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沒好報是必然的
?
?

無論在影視作品里,還是在現實生活里,我們接觸的“壞人”通常有以下特點:身體健康、精力旺盛、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學習能力、強烈的成就動機和自我實現意識。撇開道德的層面,“壞人”通常具有較高的智商,或者說具有做成大事的能力。而“好人”似乎正好相反,除了品德上的優勢之外,鮮有其他優點。
?
某種意義上,成功男人更像“壞人”,而不是“好人”。
?
“好人”的與世無爭,背后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無力抗爭。
?
“壞人”人生跌宕起伏,“好人”一生平安幸福。“壞人”衣食富足,“好人”一生潦倒。幸福的另一種定義是——平庸地生活一輩子。
?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實質上,女人愛的不是男人的“壞”,而是“壞”后面隱藏的智商。
?
當我們說周圍某位朋友或同事是好人時,一定是源于我們從他身上受益的某種經歷。換句話說,好人的名聲是以犧牲自我利益為前提的。他的好名聲越大,他犧牲的東西就越多。
?
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君子,與那些時時算計個人利益,常常置國家和他人利益于不顧的小人相比,怎么可能有好報?誰在幫他們爭取利益?靠道德的力量,還是靠明君的慧眼?
?
在一個弱肉強食的市場經濟社會,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利益寄托于別人的良心發現,得有兩個重大前提:一是他的付出足夠多,時間足夠長,而且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感動了整個社會輿論;二是他周圍的人遠比他過得幸福、富足,有能力幫助他。
?
能夠感動別人的好人少之又少,大多數好人最后只能換來別人的一聲嘆息。由于缺乏爭取和保護自我利益的意識和手段,好人有好報是偶然的,沒好報是必然的。
?
真正的好人不應該只停留在“道德”層面,還應該加入“力量”的成份。一個真正的好人首先應該自我成功,然后再幫助別人實現成功。不要在自己尚未成功之前去做那些超越自我能力的援助,因為從長遠看,這樣做于己于人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