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可能獨立地在社會中生活,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我們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動力,也是個人實現自我價值和奮斗目標的前提。隨著當今時代社會化大生產的趨勢日見其深,“同事”一詞的作用和內涵也遠遠超出了前些年的范疇。那些善于處理同事關系,巧妙贏得同事支持的人總能使“芝麻開門”的咒語處處靈驗,而那些自面清高,不屑或者根本不會與同事“周旋”、來往的人,則免不了時時被動挨打,舉步維艱。越來越多長久深陷于同事圈兒,早已習慣成自然的人們突然頓悟:若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在工作中得心應手,就不得不深諳同事間相處的學問。
不要顯示優越性
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法)羅西法古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勢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心理交往的世界里,人與人之間理應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們總能贏得更多的朋友,天天門庭若市,日日高朋滿座。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引得別人的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別人都敬而遠之,甚至厭而遠之。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么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羨慕和嫉妒。
我的一個好朋友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一位相當得人緣兒的骨干,按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很難不得罪人的,可他卻是個例外。當然,這也是吃了一番苦頭才獲得的。在他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幾乎在同事中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他正春風得意,為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勁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哪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他送了禮……等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后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后來還是由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癥結到底在哪里。從此開始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把他們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后來,每當他有時間與同事閑聊的時候,他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歡樂炫耀出來,與其分享,而只是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成就。
德國有這樣一句諺語說:“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別人的麻煩中所得到的快樂。”這話雖然聽起來似乎有些殘酷,但仔細琢磨一下竟也不無道理。是的,很多人,甚至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從別人的麻煩中得到的快樂,極可能比從自己的勝利中得到的快樂大得多。也許,這正是人性本身的劣根性,然而卻是難以克服的劣根性。
因此,我們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我們必須學會謙虛,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永遠受到歡迎。要知道,從徹頭徹尾的本質上講,誰都不比誰更優越,百年之后,今天的一切也許就被忘得一干二凈了。生命如白駒過隙,不要在別人面前大談我們的成就和不凡。對此戴爾?卡耐基曾有過一番相當精彩的論述:“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是什么東西使你沒有變成白癡的嗎?其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東西,只不過是你甲狀腺中的碘罷了,價值才五分錢。如果醫生割開你頸部的甲狀腺,取出一點點的碘,你就變成一個白癡了。五分錢就可以在街角藥房中買到的一點點的碘,是使你沒有住在病人院的東西。價值五分錢的東西,有什么好談的?”
學會先說“是我錯”
即使傻瓜也會為自己的錯誤辯護,但能承認自己錯誤的人,更會獲得他人的尊重,而且有一種高貴怡然的感覺。
――戴爾?卡耐基
人無完人,沒有人會不犯錯誤,有時甚至還一錯再錯。既然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怕的并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怕知錯不肯改。錯了也說不悔過。
其實如果能坦誠面對自己的弱點和錯誤,再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面對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謹慎端正,而且能加深領導和同事對你的良好印象,從而很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
某公司財務處小李一時粗心,錯誤地給一位請病假的員工發了全薪。在他發現這項錯誤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最好想辦法蒙混過去,千萬別讓老板知道,否則肯定會對他的辦事能力有所懷疑。于是他匆匆找到那位員工,說必須糾正這項錯誤,求他悄悄退回多發的薪金。但遭到斷拒絕,理由是公司給發多少就領多少,*是你們愿意給,又不是我要的,白給誰不要?”小李很氣憤,他明白這位員工是故意拿他一把,因為他肯定不敢公開聲張,否則老板必然知道。真是乘人之危。氣憤之余的小李平靜地對那位員工說:“那好,既然這樣,我只能請老板幫忙了。我知道這樣做一定會使老板大為不滿,但這一切混亂都是我的錯,我必須在老板面前承認。”就在那位員工還站在那里發呆的時候,小李已大步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告訴他自己犯了一個錯誤,然后把前因后果都告訴了他,并請他原諒和處罰。老板聽后大發脾氣地說這應該是人事部門的錯誤,但小李重復地說這是他自己的錯誤,老板于是又大聲地指責會計部門的疏忽,小李又解釋說不怪他們,實在是他自己的錯,但老板又責怪起與小李同辦公室的另外兩個同事起來,可小李還是固執地一再說是他自己的錯,并請求處罰。最后老板看著他說:“好吧,這是你的錯,可×××(那位錯領全薪的員工)那小子也太差勁了!”這個錯誤于是很輕易地糾正了,并沒給任何人帶來麻煩。自那以后,老板更加看重小李了,因為他能夠知錯認錯,并且有勇氣不尋找借口推脫責任。
事實上,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僅可以消除罪惡感和自我保護的氣氛,而且有助于這項錯誤所制造的問題。卡耐基告訴我們,即使傻瓜也會為自己的錯誤辯護,但能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就會獲得他人的尊重,而且有一種高貴抬然的感覺。
喜歡聽贊美,哪怕明知是虛偽的贊美是每個人的天性。忠言逆耳,當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對著自己狠狠數落一番時,不管那些批評如何正確,大多數人都會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會拂袖而去,連表面的禮貌功夫也不會做,實在令提意見的同事尷尬萬狀。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錯誤,相信也沒有人敢勸告你了,這豈不是你最大的損失?
