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今譯:所以說,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其次是因勢利導,再次是施加教誨,再
次是用行政手段來規范,最不可取的是與其爭執。
評論:此為道家之精義,強調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善擇人任時而不與人爭。
原文: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今譯:所以說,要靠農民種地才能有飯吃;要靠虞官、獵戶、漁民從水澤山林中
提供產品;要靠工匠制作器物、修建宮室;要靠商人貿易使得貨物流通。
評論:這里農虞工商是并重的。商而通之實為畫龍點睛之筆。設封建帝王誠循此
道,則吾國必也為當世之列強矣!唉哉千百年來重農輕商,迄今方醒。
原文: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
今譯:商品賤極即為返貴之征兆,貴即又為返賤之征兆。
評論:誰道供求關系、價值規律為西人所發現?差矣!首創者其華人歟!
原文: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今譯:貧富的道理,富者沒有人白白給予他財富,貧者也沒有人奪取他的財富,
總是勤巧者往往財富有余,拙惰者大多衣食不足。
評論:大氣磅礴、開宗明義!強調后天、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很客觀。
原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今譯:此句之意,勿庸贅言。看似簡單,實際深刻!
原文: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
今譯:懂得打仗才善于戰備,了解市場需求才算真正知道貨物。
評注:尊重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以銷定產。市場經濟的鼻祖亦中國人也!
原文: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
今譯:大旱之時,多買船只;大澇之時,多置車輛。
評注:史家多一司馬,商家少一巨富。太史公若從商,必也良賈。然而,還是一
部史記數千年哺育炎黃子孫。可見還是文化的、精神的東西更具生命力。
誠如韋應物言: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強!
原文:論其有余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今譯:分析市場之供需情況,則可知物價之高低。貨物貴到一定程度則會便宜,
便宜到一定程度則又會漲價。在高價點毫不吝惜地出手,在低價點如取珠
玉一般地吸籌。資金要象流水樣的周轉。
評注:精辟之極,無可復加!各位自己理解吧!
原文: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今譯:“賤取如珠玉”即像重視珠玉那樣重視降價的物品,在物價便宜時,要大
量收進盡量存貯起來。“貴出如糞土”即像拋棄糞土那樣毫不可惜地拋出,
等到漲價之后,就盡量賣出。這樣財富才能象流水一樣流通。其實這也是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所隱含的真實道理。
原文:夫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而富者必用奇勝。
今譯:節衣縮時、賣氣力干活,這是做生意發財的正道。但大富之人必然是出奇
制勝的。
評論:切入點的高低,思路的科學與否,預見的準確程度等等。智慧經濟,知識
經濟。
原文: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
今譯:致富沒有固定的職業,財貨沒有固定的主人。有才有能者能聚斂財富,不
肖無能之輩則會敗家丟財。
評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立足本職,愛崗敬業,這是有所作為的基礎。
盡管千里冰封
依然擁有晴空
你我共同品味JAVA的濃香.
posted on 2007-11-14 13:48
千里冰封 閱讀(675)
評論(1)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非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