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組建
配置管理團隊(主要是項目級的配置管理員)時,通常有兩種選擇。
1)兼職項目CM。即開發人員兼任項目CM。選擇研發人員兼職的好處是項目CM了解項目進展和研發流程,能夠與項目經理等一起合作,溝通無障礙。缺點是研發人員以開發任務為主,
工作量大時可能難以兼顧配管工作,易導致配管工作延遲。這個方案的另外一個缺點是兼職配管的人員流動性大,項目內任務的調配,人員離職等都會造成配管更換的問題。從就職資格的角度來說。每位新任的配管都需要經過培訓。這就加大了培訓的難度。盡管,硬幣的另一面是更多的開發人員接受了較為正式的配管培訓。
2)專職項目配管。比如一條產品線設一個專職配管,負責該產品線下所有項目的配管工作。這種做法有利于配管人員的專業化發展,長期對公司來說也是有利的。但是這種模式的前提是公司的配置管理體系已經較為完善,對于項目配管的工作流程比較清楚,權責界定也較為明確。對于新加入的項目配管,企業能夠很快通過培訓讓其上崗。確保公司的配管流程正常運轉。
有人可能會問,第二種方案顯然比第一種好,第一種方案還有存在必要嗎?問題是現在很多企業在面臨管理問題時,由于一些原因不能給足夠的資金購買商業軟件,也不會招聘正式的專職人員(這兩點是企業配置管理三大誤區中的兩點)。背后的深層次根源還是對配管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領導還未能對配管引起足夠重視的前提下,第一種方案就成了曲線救國的辦法。至少解決了有無問題。慢慢的研發人員就會開始抱怨,任務重,事情雜。第二種方案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領導自主自發的要求。
此外,配置管理團隊(這里主要指組織級配置管理工程師)的定位和匯報機制也比較關鍵。由于該崗位與研發關系密切,最好是歸屬研發部門或
項目管理部。向研發部經理或項目管理部的leader匯報。必須獲得對配管工作的完全授權,避免出現研發部不認可、不配合的情況,甚至無法觸及研發流程和數據的問題(聽起來奇怪,但你見多了國內企業的亂象就會理解什么叫”見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