如果你總是害怕向別人承認自己曾經犯錯,那么,請接受以下這些建議:
①即便錯了,也不要自責太深,更毋須自怨自艾,輕看自己。你應當把這次犯錯當作一種新經驗,從中吸取教訓,獲得智慧,吃一塹,長一智。
②假若你的錯必須向別人交代,與其替自己找借口逃避責難,不如勇于認錯,在別人沒有機會把你的錯到處宣揚之前,對自己的行為負起一切的責任。
③如果你在工作上出鍺,要立即向領導匯報自己的失誤,這樣當然有可能會被大罵一頓,可是上司的心中卻會認為你是一個誠實的人,將來或許對你更加倚重。你所得到的可能比你失去的還多。
④如果你所犯的錯誤可能會影響到其它同事的工作成績或進度時,無論同事是否已經發現這些不利影響,都要趕在同事找你“興師問罪”之前主動向他道歉、解釋,千萬不要企圖自我辯護,推卸責任,否則只會火上澆油,令對方更感憤怒。
如果你總是覺得聽到人家指出自己的錯誤,是一種恥辱,令你面紅耳赤,無地自容,以下這些建議或能幫你克服這種心理障礙,慢慢懂得從批評中吸取教訓:
①要明白,別人對你的批評并無損你的價值,無須一概以敵視的態度對待意見與你相左的人。
②如果別人對你的工作表現,頗有微言,你要知道人家是針對事情發出意見,而不是故意與你做對,或者瞧不起你。
③切勿把“我的工作不被接受‘理解為’我不被接受。”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尤其是當你精神不足,工作過重,承受太沉重的生活壓力時,偶爾不小心犯錯是很普通的事情。人們在犯錯后能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它,錯而能改,犯錯便不算什么罪大難饒的事情,反而對于你日后的工作,升遷大有弊益。
人人最愛是面子
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圣約?馬太福音》
聰明人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從不會把話說死,說絕,說得自己毫無退路可走。例如“我永遠不會辦你所搞砸的那些愚事。”“誰像你那么不開竅,要我幾分鐘就做完了。”“你跟XX一樣缺心眼兒,看他那巴結相。”如此種種,估計誰聽了都不會痛快,人人都最愛惜自己的面子。而這樣絕對的斷言顯示是極不給人面子的一種表現。
湯姆?韋思原先在電氣部門的時候,是個一級天才,但后來調到計算部門當主管后,卻被發現非其所長,不能勝任。但公司當局不愿傷他自尊,畢竟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何況他還十分敏感。于是,當局給了他新頭銜:奇異公司咨詢工程師――工作性質仍與原來一樣――而讓別人主管那個部門。
此事湯姆很高興。
奇異公司當局也很高興,因為他們終于把這位易怒的明星遣調成功,而沒有引起什么風暴――因為他仍保留了面子。
保留他人的面子!這是何等重要的問題!而我們卻很少會考慮到這個問題。我們常喜歡擺架于、我行我素、挑剔、恫嚇、在眾人面前指責同事或下屬,而沒有考慮到是否傷了別人的自尊心。其實,只要多考慮幾分鐘,講幾句關心的話,為他人設身處地想一下,就可以緩和許多不愉快的場面。
