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朋友發(fā)email來索要那本OpenDoc的源代碼,這里一并給出下載地址。
http://www.tkk7.com/Files/zbw25/code.rar抱歉,拖了這么長時間。
Update:
昨天在BlogJava上傳的文件,今天就不能下載了,比較暈。。。
http://www.javaeye.com/topic/19448這是在JavaEye的發(fā)布OpenDoc的地址,里面有下載的Link。
http://www.javaeye.com/topics/download/54f814f5-b77f-46e1-bf61-bd384493f118應(yīng)該要注冊成為javaeye的用戶后,才能下載。
posted @
2006-10-18 19:45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108324) |
評論 (11) |
編輯 收藏
?
?
我寫的總結(jié)
?
如果和超級女生這樣的大賽相比的話,
Ajax
大賽應(yīng)該被稱之為“
Ajax
小賽”吧。
250
名初賽選手,
10
多名復(fù)賽選手,三個來自于一個網(wǎng)站“
Ajax
中國”的評委。這樣的比賽意義在哪里呢?
?
僅僅看數(shù)量,是看不出來的。
?
Ajax
是
Web
應(yīng)用的一種,而且可以肯定的說,是
Web
應(yīng)用中最為復(fù)雜的一種,一個
Web
項目,我們通常都會分為“美工”、“
Web
靜態(tài)頁面制作”、“
Server
端系統(tǒng)開發(fā)”這樣幾個工種。而
Ajax
應(yīng)用則同時需要
Server
端與
Client
端復(fù)雜的端到端編程技術(shù)。
?
對于參賽選手而言,這些工作,都得靠一己之力來完成,在
2
個多月之內(nèi),做出來的作品,要美觀,要好用,要有創(chuàng)意,要符合
W3C
組織的
Web
標準,還得正確有效的作為一個程序在瀏覽器里運行。真的,不容易!這
11
位(可能會修改)參賽選手,每一位都不容易!
?
我們(大賽組織者、評委和參賽選手)都非常確切的意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場變革剛剛起步的階段。
Ajax
可能僅僅是這場革命開始時,最響亮的一個名字。激動人心的發(fā)展將會接踵而來,而我們這些人將會自豪的宣稱,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是旁觀者,而是實實在在的參與者,和有力的推動者!
?
看著選手們的代碼,我們的信心更加充足,這些
Ajax
的愛好者和參與者們,不僅是熱忱的,更是踏實的。不但是嚴肅認真的,更是勇于創(chuàng)新的。由這樣的一群人來推動
Ajax
在中國的發(fā)展,實在是一個極好的開始。
?
而
Ajax
大賽,正是這樣一個機會,使得這一群中堅力量,能夠集結(jié)、凝聚,進而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這就是我對于這個比賽意義的理解。
? 說實話,稍微吹了一點
posted @
2006-07-14 21:35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30220)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話說得真好。我最近的blog寫得太少了,想寫的東西,其實又實在是不少,一日復(fù)一日的堆積心里,又想寫,又不想寫,難受呀。
這篇blog原本還是打算在Word 2007里寫的, 后來作為草稿發(fā)上來,發(fā)現(xiàn)還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還是在線寫吧。
想說的事情挺多的,一件一件的說吧。
一、敏捷中國大會,6月6日在上海交大舉辦了一場。專門介紹ruby的,昨天在csdn的martin fowler的中文blog上,也貼出了完整的演講全文。《Ruby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發(fā)工具》,《現(xiàn)場演示Ruby編程》,《細數(shù)Ruby語言優(yōu)缺點》。關(guān)于這次活動的一篇Blog按理我早就該寫了,但是卻一直沒有寫出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那天老馬在開講之前,熊節(jié)是打算在邊上當翻譯的,誰知道交大的同學(xué)們牛啊,紛紛表示,不必翻譯,都聽得懂的,我一個學(xué)俄語的人,在那里抗議也沒什么用,大家都一副聽力很好的架勢,老馬在上面嘰里呱啦的講著,下面的同學(xué)們不時的笑著……我呢,也只能隨著大家的笑聲,沖著老馬空洞的笑著……;第二個原因呢,是個原本打算等CSDN的演講的翻譯出來,我也好引用一下,誰知這一等,就是半個月,我都已經(jīng)換了一個工作了。
