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諸葛亮的“識人七法” 可謂是在觀人方面操作性很強的方法: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是通過考察一個人對大是大非的態度,而看此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這是用人和交友的先決條件。
二、至于能力,可以“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也就是和一個人就一些相關的爭論性話題進行爭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機敏反應能力及其心境是否開闊。
三、管理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權與深潛:給予你足夠的權限,讓你有廣闊的活動空間,但暗地里監督你工作的辦事過程,一看其處理事情的能力,二看其對待工作的態度,一旦偏離工作軌道,對公司可能造成較為重大的負面影響或損失時好及時出手予以糾正或制止。
四、在有關人的面具理論中有這么一種觀點,就是人在很多場合都帶著面具,因此很難“識廬山之真面目”,那怎么讓他摘下這個假面具呢?諸葛亮提出“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即與人喝酒并勸酒,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性。俗話說“酒后吐真言”,這時他說的往往就是他的真心話。
五、再有就是“臨之以利而觀其廉”,觀察一個人或管理你的下屬,你需要給他制造很多可以貪小便宜的地方,看他是否清廉,并分析其貪小便宜的地方,確實為生活所迫的,你需要暗地里給予幫助解決,并長期觀察;否則,這種人需要謹慎地使用。畢竟現在的小便宜即使丟失,損失也不算大,但當權限達到一定程度時,說不準哪天他就席卷而逃,那時不管采取怎樣的亡羊補牢措施,都顯得為時已晚,損失必然。
六、至于要考察一個人的信譽程度,不妨用“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的方法,其實這也是一種放權的方式,即交給他一項任務,并詢問其完成的時間。事情完成的時間是他自己定的,你所要做的是暗地里觀察其工作態度,以考察是否在約定時間未能完成任務時的托詞是否是真的如此;否則;就是此人的誠信有問題。當然,即使是與人約會也可看出一二。
七、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其好友而辨其人”,看一個人的底牌,要看他身邊的好友。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應該說他周圍好友的品行決定了其人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