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設計測試模型
1.業務模型的設計
一個系統的業務模型是通過業務調研獲得,業務模型的正確性反映在兩個方面首先業務選擇的正確性和業務比例的正確性。
首先業務選擇,一個系統可能支持幾百個業務活動(也有叫做交易)但是只有少數的業務活動非常頻繁,占總業務量的80%以上,那么在性能測試時只需關心這些占了大部分業務量的少量業務上。
其次業務比例,如何精確統計業務的數量是關鍵問題,針對一個全新的系統可能要通過對使用系統的涉眾進行調研,搞清楚他們群體數量,操作行為周期。在通過組合這些數據確定在常規業務日中各種業務占總業務的比率,同時也要考慮特殊交易日的情況,
例如某一個商務活動或周期性的業務結算日等都是特殊交易日,在特殊交易日時某一類業務量可能突然增高很多那么在常規業務日的業務比例就不再合適,這點在業務模型上要進行區分。常規業務模型用來測試系統容量,特殊日業務模型要單獨做壓力負載測試場景。
對于已上線運營的系統做業務模型的調研相對簡單,不再需要去調研那么多的涉眾,只需與運營維護部門進行協調,由他們協助測試需求調研人員提取系統中的歷史數據就可以,那么在數據選擇上要有些規則,要選取相對長時期的數據比如幾個月,有條件的選取一年數據,取一年中每月平均業務量,選取年度高峰月業務數據,選取月度高峰日業務數據。
2.測試模型
業務模型是根據系統運營真實數據得來的,真實反映系統運營的業務狀況。測試模型是以業務模型為基礎根據測試需求不同對業務模型調整或不調整納入到測試場景中直接使用。
七、性能指標分析方法
1.性能測試指標
業務處理能力:每秒處理交易數量
業務響應性:每種業務執行響應時間
業務正確率:執行過程中通過事務占總業務比例
系統資源指標:系統資源占用率
2.業務處理能力
業務處理能力是評測系統每秒所能處理的最大業務量,單位是Transaction/sec
計算每秒處理業務量需要兩個關鍵數據,一個是在指定時間內的指定業務量,二是指定的時間段。如何選擇這兩個數據是非常關鍵。通常業務調研階段給的每天平均業務量或者某高峰日最大業務量。如何轉換數據為每秒業務量,通常有算法:
28規則,這是比較常用的計算方法
例如:一個系統日交易高峰某100000筆交易,系統每天運營8個小時
那么計算規則是 100000筆*80% / (8*3600*20%) =14筆/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