《圣經?馬太福音》有句話:“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句話被大多數西方人視作是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黃金準則。”真正有遠見的人不僅要在與同事一點一滴的日常交往中為自己積累最大限度的“人緣兒”,同時也會給對方留有相當大的回旋余地。給別人留面子,其實也就是給自己掙面子。言談交往中少用一些“絕對肯定”或感情色彩太強烈的語言,而適當多用一些“可能”、“也許”、“我試試看”和某些感情色彩不強烈,褒貶意義不太明確的中性詞,以便自己“伸縮自如”是相當可取的。
湯姆和喬治原來是很好的同事和朋友,可最近卻關系緊張,大有“割袍斷義”之勢。不明真相的人以為他們之間肯定是發生了天大的事情。否則形影相隨的兩個人絕不至于搞成這個樣子。,可事實上遠沒有那么嚴重,他們只是為了一只鈕扣而己,一只最多價值幾分錢的鈕扣。喬治新近買了一套非常滿意的高檔西服,卻剛穿不到一周就丟了一只關鍵部位的鈕扣,惋惜之余偶然發現整日掛在洗手間的那件不知是哪位清潔工的工作服上的扣子,與自己丟失的紐扣簡直如出一轍,遂乘人不備悄悄地扯下了一粒,打算縫到自己的衣服上濫竿充數,并得意地將此“妙計”告訴了湯姆。不料未出數日,多數同事都知道了喬治的這個笑料――湯姆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拿這件事跟喬治開玩笑,弄得當時在場的人都笑做一團,而喬治也終因太沒面子而惱羞成怒,反唇相譏,大揭湯姆的許多很令其丟面子的“底牌”,于是乎后果也就不得而知了。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虛榮感,甚至連乞丐都不愿受嗟來之食,因為太傷自尊、太沒面子,更何況是原本地位相當,平起平坐的同事。但很多人卻總愛掃別人的的興――當面令同事面子難保,以致當面撕破臉皮,因小失大。
縱使別人犯錯,而我們是對的,如果沒有為別人保留面子就會毀了一個人。
“紅人”原本是“俗人”
永遠不要同“紅人”爭道,那些人都是魔鬼。
――一位父親給兒子的忠告
幾乎所有的上班族都有過這樣的牢騷和困惑:瞧××那小子,典型一個“哈巴狗”,見了上司那副點頭哈腰的丑態,實在讓人看不慣,可這樣的人又偏偏“紅極一時”,這世界怎么就總是“小人得勢”?我到底要不要與上司的“紅人”斗?不斗吧,他實在是仗勢欺人,顯得自家懦弱;斗吧,又怕自己丟官棄職,得不償失。真是左右為難,大傷腦筋。
1996年最得人心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引起了千千萬萬觀眾的共嗚,很多人都深感在戲中找到了自己的種種“心酸”體會,看到了自己升遷路上的艱辛和無奈。雖說劉羅鍋的時代早已煙消云散了,但今天這個社會里,象乾隆那樣的領導又何嘗少見,即便再精明能干、剛愎自用,卻仍然喜歡聽奉承話,喜歡有人能替他在做了些“有失身份”或“影響形象”的小事之后,大唱贊歌,大拍馬屁。而這種本事又并非人人都有。可悲的是,每個組織里到底還能找到這種“奇才”;可嘆的是,逢迎拍馬如和?的人卻偏偏官運亨通,這些人最精通怎樣才能成為上司的心腹。
一位苦心經營卻始終在官場上毫無建樹的父親在退休的那一天忠告他的兒子:“永道不要和紅人爭道,那些人都是魔鬼。”
然而劉羅鍋卻在劇中與和?斗了一輩子,思恩怨怨、沉沉浮浮,其間的復雜與微妙又豈是一句簡單的“好人斗壞人、好人必勝,壞人必敗”所能注釋得清的?
