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10-20 14:12
瘋狂 閱讀(559)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項目管理
在一個產品成功的面世,并且得到大家的承認,背后也有一串‘故事’呢,這些‘故事’由產品定義、需求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市場等等組成。其中需求分析在整個產品體系當中首先起到的就是一個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它是將用戶的希望和要求通過語言轉換成程序人員能識別的語句,這樣希望才會在最終產品中得以體現。
準備做一個產品,首先要了解用戶的希望和要求,這也就是所謂的‘用戶調研’所要做的工作。需求分析人員就是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在理解客戶的要求的基礎上,將之轉變成一種程序人員識別的文檔。下邊說一下用戶調研需要注意的幾點:
首先,要選好調研對象。調研對象的選擇要有代表性,最好能選某個區域里的典型行業,具有行業特色,這樣才不會片面,至于客戶的選擇,可以找當地的代理商進行了解后再確定,或是通過市場調研過濾后進行選擇。
其次,要深刻挖掘用戶需求。在找好調研對象后,要對其行業背景進行了解,然后根據需要制定調研計劃,最好能寫一個比較細致的調研目標,這樣去了才會有的放矢,不至于太盲目。可以針對客戶的行業特色,引導用戶說出盡量多的業務場景,并做好記錄;另外還要收集一些用戶的業務數據及資料,帶回以備研究。
再次,要有一定量的客戶調研,避免片面性。在做一個產品要盡量多的了解客戶實際需求,為了避免片面性,同一行業最好多找幾家;針對不同區域,客戶需求可能不同,對于做產品,要滿足大部分客戶需求,就要找不同區域進行調研,這樣產品才會相對全面,市場覆蓋率才會廣。
剛說的是做產品之前調研很重要,但在需求分析階段,也可以有針對性去調研,針對某個問題或某些問題,找相關領域客戶進行詳細了解,這樣分析出來的需求會更接近用戶的真實要求。
調研完成之后,在理解用戶真正需求的基礎上,就要將調研內容形成報告,以備對其進行詳細分析,轉化為程序員可閱讀性文檔(業務需求文檔),由于各公司風格不同,可能要求會不同,不論哪種,只要寫出來后續環節的人員可以看懂即可。另外在此想提一下的是,由于產品劃分模塊的不同,可能會有一些公共的東東,這些東東最好是先出具,然后再出各業務需求,這樣不至于重復勞動,也會為后期的變更打下好的基礎,減少變更量。另外在做產品需求分析過程中,還要‘取長補短’,顧名思義就是要學習友商產品的長處。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aiunong/archive/2009/03/26/40281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