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Flyingis
??? 在校園里我已經度過了第二十四個年頭,一直還沒有機會踏入到社會中去經歷工作的鍛煉。在大學校園里六年,我感受的是學術的氛圍,學習的是做學問的方法。只是在碩士期間參與導師的一個橫向項目,讓我第一次有機會在實際工程項目中施展拳腳,也親身感受到了學術與項目工作之間的差異。
??? 做學術和實際工作有一些共同點,它們都需要有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都需要循序漸進不斷積累,它們對參與者態度的要求是一致的。并且都需要有良好的合作團隊來使得大家共同提高,事半功倍。但是它們又存在太多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 學術上對理論強調的比較多,任何發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論文,沒有厚實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根本不可能發表,即使是在Nature&Science上發表的原創性論文,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因此,做學術需要看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在前人的基礎上做研究。工作側重的是實際工作經驗,和完成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老板基本不會過問你采用什么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他需要了解的是你能否達到他的目標,需要多長時間,預計完成的效果如何,能否滿足客戶要求等等,有時候碰到一個難點可能有多種方法來解決,當技術人員所具備的技術并不是最高效的方法,但也能解決問題,如果基本不影響結果往往會采用自己所熟悉的方法來完成,因為客戶他們一般是不怎么太關心中間的技術細節的,但在學術中講究的就是最好,要求的是突破前人的研究成果,否則你的成果只能說是一個應用,而不是創新。
??? 2. 做學術,在中國注重的還是發表的文章,期刊的質量越高越好,這種評判一個人學術水平的高低既合理,但又存在問題。合理體現在,一篇高質量或至少是自己精心研究完成的論文,代表的是自己研究的精華,垃圾論文不說,寫一篇好的論文其實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理學的學科,一篇短短的萬字不到的論文,需要你閱讀的可能是百萬字的文獻,以及對文獻的思考,再加上自己在該領域的實際工作的提煉,文字、排版、制圖、分析、投稿、修改,每個過程都不省事,在SCI特別是外文的SCI上發表一篇文章的確是自己的精心之作。但其中存在的問題,就是急功近利的人太多,不僅是在實際工作中,在學術上浮躁的人也太多太多,使得現在國內垃圾刊物靠論文賺錢,一般的核心期刊靠專輯來盈利,并靠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85、973重大項目支撐的論文撐門面,減少了對學術本質的專注,使得學術領域也漸漸成為了中國最腐敗的領域之一。做項目,注重的是最后的運行效果能否滿足客戶需要,中間的過程和技術框架只是項目完成報告中的例行公事,只要軟件能夠運行起來,并在功能、效率、安全、界面上都符合要求,用.net還是Java,用WebWork還是JSF其實都是次要的了,更不用去過多的考慮我采用的技術在理論上是否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了,關鍵還是結果。工作中,當然也逃不掉浮躁之風,特別是政府的政績工程項目,往往是爛掉不能用的。
??? 3. 做學術,從理論上說,在某些領域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支持,當自己研究成果出來了就可以名利雙收,這樣的學者在國外可能更多一些。做項目工作,沒有錢是肯定不行的,否則怎么能讓這么多員工安家樂業,只有資金才能創造好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人才。
??? 前段時間忙自己的畢業論文,確實讓我著急了幾天,因為自己兩年畢業時間比較倉促,論文的題目和自己先前做的項目又沒有任何關系,只能從一個應用的角度,加上一些理論經驗的支撐,完成了論文,碩士論文總共所花的時間是一個半月,真正緊張從早到晚忙論文的時間是半個月,自己不是貶低自己論文的水平,至少能夠符合現在對碩士論文的要求,但我知道自己能做的更好,并且能好不少,如果我有一個更好的平臺,自己所做的項目能支撐自己的論文。還好我完成了論文,我之前的項目經驗也讓我在找工作的時候沒有碰到什么困難,但看著BlogJava上眾多高手對技術的癡迷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有時我在想我在學校里獲得了什么,一點項目經驗和一個學位證,但兩者根本就是脫離的,在我們這批學生中,我還算是比較幸運的,那其他的人怎么辦呢?因此才會出現現在企業招人難,但學生也過剩的問題,看到這兩天BlogJava中也有
對企業招人的討論
。一位博士對我說過,在碩士、博士階段,如果學術上沒有什么成就,你獲得的就是交際層面的提高、擴大,還有一個學位證,同學資源的確是寶貴的,學位證,在中國有還是比沒有好,他說的沒錯。
???
當然,不是所有的畢業生都是能力差的,出色的也不少,可以這樣說,只要是在大學里認真做過事情,學習過知識的人,找工作都不難。文中所說的,只是作者自身的一些感受。馬上就要奔赴工作崗位了,從學術轉到工作,對我來說應該問題不大,但自己已經開始感覺到壓力,踏實工作是我現在唯一能想到的事情。
??? 忘了一件事,今天六一,這節日早已不屬于我們,但祝愿博客園中已成為父母的程序員的寶寶們節日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