其實“紅人”原本是常人,更是俗人。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領導的心腹,則定然是有其過人之處,同這樣的同事相處,一味退讓或一味攻擊都不是上策,最聰明的辦法應該是在吸收。欣賞對方優點的前提下與其推心置腹的交流、溝通。體諒對方的苦衷也是各種溝通的關鍵。試想:這些紅人通常沒有自我,靠著卑躬屈膝,謹慎做事過日子,辟如和?大人,也屬實是不容易的。
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心腹紅人”們通常是“心”思細、“心”機重,和他們講話得多點心眼。最好只是守著自己的專業和工作本分來說,只談事不談人。而且心腹的“腹”事實很小,絕沒有“宰相肚里能撐船”那種大度和雅量。因此任何帶刺的話千萬別說,否則對方定會記仇,弄不好違會放支暗箭傷害你。“心腹”、“紅人”多半都長了一雙四面八方都環顧得到的利眼,往往能抓住細節不放,喜歡從雞蛋里挑骨頭。所以多談些天馬行空、救國救民的言詞,而少講細節、少談個人。這樣才不至于留下話柄,被“紅人”抓了小辮子。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尤其是適用于與紅人交往的情勢中,必竟他的權力是依附在某個上司身上,而這個上司又未必能一直有權有勢,更未必只他一個紅人,一直單單信賴他,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一旦大樹轟然倒地,昔日“紅人”不再受寵,那么與他交往過密的人豈不要連帶遭殃?何況紅人一般都手快腳快,動作麻利,若我們搞得比他還快,則定會招忌,恐怕還是拙嘴笨舌,行動謹慎些為妙。
那么到底要不要和“紅人”斗呢?恐怕首先要看你是不是“劉羅鍋”,有沒有那過人的才智和生來就“身彎心不彎”的本事。然后還要看你的上司是否比“乾隆”更正直,有無可能做到“親賢臣、遠小人”?第三還要想一下與“紅人”爭道是為大局,為工作好,還是僅僅想為自己出口怨氣。否則,就不必吃力不討好,自費心機了。
幫人就是幫自己
天底下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影響別人,就是想到別人的需要,然后熱情地幫助別人,滿足他們的需要。
――(法)盧梭
查爾斯是紐約一家大銀行的秘書,奉命寫一篇有關欲吞并另一小銀行的可行性報告,但事關機密,他知道只有一個人可以幫助他擁有他非常需的那些資料――那人曾在那家銀行效力了十幾年,不久前他們變成了同事。于是查爾斯找到了這位同事,請他幫忙。當他走進這位叫做威廉?華特爾的同事的辦公室時,華特爾先生正在接電話,并且很為難地說:“親愛的,這些天實在沒什么好郵票帶給你了。”
“我在為我那12歲的兒子搜集郵票。”華特爾解釋道。
查爾斯說明了他的來意,開始提出問題。但也許是華特爾對他過去的組織感情頗深吧,竟不很愿意合作。因此說話含糊、概括、模棱兩可。他不想把心里的話說出來,無論怎樣好言相勸都沒有效果。這次見面的時間很短,沒有達到實際目的。
起初查爾斯很是著急,不知該怎么辦才好。情急之中突然想起華特爾為他兒子搜集郵票的事情……并也想起他的一個朋友在航空公司工作,一度喜歡搜集世界各地的郵票……
第二天一早,查爾斯帶了一些以一頓法式大餐為代價換來的精美郵票,坐到了華特爾的辦公桌前――他滿臉帶著笑意,客氣得很。“我的喬治將會喜歡這些,”他不停地說,一面撫弄著那些郵票。“瞧這張,這是一張無價之寶。”
于是他們花了一個小時談論郵票,瞧瞧他兒子的照片,然后他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把查爾斯所想要知道的資料都說了出來――查爾斯甚至都沒有提議他那么做,他把他所知道的,全都說了出來。而且還當即打電話給他以前的一些同事,把一些事實、數字、報告和信件中的相關內容,全部告訴了查爾斯。“幫人最終幫自己”,這成了查爾斯后來一直信奉不疑的真理。
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間免不了互相幫幫忙。平常我們總說“助人為樂,”但是在辦公室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怎樣助人為樂才能真正既幫了別人的忙又幫了自己的忙呢?
當一個同事請你提意見,如何是好呢?諸如“你認為我的工作態度不對嗎?”“是不是我不該以那種方式處理同老安的矛盾!”這些問題當然都不易處理,卻也給了你一個幫助對方進步和表現氣度的機會。最愚蠢的回答就是直接答“是”或“不是”,而應有一些建設性,也就是說你應該提議一個可行辦法而不會被誤為批評。因為要是你的答案不能令對方暢快,他肯定不會接受你的意見,甚至認為你是敷衍他,白白辜負了他對你的信任。正確的做法是,告訴你的同事,如果換了是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為什么?例如他因為未能準時預備開會用的文件,遭到領導責備,就應婉轉開解他;“大家誰都知道李主任那人認真得很,所以我替他做事永遠都是以最快的時間去完成,并且認真得很,使他知道我的確已經盡力去符合他的要求了。”千萬不要跟著附和,指責對方或其他領導的錯處!“李主任真是過份,你也只能按他的擺布去做了。”這樣無異于火上澆油,對同事,對他的領導,甚至你自己,肯定都沒好處,那又何苦為之呢?
