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一個應用系統,比如銀行核心、ERP核心、訂票系統等等,應用系統都包括三個架構:1)業務架構;2)系統架構;3)實施架構。
1)業務架構
業務架構是應用系統的業務范圍的具體劃分和體現。業務架構與將要落地的系統平臺無關。
業務架構的搭建,可以在概設階段完成輪廓的搭建,對一些具體的細節,可以沒有,或將會存在。但是,要在架構搭建過程中,把控著,或設計者,要留有充分的包容余地。
業務架構具體內容,要有粗細業務流的體現。每個業務流肯定要行得通。對綜合或交叉的業務流要詳細劃分,按通用性,或者特殊性,劃分為各自的子集。
業務架構要包括應用系統項目的當前實施范圍,或將要實施的范圍。
業務架構應該做到,業務范圍內容的增加,不影響已經搭建好的業務架構,并且,比較容易地融合到業務架構中。
在業務架構搭建過程中,對熟悉的、慣例的業務用細業務流按模塊劃分,進行描述。對沒有落地的業務內容,按粗業務流進行模塊劃分描述。劃分好的業務功能模塊,在業務架構中是唯一的,不能重疊。
2)系統架構
系統架構是業務架構落實到具體硬件平臺的應用,硬件平臺如HP-UX、RS6000、ES9000、AS400等等,操作系統如UNIX、AIX、390 Z系統、OS400、LINUX等等。
架構師的責任就是把業務架構的各個模塊在一個單獨硬件平臺上,或一個整體,包括多個層次復雜的綜合硬件系統平臺上,把應用系統落實在最能體現硬件平臺運行效率的地方。
業務架構是有范圍的,在現有狀況下,或將來一定時間段,實現的業務架構都會滿足現有項目需求。
優秀的架構師,整體觀要非常強,精通當今至少一條行業技術方向和主要技術,熟悉當今IT潮流硬件平臺,和在此之下的潮流軟件實施技術。
架構師不是萬能的,但是,在架構師的統帥下,各分支的模塊架構實現,要根據架構師規劃和設計的系統架構輪廓進行實施,具體模塊實現要team leader,根據模塊特征,做具體技術設計和實現。
架構師職責之一,就是把控應用系統項目實施規范。
打個比方,IT架構師,就像建筑總體架構師,業務架構就像一個建筑架構,比如一個社區的建筑規劃,哪里是居住區?哪里是電影院?哪里是超市?等等,這些都是在社區建設初期,架構師就要設計和規劃出輪廓。對具體細節操作,比如社區中有一塊區域要建筑一座樓房,第三層要實現中式復古裝修;第四層要實現歐式宮廷式裝修,等等,每一層都有各自熟悉精通這方面的team leader設計領導實施。
架構師的職責之一,就是會懂得用人,把各team leader放在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一個好的應用系統,不會因為業務擴充或變化,而影響應用系統運行和運行效率。不提倡打補丁的做法。功能唯一,包括功能代碼唯一,是好的系統架構的保障,同時也是評價一個優秀架構師的標準。
3)實施架構
實施架構是系統架構具體實現手段,是體系項目實施提升效率的具體實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