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陳奕迅有首歌叫做“十年”,今天蹲在廁所看itouch的ebook翻到了“背包十年”,而最近搬到的新辦公地點,其實是十年前我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工作地(雖然只呆1個月就集體搬遷了)
3月8號,其實本來這個日子不關我事,但其實又是那么巧,對我來說卻有點特殊,工作10年(算上實習),進入阿里5年(阿里花名冊上是3月10號,其實8號是周五,加上正好是個節日,就...)
2001年3月8號,被我上鋪的同學帶去一家比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面試實習,結果立馬過了,不過算上我們兩個實習的,一共三個人。就這樣我開始了我計算機系的第一份工作,做網線,裝操作系統,搞搞簡單的網站頁面維護。
半年的實習很快就過去了,01年就業形勢一片大好,當時互聯網企業不多,多的還是通信行業(華為,中興),我老媽在國企,硬要我去面試一把,那就去吧,抱著絕對不去國企,絕對不去老媽在的公司,穿的隨隨便便的就去了,結果,加入了這家公司?因為這個面試我的人,也就是后面我跟隨了4年多的老板,給了我很多的空間和機會,同時也讓我這個毛頭小伙子真的知道什么叫做做技術。
也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怎么的?在國企要晉升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老大不升職你是沒機會升職的,而我的直接上司都沒有升職,但陸續離職,因此我就慢慢往上走,在技術上有了更多的機會。但別人走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公司其實一路在下滑,老板再好,也難以掩飾他的無力(我一直認為好的老大一定是能夠扛的起責任的人),最后在流失率80%的情況下,我選擇離開,而此時我卻投了自己毫不知道干什么的一家公司:阿里巴巴。
第一次被阿里面試,過了,但是工作部門的職責不是我想做的(主要是后臺維護),因此拒絕繼續觀望。于此同時一些較好的移動通信公司也有不少機會,未來老婆和家長也希望我去這些可以養老的公司,不過自己想在30歲前繼續挑戰自己。這時候阿里又一次找我去面試,這次是一個做平臺的部門,最后也就是演變成為阿里軟件的部門,當時做CRM系統,聽完他們在干的事,就記住了一個詞:work at alibaba,好吧,那就來吧,雖然這句話是說我們要建立這么一個平臺,當時聽到平臺的思想其實算滿先進了,后面的兩年才會有SAAS的想法。
一切歸零,我又是一個最低級的coder了,前面近5年的工作經驗隨風而逝了,delphi轉變成java。做了不到半年,被調去做阿里軟件創業項目,當時負責最基礎的用配置搭建應用。(比coder還低級一些,你只需要配置,代碼別人寫)每天工作到很晚,沒有啥技術含量,也不受重視,有空就在找機會是否可以換公司。(此時1年多)也許行情不好,找不到什么合適的,于是安心工作,深入平臺自己研究,解決配置問題,而不去依賴于那幾個“高級”的平臺架構師。結果就是,我被收編為平臺架構師,同時負責平臺基礎部分的重構和新技術的預研。
一切有了新的起點,阿里軟件后面的3年就是不斷追求技術的三年。為了賺點稿費,就寫點小技術文章,然后再貼到博客上,最后受不了對文章字數版面的要求,以及2個月的靜默期,直接就寫在博客上,再也不去投稿了,漸漸地把博客做了起來,也有朋友愿意看和關注博客了,認識了很多朋友,包括后來一起在淘寶共事的一些大牛。
09年,阿里軟件分拆,擁抱變化的我,此時有些茫然,但經過3年技術路的我,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產品,讓技術能夠產生價值,在交接阿軟工作后,毅然的離開了阿里云到了淘寶,繼續開放平臺的路。
10,11,融入了淘寶的血液,在這里體會到了技術人員的坦誠和互敬,雖然平臺成敗取決于技術,但自己依然堅持做一個產品,用技術改變和創造價值。
輕描淡寫的說了這10年,一個程序員最黃金的十年就這樣平淡的過著,出生在平凡的家庭,接受的平凡的教育,有著平凡的經歷,過著平凡的生活,對于平凡的我來說只有一個信仰:自己做選擇,自己堅持走下去。
簡單的寫一點感觸,記錄平凡的十年,送給那些幫助過支持過我曾經的老板:袁博,曾義,菲青。一個人的成長需因材施教,需要空間和機會,當然最后還是自己需要能夠用感激的心去積極面對所有的機會。
還有15分鐘就過0點了,今天用我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度過這個點,Coding。最后覺得很適合現在心情的歌曲:亡命之徒(縱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