當然,要表示你的關切,這跟其它人際關系一樣,必須是誠摯的。這不僅使得付出關切的人有些成果,接收這種關切的人也是一樣。它是條雙向道,當事人雙方都會受益。
努力學會為別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時間、精力和誠心誠意為別人設想的事情,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幫助。
中國有句古話:“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往往有時候一些原本并沒有在意回報的幫助,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幸運。
笑臉不會遭耳光
沒有人會拒好意于千里之外。
――(臺)羅蘭
上班的日子里好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剛剛換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上,總會感到萬分別扭,戰戰兢兢,對很多事情都是既新鮮,又提防,總想盡快磨合,適應新環境,可是一些資深的同事卻是對你帶理不理。甚至在一些事情上還故意跟你做對,使你覺得簡直無所適從,可又別無選擇。誰讓他們是你的同事呢?不跟他們好好合作,討好近乎,今后簡直難以工作。
該如何面對這種處境呢?最好不要再寄希望于對方向你伸出援手,哪怕自己多辛苦些,延長點工作時間,也不要想盡辦法要求對方的幫忙,否則弄不好還會弄巧成拙,徒添煩惱。
另外,在未斷定對方是老油條,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人以前,可以嘗試著去了解對方的難言之隱,如能化敵為友,說不定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同時還應們心自問,無法與對方精誠合作的原因,究竟出在對方,還是自己的身上?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負一點責任,去努力營造愉快融洽的氣氛?要知道這些笑臉與人和平相處的技巧,可是日后事業成敗的關鍵。
與同事相交,應本乎誠,當他需要你的意見時,不要使勁給他戴高帽,做無意義的贊嘆;而當他遇到任何工作中的困難時,要盡力而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冷眼旁觀,落井下石,甚至乘人之危;當同事無意中冒犯了你,又忘記或根本沒意識到說聲“Im sorry”時,也應該有一個寬宏、豁達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諒他,日后一旦要有求于你,還要毫不猶豫地幫助他。
那么,明明是自己有理,“為什么還要待他這么好?”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你的同事,你不能夠得理就不饒人,畢竟你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與同事相廝守,你能否從工作中獲得快樂與滿足,是否被人稱為敬業樂業,同事們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試想:“如果清晨你滿懷熱情地沖進辦公室,準備今天大干一場時,竟發現人人對你視若無睹,誰都不愿主動與你說話,更不會有人與你傾吐工作中的苦與樂,你還會有心情好好工作嗎?當然沒有!因為你現只想知道:為什么?
就讓我來告訴你。
首先,是因為當大家趁著上司不在,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你仍然自命清高地寧愿去做自己的工作,從來不走過去參與其中,開上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或談些家務瑣事。
其次,是因為你很不負責地隨便把同事告訴你的話轉告了上司,大家豈能不提防你?
還有,你忘了,經常有同事在你面前有意無意地表示自己有多能干,有多受上司的寵幸,你不但從不稱贊,祝賀他們,還總是顯出一副不以為然并頗帶妒忌的樣子。
再有……
同事,同事,要的就是相互合作,共同做事,而要合作愉快,就貴在和善、真誠,如果始終心存芥蒂,又寸利不讓,就只會最終弄得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小王和小李大學畢業后分到了同一家單位,同一個科室的同一個辦公室,兩年來一直焦不離贊,贊不離焦,協作搞了許多工作,是一對“黃金搭擋”,領導對他二人都十分滿意。可不久前上邊公布的升職名單里卻只有小李而沒有小王。從平起平坐,不相伯仲的同事、搭擋,到突然地位忽變,一個要服從另一個的上下級的關系,實在今小王心中憤憤難平,仿佛一盆冷水澆達全身。見了小李不僅別扭起來,而且越想越不服氣,再加上其它同事的同情和“關心”,令小王痛苦之極,繼而就是對小李的一股明顯的敵意。
對此小李并非全無知曉,卻并沒有在意小王的敵視情緒,甚至一些冷嘲熱諷,對同事們的恭賀和夸贊也表現得極為冷淡,到處散播“其實小王工作能力比我強,只是不善表現自己,才讓我得了這個便宜”的輿論。并且在工作中還像以前那樣,該干什么都搶著干了,而且還不時客氣地問小王是否需要他幫忙。
所有這一切都令小王十分感動,也終于服氣了領導為什么就沒看上他,也許就是沒有這個度量和胸懷吧!于是滿腔的憤慨和不平都漸漸消退,自己也終于得到了平衡。兩人的關系又回到了當初的友好、和諧狀態,后來才知道竟然有人還曾想借此事無中生有,離間他倆的關系,以達到個人目的,真是好險。
巴掌不打笑臉,多以笑臉待人就能贏得友誼、理解和發展,化干戈為玉帛。“沒有人喜歡挨耳光,沒有人會拒好意于千里之外,”這話真是再英明不過了。 (來源:孫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