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2 08:24:24 來源:閩南日報
摘要:在漳州采訪,記者感受最深的是,漳州上上下下謀發展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漳州發展開始新一輪提速。
在漳州采訪,記者感受最深的是,漳州上上下下謀發展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漳州發展開始新一輪提速。
漳州提速可謂正當其時。得益于改革開放30年的艱苦奮斗和海西建設5年多來的有效作為,漳州發展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國務院支持海西發展《意見》和省委《實施意見》出臺后,漳州緊緊抓住機遇,以科學發展觀和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為指導,主動呼應落實海西戰略,提升思路、精心謀劃、突破重點、艱苦奮斗。當前,漳州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以積極的姿態,主動的作為,打造名副其實的“閩南金三角”之一角。
漳州提速,是在更高站位上的提速。
立足海西大局,融入海西分工,使之發展定位更加明確。打造海峽西岸重要的新增長極、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重點地區,漳州正在努力建設海峽西岸現代化生態工貿港口城市。
跳出漳州看漳州,立足海西謀發展。突破了行政區劃的制約,漳州提出對接海東岸,融入廈門灣,吸納珠三角的思路,真正把自己放在海西大局中來考量。有了大局意識,方可謀大發展。漳州提速,是要突破發展的瓶頸。瓶頸在于產業鏈項目少、大項目少。因此,漳州提升思路的首要抓手是深入挖掘潛力優勢,主動加快基礎建設,強化產業對接,把一切成效都落實到項目上。
漳州提速,是在更高起點上的提速。
不單純追求快,不僅僅為項目而抓項目的簡單提速,而是立足高遠,又好又快。
好字當頭謀發展,漳州提速之“好”如何體現?
好在思路,正如劉可清所說,“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提升,發展就是盲目的、不負責任的”。海峽西岸現代化生態工貿港口城市,這個概念的提出不是草率的,而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大量實踐基礎上,聚合集體智慧提出的。
好在謀劃,先把基礎設施總體架構建設好,再立足優勢,布局臨港工業組團和優勢產業集群。生態環境是漳州發展第一考量,近幾年年均被排除在這一門檻外的項目數以百計。產業鏈招商是漳州引資第一需求,光電、機械、化工、鋼鐵、汽車、食品等產業鏈正在蓬勃興起。就如小縣云霄、華安,也正打造光電產業集群,建設百億工業園。
好在項目,以大項目、好項目帶動各大產業集群發展。福欣特鋼、金龍客車、旗濱玻璃等大項目投建,帶來產業鏈興起的成效初顯。
好在服務,打造服務暖環境,以提高招商引資效率。先行先試的“暖”服務,推廣適用到全方位招商引資中。
突破大發展的瓶頸,尋求發展主動權,漳州實實在在迎來了新一輪提速發展。
提升思路求作為,已成為漳州各級政府的行動指針。
7月,南靖縣靖城鎮一片5000畝土地,正醞釀著勃勃生機。縣領導告訴記者:“這個地塊,我們已‘捂’了多年,目的就是要高標準規劃建設海峽兩岸食用菌產業園。國務院支持海西建設《意見》頒布了,我們就敢理直氣壯地把這個想法提出來。”
南靖縣食用菌產業年產值12億元,傳統優勢顯著。然而,苦于沒有一個很好的總體思路,一直停留在個別企業的簡單引進上。如何立足優勢謀突破?南靖縣立足海西戰略,以食用菌產業園為突破載體,打造食用菌產業鏈,產業園若能獲批并建設投產,全縣食用菌行業產值有望翻番。
基礎夯實,海納八方投資潮
7月29日,艷陽高照,廈漳高速公路漳州段擴建工程工地上機械轟鳴。
“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土建已完成10多萬立方米,打樁完成30%,所有涵洞在8月底前全面完工。”中鐵十六局的項目經理說,擴建線路未與原線路完全重合,實際上漳州多了一條通往廈門的快速通道。
與此同時,廈深鐵路漳州南站站房工程工地也是熱火朝天,數噸級水泥樁被機械巨臂靈活地傳送到打樁地。中鐵建設集團的同志告訴記者,漳州南站總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概算投資3.4億元,年底,漳州南站將完成鋼結構安裝、封頂,這個廈深鐵路、龍廈鐵路線上規模最大的火車站明年上半年即可建成。
