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認為每個人都能夠——后者應該從Microsoft轉到Linux,也沒有覺得到這個生活中最重要的決定,但是我知道我在計算機前面花費了多少時間以及用他們幫助了多少人,我也知道從使用Linux中獲得的滿意度和不受困于某個公司操作系統的好處。
——引于《Windows用戶轉向Linux的12個步驟》
Windows用戶轉向Linux的12個步驟(TWO)
- 安裝與優化
- 安裝Linux
- 安裝Ubuntu,圖形化安裝
- 安裝Gentoo,字符安裝
- Linux分區設置
- /:根分區,Linux native,不限制大小,以前有些版本不能超過128M
- /swap:交換分區,Linux swap,使用ext2的Linux文件系統
- 在RedHat中,建議建立一個/boot分區,不大于16M,包含了Linux內核和其他計算機啟動系統的文件
- 編譯內核
- 什么是編譯內核?就是把內核按照你給指定的要求重新編譯一次。編譯內核的過程就是“編寫”一個程序,但是不必親自編寫,而僅須輸入想使用的選項。建立好程序后安裝并運行它就可以了。
- 基本步驟
- 編譯前預處理
- 下載新版本的內核代碼,并保存到自己的主目錄下
- 解壓內核:bunzip2 linux-2.4.0.tar.bz2 tar xf linux-2.4.0.tar
- 進入/linux目錄,執行 make mrproper
- 配置內核
- 了解內核選項的意義
- 選擇合適的方式配置內核選項
-
直接編輯config文件,可將
/linux/arch/i386/defconfig里面的.config文件拷貝到/linux下面進行編輯.并且在
linux/Documentation/Configure.help里面有完整的列表說明,包含了全部標記和大部分的標記說明
執行make conifg,利用提示符驅動的命令行界面
執行make menuconfig,運行一個基于文本模式的提供內核選項菜單的實用工具
執行make xconfig ,啟動圖形畫界面的配置程序
- 備份config文件:可備份一個可以正常執行的.config文件,在需要的時候拷貝到linux/.config處,執行make oldconfig命令來接受這個.config文件的配置
- 編譯內核
- 編譯內核可使用:make dep ; make clean ; make bzImage 執行編譯
- make dep :“make depend(生成相關性)”,決定了創建內核所需要Linux文件的相關性
- make clean:清除一些目錄中的現有文件,在這些目錄中將存儲創建的新文件,不是必要步驟
- make bzImage:生成內核,建立內核在linux/arch/i386/boot/bzImage。類似命令還有make bzdisk ;make bzImage等
- 安裝內核
- 查看lilo引導文件的配置中當前引導的內核位置,配置文件在/etc/lilo.conf,條目如下:image=/boot/vmlinuz-2.2.12-20
- 將生成的內核拷貝到這個目錄下面并命名成一個有意義的文件名,最好帶上版本號
- 修改lilo.conf中的"image=新內核位置";并運行/sbin/lilo啟動引導
- 上面這系列的操作必須有超級用戶權限才可以
- 建立并使用模塊
- 當配置Linux內核時,可以將許多選項配置為模塊
- 每個模塊可以單獨的裝載和卸載,可以將內核模塊裝入支持程序(Kmod)放入內核,從而使模塊的裝入和卸載過程自動化
- 執行make modules 可構建模塊;運行make modules _install安裝模塊,并將模塊拷貝到該內核版本的/lib/modules/目錄中,之后就可以使用Linux的模塊化特性了。
- 管理多內核
- 系統內核的設置項說明:網上有相應的說明文檔,用到在說吧
平凡而簡單的人一個,無權無勢也無牽無掛。一路廝殺,只進不退,死而后已,豈不爽哉!
收起對“車”日行千里的羨慕;收起對“馬”左右逢緣的感嘆;目標記在心里面,向前進。一次一步,一步一腳印,跬步千里。
這個角色很適合現在的我。
posted on 2007-09-15 12:57
過河卒 閱讀(1706)
評論(1)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OS/Linux/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