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朋友發email來索要那本OpenDoc的源代碼,這里一并給出下載地址。
http://www.tkk7.com/Files/zbw25/code.rar抱歉,拖了這么長時間。
Update:
昨天在BlogJava上傳的文件,今天就不能下載了,比較暈。。。
http://www.javaeye.com/topic/19448這是在JavaEye的發布OpenDoc的地址,里面有下載的Link。
http://www.javaeye.com/topics/download/54f814f5-b77f-46e1-bf61-bd384493f118應該要注冊成為javaeye的用戶后,才能下載。
posted @
2006-10-18 19:45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108324) |
評論 (11) |
編輯 收藏
?
?
我寫的總結
?
如果和超級女生這樣的大賽相比的話,
Ajax
大賽應該被稱之為“
Ajax
小賽”吧。
250
名初賽選手,
10
多名復賽選手,三個來自于一個網站“
Ajax
中國”的評委。這樣的比賽意義在哪里呢?
?
僅僅看數量,是看不出來的。
?
Ajax
是
Web
應用的一種,而且可以肯定的說,是
Web
應用中最為復雜的一種,一個
Web
項目,我們通常都會分為“美工”、“
Web
靜態頁面制作”、“
Server
端系統開發”這樣幾個工種。而
Ajax
應用則同時需要
Server
端與
Client
端復雜的端到端編程技術。
?
對于參賽選手而言,這些工作,都得靠一己之力來完成,在
2
個多月之內,做出來的作品,要美觀,要好用,要有創意,要符合
W3C
組織的
Web
標準,還得正確有效的作為一個程序在瀏覽器里運行。真的,不容易!這
11
位(可能會修改)參賽選手,每一位都不容易!
?
我們(大賽組織者、評委和參賽選手)都非常確切的意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場變革剛剛起步的階段。
Ajax
可能僅僅是這場革命開始時,最響亮的一個名字。激動人心的發展將會接踵而來,而我們這些人將會自豪的宣稱,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是旁觀者,而是實實在在的參與者,和有力的推動者!
?
看著選手們的代碼,我們的信心更加充足,這些
Ajax
的愛好者和參與者們,不僅是熱忱的,更是踏實的。不但是嚴肅認真的,更是勇于創新的。由這樣的一群人來推動
Ajax
在中國的發展,實在是一個極好的開始。
?
而
Ajax
大賽,正是這樣一個機會,使得這一群中堅力量,能夠集結、凝聚,進而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這就是我對于這個比賽意義的理解。
? 說實話,稍微吹了一點
posted @
2006-07-14 21:35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30221)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話說得真好。我最近的blog寫得太少了,想寫的東西,其實又實在是不少,一日復一日的堆積心里,又想寫,又不想寫,難受呀。
這篇blog原本還是打算在Word 2007里寫的, 后來作為草稿發上來,發現還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還是在線寫吧。
想說的事情挺多的,一件一件的說吧。
一、敏捷中國大會,6月6日在上海交大舉辦了一場。專門介紹ruby的,昨天在csdn的martin fowler的中文blog上,也貼出了完整的演講全文。《Ruby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發工具》,《現場演示Ruby編程》,《細數Ruby語言優缺點》。關于這次活動的一篇Blog按理我早就該寫了,但是卻一直沒有寫出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那天老馬在開講之前,熊節是打算在邊上當翻譯的,誰知道交大的同學們牛啊,紛紛表示,不必翻譯,都聽得懂的,我一個學俄語的人,在那里抗議也沒什么用,大家都一副聽力很好的架勢,老馬在上面嘰里呱啦的講著,下面的同學們不時的笑著……我呢,也只能隨著大家的笑聲,沖著老馬空洞的笑著……;第二個原因呢,是個原本打算等CSDN的演講的翻譯出來,我也好引用一下,誰知這一等,就是半個月,我都已經換了一個工作了。
