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裝修房子,實實在在當了一回客戶。感受頗多,簡而言之是明白了什么是需求,為什么用戶提不出需求。
要說這房子也住過二十多年了,可謂經驗豐富,可是一到裝修就傻眼了,能想到的也就是鋪鋪地板糊糊墻了。地板的種類還多,價錢也差挺遠,雖然知道一分錢一分貨,不過口袋里的銀子實在是有限,真是不知道挑什么好。至于說房間怎么布置,做哪些裝飾,怎么跟裝修公司打交道就完全沒概念了。感覺花些時間到處跑跑,可能會對行情有所把握,不過偏偏工作還特別緊,真是什么事都往一塊湊。這時候就想,我也不費這神了,交給專業人士吧,把我的想法一說,然后由著他們設計了,出了圖再討論一番,就這么定了。
回頭想到做開發最頭痛的問題,需求總是搞不清楚,也就覺得是再合理再自然的了。客戶有做某事的念頭,然后就找"專業人士"來做,至于他對這個事情想到什么程度都是有可能的,絕大多數客戶不是行業專家,"專業人士"應該從調研收集到的信息規劃出一個藍圖,最好是一個"樣板房",至少應該有個效果圖之類的,客戶看了才會有想法。
即便方案已定,對于將來裝好住著舒服不舒服,心里還是沒底,恐怕得到住了一段之后又會有很多想法冒出來了,據同事的經驗之談,住進去之后就會發現有很多的問題。我們的客戶不也是這樣的嗎?
看來原型迭代不僅是一種比較好的開發方式,而根本就是最自然的方式。
回想前些日子討論"程序員是不是藍領"的問題,大家都感覺程序員跟美工比較接近,跟砌磚其實差得比較遠。為什么就沒有人鼓吹美工應該變成藍領,而且大家一提都覺得這是一門很專業甚至需要很多天份的技能呢?除去市場需求量方面的因素,我想跟工作方式有很大關系。通常客戶對美工只提供很少的材料,通常只是一個理念,如表現服務的專業性,甚至是很模糊的想法,比如說我們要做一下CI。而"美工"其實也有分工,但通常都是與其經驗直接相關的,而更常見的情況是一個人就把創意到草稿到產品全搞定了。也就是說,每個從業者都得充當行業專家。
而我們軟件業如今有種打著"軟件工程"幌子的論調甚囂塵上,軟件開發應該做成工廠生產線方式,有人專門做分析設計,有人專門做編碼機器,編碼機器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分析員不需要編碼甚至不需要有編程經驗可以直接從學校教出來。分工是很正常的,然而越是高層次的分析設計人員,其經驗越是要豐富,編碼越是要厲害。分析設計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更好的做出產品的手段,如果說手冊和代碼是產品,那么分析設計人員必須保證其工作成果能夠幫助實現人員更好的更容易的做出產品,最好就是自己親自從頭做的尾。分工是不得矣而為之的,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分工越細,成本越高,阻礙越多,交流越困難。
簡單點說,一個程序員如何能成功的扮演行業專家?當然主要得靠經驗積累!
大師曾經說過:不要裝模做樣在課堂里培訓管理人才了。
posted on 2006-08-17 21:59
壞男孩 閱讀(231)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