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
Fibre Channel:光纖信道,簡寫為FC。一項網絡技術,通過光纖實現的一種基于塊的數據流傳輸方式,傳輸率可達1Gb/秒,多模光纖傳輸距離為500米,單模光纖距離為1千米。光纖信道網絡可配置成交換結構或者冗余環路拓撲結構。該標準由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管理,并有專門機構負責支持工作,像國際信息技術標準委員會(INCITS,即以前的信息技術標準國家委員會)等。
Ficon
Ficon:大型主機光纖連接,由IBM開發的一種主機通道,支持數據傳輸率達1Gb/秒,通過光纖可實現的傳輸距離為10到20千米。
HBA
HBA:主機總線適配器,一種可以插入單機、服務器、大型主機的板卡,通過光纖信道或SCSI連接到單個存儲設備或者存儲網絡上。
JBOD
JBOD:簡單硬盤集群。在一個機架上將幾個硬盤驅動器堆疊一起,作為單個附加設備添加到服務器或大型主機上即構成JBOD。
FCIA
FCIA :Fibre Channel Industry Association,即光纖通道行業協會。這個團體引領光纖通道領域的發展方向并設立標準,該團體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為廠商,系統集成商,開發者,賣家,專業人士和最終用戶服務。
SCSI
SCSI:小型計算機接口。近距離數據傳輸協議(25米或更少),用于服務器和存儲設備(比如磁盤驅動器)相連接。通常SCSI用銅纜進行連接,它的應用最為廣泛且也是電腦和存儲設備連接的最古老方式。因有距離的限制,并缺乏光纖支持,造就SAN的流行。
Interface
Interface:接口是硬盤與主機系統的連接模塊,接口的作用就是將硬盤數據緩存內的數據傳輸到電腦主機內存或其它應用系統中。總得來分,硬盤接口可以分為IDE和SCSI兩大類,而每大類下還可分出多種具體的接口類型,例如經常聽到的ATA/100和Serial ATA就是硬盤的接口類型。不同的接口類型會有不同的最大接口帶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硬盤傳輸數據的快慢。
Head
Head:磁頭。硬盤磁頭是硬盤讀取數據的關鍵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存儲在硬盤盤片上的磁信息轉化為電信號向外傳輸,而它的工作原理則是利用特殊材料的電阻值會隨著磁場變化的原理來讀寫盤片上的數據,磁頭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硬盤盤片的存儲密度。目前比較常用的是GMR(Giant Magneto Resisive)巨磁阻磁頭,GMR磁頭的使用了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這比以前的傳統磁頭和MR(Magneto Resisive)磁阻磁頭更為敏感,相對的磁場變化能引起來大的電阻值變化,從而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 。
Cache
Cache:數據緩存。硬盤數據緩存是硬盤與外部總線交換數據的場所,當磁頭從硬盤盤片上將磁記錄轉化為電信號時,硬盤會臨時性地將數據暫存到數據緩存內,當數據緩存內的暫存數據傳輸完畢后,硬盤會清空緩存,然后再進行下一次的填充與清空。這個填充、清空和再填充的周期與主機系統總線周期一致。原來硬盤數據緩存多采用EDO DRAM,而現在一般以SDRAM為主,根據數據寫入方式的不同,數據緩存有寫通式和回寫式兩種。
Average Seek Time
Average Seek Time: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硬盤磁頭移動至指定磁道查找相應目標數據所用的時間,它是描述硬盤讀取數據能力的關鍵標志之一,單位為ms(毫秒)。當硬盤單碟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將減少,從而可以減小平均尋道時間,加快硬盤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