說實話,那天老馬的演講,我沒聽懂,不過因為他在那里現(xiàn)場coding,所以我還是看懂了一些代碼。Ruby的代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我不知道是不是Martin故意裝作是一個初哥,反正看起來他對ruby的語法也不怎么熟悉,不過ruby厲害的地方就在于,你就算是個初哥,邊試邊弄,也能把程序鼓搗出來。
原本的計劃是介紹Ruby DSL的,不過時間明顯的不夠用,關(guān)于DSL的部分反而講得很少,還好這兩天armlinux-w翻譯了一篇專講Ruby DSL的文章過來:《用Ruby 創(chuàng)建領(lǐng)域特定語言》。當時看到Martin演示的,用Ruby語言描述的配置文件時,腦子里頗有些想法,也寫了問題交上去問,不過老馬也來不及一一回答,后來想想,提的那個問題,也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深入思考與實踐,不提也罷。
倒是我提的另外一個問題,頗有些價值,當時正好交大的林德樟老師也在,我以前就對林老師的那句語錄有所不滿《XP是草書,UP是正楷,先草書后正楷,就會亂套》。在自己的Blog上也和林老師的門徒們吵過架,如今Martin教主本人既然來了,我等看客正應(yīng)該把這仗挑起來才是。于是我就提了一個問題,讓兩位專家都來評價一下這句話。可惜的是,后來他們兩人的精彩交鋒,我也沒怎么聽懂,還是林老師還用中文闡述了一遍自己的觀點,我算是了解了一下他的邏輯。
原來我以為,林老師這樣的說法,是出于在校教師“和稀泥”的考慮。這下我才了解到,原來林老師是真的這么認為的。而他這么一種說法的依據(jù),還是慣常的“中國國情論”。或者稱之為“補課論”。因為美國人是現(xiàn)有軟件工程,才有極限編程,而我們現(xiàn)在的軟件產(chǎn)業(yè)還落后人家?guī)资辏圆话衍浖こ踢@一課不上,是不行的。然后林老師還頗有些“攻擊力”的詢問Martin,當初你先寫了UML,后來又寫了XP,不也是這樣一個心路歷程嗎?老馬如何回答,我也沒有聽懂,但是在我看來,林老師混淆了三個概念,一個是國家級的軟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水平,一個是企業(yè)級的軟件開發(fā)的管理水平,一個是開發(fā)人員的技術(shù)與理論水平。這三個不同的水平被他攪在一起,用于支撐自己的說法,實在是???????所以,會后我又追上去問林老師,我提出了三個概念混淆了云云,沒想到林老師相當和藹可親的對我說:“嗯,你說的沒錯”,然后又說到關(guān)于大學(xué)的軟件教育的問題,我在說很多剛畢業(yè)的學(xué)生,對于軟件開發(fā)的理解,往往停留于知識點的積累上,而沒有去思考,我打算把這些知識點,組合起來運用,以達到什么目的。很多學(xué)生,只是說我知道什么什么,而不會說,我會做什么什么。林老師又和藹可親的對我說:“嗯,你說的沒錯。我一直跟學(xué)生們說,學(xué)校和企業(yè)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知識,只能在企業(yè)里才能學(xué)到。”然后我又說,其實軟件學(xué)院應(yīng)該多推薦學(xué)生去企業(yè)實習(xí),還有就是多鼓勵學(xué)生參與Open Source的項目呀。林老師還是和顏悅色的對我說:“是啊,不過現(xiàn)在的企業(yè),要他們肯接收學(xué)生實習(xí),不容易的。在美國,每年暑期都會有大量的實習(xí)生招聘,這其實就是企業(yè)在做慈善呀。再說現(xiàn)在的大學(xué)老師,對Open Source的了解,也很少的呀。”然后,我就跟林老師告辭了。作為一個老師,他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我更加悲觀的發(fā)現(xiàn),要通過學(xué)校教育,提高軟件開發(fā)人員的素質(zhì),好難啊!
會后大家又找了一家小飯店FB了一下,CSDN的霍泰穩(wěn)也來了,我還給他們提了一個建議,以后CSDN最好能夠搞一個系列的活動,不斷的把世界各地的軟件大師們請到中國來,巡回演講,收取門票,整理成每年基本的《軟件大師在中國》這樣書出版,還有視頻光盤也可以賣錢,各位大師的中文Blog也都建在CSDN,應(yīng)該是一樁雙贏的好事啊,就看他們是不是打算做了。
(待續(xù))
posted @
2006-06-20 23:05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28450) |
評論 (6) |
編輯 收藏
最近一直在討論招人的事情,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水平,怎么樣才算是沒有bug,等等等等。也看到一些并不怎么有趣的反對意見,比如:
不要出來搞笑說:
沒有bug的程序?????????