說實話,那天老馬的演講,我沒聽懂,不過因為他在那里現場coding,所以我還是看懂了一些代碼。Ruby的代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我不知道是不是Martin故意裝作是一個初哥,反正看起來他對ruby的語法也不怎么熟悉,不過ruby厲害的地方就在于,你就算是個初哥,邊試邊弄,也能把程序鼓搗出來。
原本的計劃是介紹Ruby DSL的,不過時間明顯的不夠用,關于DSL的部分反而講得很少,還好這兩天armlinux-w翻譯了一篇專講Ruby DSL的文章過來:《用Ruby 創建領域特定語言》。當時看到Martin演示的,用Ruby語言描述的配置文件時,腦子里頗有些想法,也寫了問題交上去問,不過老馬也來不及一一回答,后來想想,提的那個問題,也沒有經過自己的深入思考與實踐,不提也罷。
倒是我提的另外一個問題,頗有些價值,當時正好交大的林德樟老師也在,我以前就對林老師的那句語錄有所不滿《XP是草書,UP是正楷,先草書后正楷,就會亂套》。在自己的Blog上也和林老師的門徒們吵過架,如今Martin教主本人既然來了,我等看客正應該把這仗挑起來才是。于是我就提了一個問題,讓兩位專家都來評價一下這句話。可惜的是,后來他們兩人的精彩交鋒,我也沒怎么聽懂,還是林老師還用中文闡述了一遍自己的觀點,我算是了解了一下他的邏輯。
原來我以為,林老師這樣的說法,是出于在校教師“和稀泥”的考慮。這下我才了解到,原來林老師是真的這么認為的。而他這么一種說法的依據,還是慣常的“中國國情論”。或者稱之為“補課論”。因為美國人是現有軟件工程,才有極限編程,而我們現在的軟件產業還落后人家幾十年,所以不把軟件工程這一課不上,是不行的。然后林老師還頗有些“攻擊力”的詢問Martin,當初你先寫了UML,后來又寫了XP,不也是這樣一個心路歷程嗎?老馬如何回答,我也沒有聽懂,但是在我看來,林老師混淆了三個概念,一個是國家級的軟件產業的發展水平,一個是企業級的軟件開發的管理水平,一個是開發人員的技術與理論水平。這三個不同的水平被他攪在一起,用于支撐自己的說法,實在是???????所以,會后我又追上去問林老師,我提出了三個概念混淆了云云,沒想到林老師相當和藹可親的對我說:“嗯,你說的沒錯”,然后又說到關于大學的軟件教育的問題,我在說很多剛畢業的學生,對于軟件開發的理解,往往停留于知識點的積累上,而沒有去思考,我打算把這些知識點,組合起來運用,以達到什么目的。很多學生,只是說我知道什么什么,而不會說,我會做什么什么。林老師又和藹可親的對我說:“嗯,你說的沒錯。我一直跟學生們說,學校和企業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知識,只能在企業里才能學到。”然后我又說,其實軟件學院應該多推薦學生去企業實習,還有就是多鼓勵學生參與Open Source的項目呀。林老師還是和顏悅色的對我說:“是啊,不過現在的企業,要他們肯接收學生實習,不容易的。在美國,每年暑期都會有大量的實習生招聘,這其實就是企業在做慈善呀。再說現在的大學老師,對Open Source的了解,也很少的呀。”然后,我就跟林老師告辭了。作為一個老師,他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我更加悲觀的發現,要通過學校教育,提高軟件開發人員的素質,好難啊!
會后大家又找了一家小飯店FB了一下,CSDN的霍泰穩也來了,我還給他們提了一個建議,以后CSDN最好能夠搞一個系列的活動,不斷的把世界各地的軟件大師們請到中國來,巡回演講,收取門票,整理成每年基本的《軟件大師在中國》這樣書出版,還有視頻光盤也可以賣錢,各位大師的中文Blog也都建在CSDN,應該是一樁雙贏的好事啊,就看他們是不是打算做了。
(待續)
posted @
2006-06-20 23:05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28451) |
評論 (6) |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