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是善于傾聽了,下一步不妨提高自己說的能力。或許有人經常苦惱于別人總是不好好聽自己的說話,這里面的主要原因正是你自己。?
???語言交流雖然方便迅速,但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很快就消失于無形,被人們所忘記。所以,如何良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如何讓聽眾準確地理解自己的思想,是一個很值得研究和學習的課題。?
???下面列舉了幾個在語言交流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之策。?
l?????????聽眾的態度問題?
聽眾如果沒有以認真的姿態來聽你講話,那么你講多少都是沒用的,得不到良好的反饋。這種情況下,自己如果一味的從最重要的部分開始講起,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或者效果很差,不得不重新再講一遍。對一件事情重復多次的經歷,我想誰都有過,費了很大力氣,效率還不高。這種問題的對策很簡單,就是在說話之前先把自己要說的內容作一個簡單的概括。例如,?
--?今天我們要對今后項目中使用的文檔列表做一個說明。?--?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其一,先拋出題目,可以引起對方的注意力,大家聽你的話的就不會漫不經心,其二,明確了題目之后,建立了一個上下文,有助于大家理解你的話。?
l?????????話語的邏輯難于把握?
????????說完的話,很快也就消失了,不要指望你說的任何東西都會被別人記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話的過程中,聽眾往往對你所說的內容的邏輯關系,前后順序感到迷惑。這種問題的對策就是,承前啟后。說話的過程中,說完一個小題目之后,總結一下剛才說的話,然后再簡單扼要的說明一下下面要說的內容。這有助于聽眾了解你的說話的來龍去脈,并對你現在所說的內容在整體之中的位置有一個良好的把握。?
l?????????沒聽到的內容再也無法彌補?
????這個經驗大家都有,一個不注意,剛才講什么就不知道了。要不然上課老師老是強調認真聽講呢。最簡單的對策就是把自己講話內容里面重要的部分不斷的重復,多給聽眾理解你的機會,也是為了自己好。?
上面列舉了幾個說話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下面談一談在談話交流中比較實用的一些技巧?
l?????????重復對方的話?
重復對方的話,意思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提示對方希望對方能把這部分再詳細說明或者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說明。舉個例子,對方說?
這部分內容比較重要。?
如果你不明白為什么重要,不妨說一句,這部分是么??
這時候,對方就會將話題深入下去,解釋為什么重要了。?
l?????????總結對方的話?
????談話的過程中在適當的時機對對方的話進行總結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不僅可以明確論點和主張,也有利于對方了解自己的話是不是被你正?
確地理解了。?
?????例如,?
我想您說的是不是這么一回事。?
????????您看我這么理解行么??
??????等等。?
l?????????用沉默來讓對方發話或者做決斷?
沉默是金,談話中的沉默表達出的是更為復雜豐富的內容。持續一段時間的沉默,會讓對方意識到是該自己說些什么的時候了。沉默的好處是,讓對方自己來決定作什么,而不是通過詢問來強制對方作出反應,往往不會引起反感。?
l???????????說話之前想象一下對方的反應?
?????????想象一下,寫完報告書后,自己總要再看一邊,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的錯誤,排版的錯誤。可是,對于說話,我們往往就沒有那么多耐心了。不過,為了事后不后悔,在說話之前我們應該想象一下對方的反應。?
l???????????不說“不“?
??????????對方表述了自己的意見后,如果與自己的想法不同,一般來講有三種回答的方式,雖然傳達的是同樣的內容和意思,但是傳達的方式不一樣,給人的印象也是不一樣的。?
1.?直接說不。?
這是最直接的說法,直接表明了彼此立場的不同。?
2.??Yes,but?
這種說法的意思就是,我仔細傾聽了你的意見,但是我還是主張自己的意見是正確地。?
3.?Yes,and?
???????這種說法的意思是在充分尊重對方的意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
??
舉個例子來說,?
對方說,能不能再快點完成??
你的回答有三種方式。?
n?????????不,再不能快了。?
n?????????我明白你想讓我們快點完成,可是為了保證質量,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
n?????????是呀,確實需要快點完成,正因為這樣,這塊的工作才需要充足的時間來保證做好。?
??
上述的第三個方式應該是比較聰明的回答方式。為什么呢?意見的交流都是建立在有共同的利益的基礎之上的,反過來說,沒有共同的利益,也就沒有交流的必要了。所以,交流的過程中不要讓意見對立起來(就是直接說?NO?的做法),而是盡量的求同存異,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交流的目的也是為了雙贏,而不是為了讓自己去說服別人。找到一個雙方都認同的基點,之后的工作會更好的進行
馬嘉楠
jianan.ma@gmail.com
posted on 2006-08-28 11:21
馬嘉楠 閱讀(306)
評論(0)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