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TK平臺,你只要加個漂亮殼子就好了,兩個月你的手機就能上市,而且價格還便宜!
現在MTK平臺已經轉向android了 微軟平臺成雞肋 MTK智能機戰略轉投Android http://finance.ifeng.com/3g/3gyw/20100208/1808859.shtml
MTK是臺灣的一個多媒體芯片提供商的簡稱,全稱叫Media Tech,以前在DVDPlayer市場幾乎一統天下。目前國內大部分的黑牌和雜牌手機都是用這個牌子的主芯片,而正規廠商(Nokia,Samsung,Moto)基本都是用TI等國外主流芯片廠商產品。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平臺有TI、摩托羅拉、飛利浦、MTK、ADI、展訊、英飛凌、凱明等。其中,TI平臺占有率最高,而MTK平臺開發最容易。目前市場上飛利浦平臺在功耗上相對有優勢,TI平臺和MTK平臺在手機成本上有著相對的優勢。服務方面所有手機平臺沒有特別大的差別。
中國臺灣MTK公司的產品因為集成較多的多媒體功能同時擁有較低的成本價格,在大陸手機公司和手機設計公司得到廣泛的應用。更由于MTK的完工率較高,基本上在 60%以上,手機廠商拿到手機平臺基本上就是一個半成品,只要稍稍的加工就可上架出貨了。這也正是許多黑手機都使用MTK的最主要的原因。近一段時間山寨機特別受大家關注,山寨機所采用的MTK平臺在普通民眾面前的爆光率也大大增加了,也就成了大家的常見問題。
現在賣手機憑什么?一是價格,二是ID。MMI對一個手機來說,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你告訴我你的手機界面如何的人性化、如何的好用,對不起,我買手機也就打打電話,發發短信,你說的那些我用不著,又便宜又好看才是硬道理。各個廠商、各個design house也清楚這一點:只要外觀夠炫,價格夠便宜,就能賣得出去,在OS、MMI開發上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到底值不值得?除了有實力的大廠外,對一些半年不出產品就要倒掉的小公司和design house來說,OS、MMI相對較長的開發周期,他們也根本耗不起,可又都想到手機的這口大鍋里去舀上一勺子,怎么辦?正好這個時候MTK來了,告訴說:買我的平臺,你只要加個漂亮殼子就好了,兩個月你的手機就能上市,而且價格還便宜!同志們,對老板們來說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消息啊(要你是老板,我想你也會心動),想都不用想,當然就用他了。碰上那稍微有點想法、有點實力的廠商,好歹把界面外觀稍微改改,測試一下找出幾個bug來改掉。碰上管不了那么多的,圖標都懶得該,直接就拿出去賣了。自己做手機也做了有些年頭了,從自己的OS,到Linux到最近的MTK,感覺是越做越沒有成就感。記得做第一款手機的時候,需要自己從頭做MMI,當用自己的手機自己寫得界面打通第一通電話的時候,那真是相當的激動。那時候,市面上有哪幾款手機,長什么樣,都如數家珍,但現在上市場上再去看看,一個字:暈!今天流行滑蓋,市面上一水的滑蓋機,再看界面長的還都差不多,原來都是MTK惹得禍!我想做過MTK平臺的同志們,拿到一款手機后,十秒鐘就能認出來他是不是MTK平臺做的。除了一些管不了那么多的連圖標都懶得改的廠商以外,其他廠商就沒有想過把界面改改嗎?畢竟千篇一律的界面也不是件多好的事情,尤其對一些稍大些的廠商來說,也不是個很有面子的事情,至少在業內人士看來,顯得那么的沒有技術含量。這也是我著重想說一下的,MTK平臺、尤其是MMI的代碼寫得不是一般的差。其實他的結構應該還是不錯的,很有新意和想法,讓用慣了類windows系統的人眼前一亮。但模塊化方面做得真的很爛,尤其是到了MMI的上層的代碼,簡直就沒法看了,從來沒見過那個平臺能將全局變量用到如此泛濫的程度。他的MMI用的是印度的pixtel的,是否這就使典型的印度風格?因為記得看過這么個故事,說的是同樣一個程序,中國的程序員們做得多么多么復雜,到了印度那里,什么定義個全局變量全搞定了之類的。
MTK平臺還能火多久?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