海西效應日益凸顯,激勵漳州快馬加鞭。圍繞建設海西南部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的目標,漳州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建設步伐,全面提高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
近年來,漳州加快“依港立市”,加快建設港口基礎設施。漳州開發區四區30萬噸碼頭建設速度加快,其形成的物流圈將輻射中西部地區1200公里半徑,古雷港區一批大型泊位及其配套航道、錨地建設時序進度同樣提速。
以港口為龍頭,漳州著力完善集輸運體系,打造服務周邊發展的區域性專業物流中心。廈漳跨海大橋、沿海大通道、港尾鐵路干線、古雷鐵路支線、龍廈鐵路、廈深鐵路等一批快速鐵路、高速公路、疏港公路建設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同時,漳州民用機場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進行,力爭早日列入國家民航發展規劃;古雷、南太武供水工程和輸變電工程建設正推進實施。
漳州基礎設施建設的高規格推進,備受企業歡迎,來自海東岸、珠三角的客商紛至沓來。位于詔安縣深橋鎮的漳州燕鋒水產食品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即將竣工。談及建設情況,公司負責人說:“我們是港資企業,一期已建成投產,去年‘9·8’上又簽約增資5000萬元。投資信心,來自漳州基礎設施建設的后發優勢。”
壯大項目,務求發展增實效
對臺是漳州第一優勢,引進臺資是漳州發展的最大亮點。漳州正進一步主動對接臺灣新一輪產業轉移和國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構筑產業支撐體系,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在龍海市龍池開發區,臺資項目福欣特鋼加快投建速度。項目現場負責人、臺商紀龍奇說,福欣特鋼2011年將實現年產72萬噸不銹鋼板卷,創產值250億元。
在漳浦縣綏安工業區,就有17家企業增資擴產,增資總額近2億元。臺企仂川工業有限公司不裁員反增員加薪。
截至目前,漳州臺資企業已逾2400家,累計引進臺資50多億美元,占全省引進臺資的四成,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三。
臺商羅美娟的桑葚園又將迎來豐收季節。這位漳州紫色傳奇農業發展基地負責人,正與同在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67位臺商一起分享著海西建設的成果。她說:“漳州提速,親情服務傾注其中,給人帶來暖意。”
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漳州市致力于打造投資“暖”環境,及時實施多項舉措,幫助臺企渡過難關。至今,漳州臺資企業無一倒閉或歇業,同時還繼續不斷引進。不久前,臺灣海基會參訪團一行在考察漳州臺企后,對漳州市協助臺資企業共渡難關給予高度肯定。
“項目帶動是漳州發展的重大抓手,而項目引進務求產業配套。項目壯大了、產業鏈完善了,漳州先行才更有實效。”漳州市領導說,吸引臺資,漳州主動往產業鏈、產業集群方面考慮,讓更多資本競相參與,形成集聚效應,“這是漳州發展的突破重點”。
“4·9”漳臺經貿懇談會、海峽兩岸花博會等一個個引資平臺,帶來大項目、好項目。上半年,全市開工建設投資規模以上工業項目880個,一批重大臨港項目相繼投建投產,全市規模工業產值653億元,同比增長12.5%。
面對未來,漳州信心滿滿,精心謀劃。申報設立漳州臺商投資區,東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申辦海峽兩岸農博會……又近百個重要平臺打造和重大項目建設,納入漳州重要規劃。
立足海西,廣眺漳州大地,提速體現在思路上、謀劃上、服務上、實效上。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澎湃大潮中,漳州積極落實省委“四求作為”要求,正揚起強有力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