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2-07-19 11:08
天才 閱讀(107)
評論(0) 編輯 收藏
1971年圖靈獎得主John McCarthy于1961年最早提出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John McCarthy提出的計算能力應該可以像水,電,氣這種公共資源那樣被使用的理念被Amazon于2006年推出的EC2系統所驗證。云計算在傳入我國之初,就引起了IT行業有識之士的重視,紛紛投入人力和物力進行基礎理論和商業化的研究以及開發, 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云計算就被被列入十二五規劃綱要,足以顯見云計算產業對國家的戰略意義。
眾所周知,云計算的基礎就是虛擬化,云計算的第一層就是Iaas(infrastructureas a service),這一層的基礎就是虛擬化。云計算落地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服務器虛擬化。在當前虛擬化的市場上,VMware公司的vSphere占據著老大的位置和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開源產品Xen,紅帽贊助的開源產品KVM,微軟的Hyper-v則幾近瓜分了剩余的市場。
為什么在虛擬化市場上幾乎都是國外產品?
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礎架構虛擬化技術門檻相當高。首先,虛擬化需要大量的虛擬化理論基礎支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基礎理論研究和虛擬化產品的研發,同時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并且產品開發周期長,收效周期長。可以不客氣的說,留給國內公司的時間已經不多,與此同時,研發出來的產品還要與國外產品同場競技,真刀真槍的干,可以說,難度無異于登天。
然而,國內企業要想進入云計算時代,享受云計算帶來的各種好處,就需要價格更合理、功能更適用的虛擬化軟件,同時還需要能夠按照企業自身業務需要做靈活調整的虛擬化軟件,而國外虛擬化軟件由于其高昂的價格,不可能在國內企業普遍使用。要把云計算帶入國內企業,這個任務只能由國產虛擬化軟件來完成,正如中國的崛起,只能靠中國人自己的勤勞與奮斗。
國內已經有一些企業在摸索虛擬化軟件國產化的道路。部分企業選擇了捷徑,即在較為成熟的開源虛擬化軟件Xen的基礎上,做了一層中文的管理層界面和UI界面,從而為自己包裝出了國產虛擬化軟件;但由于自身不具備對虛擬化內核的分析和優化能力,只能被動依賴Xen自身的改進,而無法根據國內需求主動對虛擬化內核進行針對性優化,實際上并不能完全滿足國內需求,還不能稱為真正的國產虛擬化軟件。
本文由專業提供香港服務器,美國服務器等國內外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的天下數據(www.idcbest.hk)提供,轉載請注明,謝謝!
原文地址:http://www.idcbest.hk/hyxw/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