靠,站著說話不腰疼。那個公司可以做出沒有bug的軟件來?
當然,沒有寫過程序的人不出bug!!
估計這位同志不會寫代碼,是個理論專家。
還是不要這么狂的好。
我估摸按你的標準,你是肯定不會被別人錄用的!
123說:
你是編程的嗎?
無“BUG”搞笑吧你
測試是不能查出所有BUG的
而且不是所有測試都能窮舉的
只能是測試覆蓋率達到一個標準
BUG出現(xiàn)的概率達到標準
才算產(chǎn)品
“ZERO-BUG”做夢去吧
說實話,這兩個名字我看都不是用戶名,而且很可能是同一個人,就是所謂的troller。我說的沒有bug,是交給我的demo沒有bug,這樣的要求很高嗎?我還沒有出算法題,要求應(yīng)聘者的算法效率呢?僅僅要求一個正確實現(xiàn)簡單功能的程序,很過分嗎?
?
在JavaEye還看到另外一篇帖子《
大伙能進來討論下“跳槽”的問題》,有一個小伙子,對自己的代碼有感情,對人有感情,對公司有感情,所以當公司遇到困難的時候,一時間舍不得走。這樣正常的事情,居然頗遭到不少人的冷嘲熱諷,和各種“善意”的勸誡。
?
我就覺得非常奇怪,一個程序員,如果對自己寫的代碼沒有感情,怎么可能寫出漂亮的代碼來?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程序員,對自己的工作質(zhì)量沒有追求,又怎么可能成為高水平的程序員?一個前來應(yīng)聘的人,為了得到offer而寫的demo,就這種情況下,在寄出代碼之間都不認認真真的檢查檢查,這樣粗心大意的家伙,我怎么敢招?
?
總而言之一句話:“對代碼有感情,對質(zhì)量有追求”,這是成為好程序員的基本前提。
posted @
2006-06-18 02:23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28071) |
評論 (14) |
編輯 收藏
我寫了一篇blog叫做《
招人不難》,很多朋友很贊同,也有的朋友不同意我的意見,他們很懷疑:“有bug的一律不要?沒有BUG的代碼是不存在的...blabla”
?
?
我們今天就來談?wù)劊粋€程序員,什么時候可以交出自己的代碼,并且可以自豪的對別人說:“我的代碼里面,沒有bug!”。
?
先說傳統(tǒng)的做法,一個負責(zé)的程序員,應(yīng)該在交出代碼之前,自己跑好多次自己的代碼,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直到交出去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這樣的能力一般只有天才才能具備,我以前
遇到過一個。但是,如果我企圖以這樣的標準來招人的話,那就是在發(fā)瘋,怎么還敢說“招人不難”?
?
說說可行的辦法吧。一個程序員如果足夠的謙虛,時時想證明自己可能犯錯,即將犯錯,或者已經(jīng)犯錯。那么他就會盡量寫出足夠多的TestCase,以便打消自己的疑慮。直到所有的測試用例全部通過,屏幕上顯示出美麗的綠色長條,他才能確信,自己的代碼沒有bug。
?
所以,我的判斷標準,也很簡單。如果寄給我的代碼,沒有附帶測試用例,我就自己運行他的程序,隨意的亂找,找到一個我認為是bug的,那就是有bug了。如果寄給我的代碼,附帶了足夠的測試用例,我只要Run一次,看到綠條,這一關(guān)就算是過了。~~~很簡單吧。
?
也許有人會說,那如果他的測試用例很簡單呢?豈不是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怎么不能說明問題呢?首先可以說明:這是一個會寫測試用例的程序員!其次,我會看看他的測試用例的代碼,大概覆蓋了多少的功能特性。當然,這是更進一步的能力判斷。但是至少,他的代碼已經(jīng)達成了他自己的設(shè)計了呀。
?
所以:“有bug的一律不要”,意味著,你最好能夠自己證明自己沒有bug,否則,我如果找到一個bug,你就沒戲了。
posted @
2006-06-11 10:34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29286) |
評論 (10) |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