對軟件外包行業的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做對日外包的企業。由于多數對日外包企業的客戶都不是面對直接客戶,而是通過二包三包做低端的編碼和測試。這種同質化的低端競爭導致競爭力底下,沒有談判的籌碼。一旦上游收到影響,會首先被波及。而那些掌握獨特競爭力,與客戶成為合作伙伴的供應商,客戶都會想辦法讓他們能夠生存。而如何能夠成為客戶的合作伙伴呢,顯然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低成本營銷。在公司不得不考慮降低營銷成本的同時,實際上客戶也在考慮如何降低尋找和考核供應商的成本。 所以如何利用互聯網這樣的低成本營銷工具顯得更為重要。
3.3 中國軟件企業可以趁機超越嗎?
2005年后,當日本經濟走出低谷,銀行開始升級后,中國眾多的對日外包公司獲得大量訂單。可以預見到的是這次經濟危機過后,將有無數的機會出現,無數新的IT系統將會被列入計劃。將有更多的業務外包到中國等低收入國家,正所謂風雨過后才見彩虹。只要能挺過這個艱難的時期,中國企業將會迎來黃金發展機會。那么中國的公司應該做什么樣的準備呢?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想盡辦法生存下去。通過降低成本,擴大銷售力度,提高效率,提高服務質量等措施盡最大努力讓企業有能力生存下去。
第二個,是要提升自己的等級。可以借助國內的行業經驗,也可以通過聘請高端的咨詢和銷售人才來提升自己的銷售能力。總之,只有為下一個大的機會做好準備,機會才不會從眼前溜走。
4. 呼喚政府
連號稱最自由的美國都流行政府救市,在中國,政府掌握絕大多數戰略資源,如果政府愿意在這個時候給軟件外包這個最為環保的行業雪中送炭的話,在金融危機過后,中國將能夠迅速超越印度,成為IT服務的世界強國。
11月的一個周五,筆者應某行業協會邀請參加一個研討會,和一些政府官員和眾多北京的軟件外包公司的老總們一起分享一些經驗,這些外包公司的老總,甚至一些官員都認為北京市政府對IT服務外包實在是不夠重視。北京大事情太多了,所以IT企業其實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了。參會的所有人都在呼喚政府,希望盡快加大政策力度,加快已經有的政策的落實。
地方政府落實各種優惠政策,降低雜稅。 國家對IT外包的政策頗多,但各地方政府落實得各有千秋,透明度低。企業往往需要專門的人員進行公關,大幅度降低了效率。 如果政府希望切實幫助企業,就一定要提高透明度,加快辦事效率。軟件和IT服務出口是國家最應該鼓勵的綠色行業,對出口的退稅問題應該毫不含糊。 各種雜稅也應該減免。 印度對軟件行業的政策很值得中國政府學習。
融資支持。 政府的眾多金融資產如果能有一些可以幫助中小型的軟件公司,將是中國企業能夠真正趕超印度企業的重要資源。中國企業和印度企業相比其實有眾多的弱勢:起步晚,規模小,英語差,在國外的人脈弱,政府支持力度低等等。而中國的政府實力卻比印度高出很多。如果中國政府希望趕超印度的服務行業的話,應該強力出擊。在經濟增長大幅度降低的時候,如果政府可以真正地做些事情,將有可能拯救許多瀕臨破產的企業。
組織和資助市場活動,并落到實處。對國外市場的探索是中小型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華為和中興的海外市場是上百億資金砸出來的。 對軟件外包企業來說,拓展海外市場代價太高。 政府或者政府出資通過行業協會聯合中小企業去海外開拓市場將會為行業帶來質的飛躍。
知識產權保護。制定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并通過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公關向國外宣傳,這可以有效消除外界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的質疑。
posted on 2008-12-10 16:41
周銳 閱讀(323)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