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印度教神話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創造者。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
。
濕婆:印度三大神的第三位。又叫“西哇”。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是象征“昌盛”和“吉兆”的神。同時又象征“毀滅”,是起死回生之神。一般被視為“破壞神”。同時他也是生殖之神,傳到中國后與藏教密宗中的大歡喜菩薩互相影響。有時也被人塑成一面目猙獰的怒漢和一極美女子交合的形象。濕婆表現憤怒的一面傳入日本后,作為大黑天十分聞名,是武士和浪人的保護神。
毗濕奴:三大主神之一,與前兩者并稱為三聯神。稱謂極多,有一千種以上,常見的為“那羅衍”,“世界之主”等。
因陀羅:雷電之神,眾神之首,后成為天王。被佛教吸收后又叫“帝釋天”,為善見城城主。
吉祥天:即拉克什密。被稱為毗濕奴的妻子。在最古老的神話中與大梵天,俱毗羅,因陀羅聯系在一起,是佛教的護法天王。是毗沙天門王之妹,號稱“功德天王”。毗沙天王是北方天王,是財富之神,勝利,護法之神。
釋迦: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相傳為印度北部小國王子,后舍棄家庭,權位,獨自出走。七年后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又被稱為大日如來。佛教中最為崇高的神,曾降伏過中國的戰斗之神齊天大圣。
天龍八部:即八部眾,說法見于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曾提到過:“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即帝釋天為首的天神。天神的壽命也會完結,這是因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無常。天神臨死前會出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出汗,不樂本位”這五種征兆,也就是所謂的“天人五哀”。
阿修羅:阿修羅是與天對立的一族。他們非常好戰,男的極丑,女的極美。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有美食而無美女。雙方常因此而互相爭斗,場面十分慘烈。“修羅場”的說法即從此來。阿修羅一族被視為戰神,他還有個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龍:龍無論在東西方神話,還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個非常歡迎的角色。以其獨特的外形,強大的力量備受青睞。可以說一說到奇幻,人們就會想到龍,龍幾乎成了奇幻文學的代表。東西方的龍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頭部特征,善飛翔,會從嘴中吐出物質攻擊等。這些驚人的巧合讓人忍不住懷疑是否以前有此一類生物存在。龍的記載在我國由來以久,大量詳實,準確,生動的記錄貫穿著整個古代正史,有紀可考的記錄最后見于民國初年,讓人十分迷惑。但天龍八部中的龍其實說的是一種大蟒蛇。
乾達婆:擁有黃金之翼半人半鳥的精靈。天界的音樂家。
迦樓羅:中國人很熟悉的一種大鳥,傳入中國后演變成了金翅大鵬鳥。原型是種翅有種種莊嚴寶色的神鳥,一天吞噬一條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哪來這么多龍讓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后又從火焰中復活,鳳凰重生的傳說即來源于此。
其他有代表性的神
巴爾:又名巴盧爾或巴卡爾,出現在不同神話中,名稱也不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的主神,掌管雷電和農牧,生殖。也是死而復生之神。與兄長穆圖是死敵。起先是善神,后在基督教義中被視為邪神。在《暗黑破壞神二》中登場,被視為毀滅之王。
穆圖:也名莫特。死神,冥界之神,混沌之神,干旱和歉收之神。是巴爾的兄長和主要對手。出自閃米特族神話。
阿卡特拉姆:凱爾特神話中的勇敢之神,達努神族努阿達的別名。曾與邪神巴爾殊死作戰。
須佐之男:日本神話中最早的大神依邪那歧三子女中的最幼者,另兩為就是日本最高神天照大神,和月讀了。他全名為素盞鳴尊,亂暴之神,因其狂暴的性格而被視為破壞神。他斬殺了八歧大蛇,成為神話中的英雄。
伊希斯:埃及神話中神力非凡的巫師,被視為魔法的始祖。
塞特:出自埃及神話,希臘人稱之為緹豐,為惡靈的化身,永遠與善良作對。傳說他曾化身黑豬,每月攻擊啖食月亮。
哈奴曼:印度版孫悟空,是印度神話中的神猴。風神和母猴所生之子。在英雄敘事詩《羅摩衍那》中登場成為幫助羅摩王子的好幫手。他聰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于騰云駕霧,變幻形象和大小(還說不是孫悟空?),多次救助羅摩王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塞克爾:埃及神話中的死者之神。以鷹頭木乃伊的形象出現,傳說為冥界的判官,常用一架天平來稱量死者的心臟,以決定他的待遇。在古埃及法老陵墓中的壁畫上大量出現,在羅。斯托神廟中被膜拜。
posted on 2005-01-23 19:08
小毅 閱讀(610)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隨見隨想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