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聽了一節課就提早回來了,周五身體不好也就沒有去公司,也沒有寫關于第二天的一些所見所聞,其實第一天的啟發也并非完全是參加了大會的感觸,只是正好和自己目標有些碰撞,感覺還有一些可寫的。第二日,早晨的內容其實昨天已經也略有所聞,但是可能更為詳細一些,下午的內容就基本沒怎么聽了,因為唯一一個感覺還算是比較務實的課堂連載給我的感覺就是“空”,也可能是因為時間都只有一個小時,所以基本那些演講人翻翻ppt
就來不及了,也沒什么可以細致的解答的,而提問的同學聽來聽去就是問一個問題:“實施SOA
怎么做?”老師能給的一個答案就是“不同的情況又不同的處理辦法吧”。既然寫了,那么還是流水的記錄一下這一天的所見所聞。
早晨還是主題演講,和昨天一樣,也是技術+實踐。一共分成了五部分:1.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企業社會計算與業務流程管理。2.中國生活網項目介紹。3.極速虛擬化。4.東軟的演講。5.BEA咨詢副總裁的實施創新。這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還是有一些其啟發的內容,因此最后介紹一下。
中國生活網,東軟的演講就像給我blog留言的一個同樣去了BEA2007的朋友說的一樣,商業推廣大于技術創新推廣。
極速虛擬化主要介紹的是BEA和VMWare公司合作的一種應用服務部署模式,將原來的服務器+OS+VM+WEBContainer+App改變成為服務器+LiquidVM+WLS-VE+App,省略了原來的OS,同時通過虛擬層的優化,將硬件服務器由單機獨立部署,轉變成為硬件資源池,軟件負載均衡動態部署應用,提高服務器的利用率,將軟件抽象出來與底層硬件分離。由于這部分內容和底層硬件優化比較緊密,和上層軟件架構不是很相關,因此對我來說能夠實踐的機會比較少。
BEA咨詢副總裁講的實施創新,一開始就以當前最為火熱的幾個web2.0的網站作為切入點,講述了一下這些網站成功就是在與創新,后面就是推廣性的介紹了一下當前互聯網應用的情況,并沒有提到如何去創新。赫赫,不過如果說出來了,就不叫作創新了,創新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商業嗅覺,當有了技術的支持以后,如何變技術為社會價值,并將其社會價值最大化,那就依賴于個人創新能力體現了。
最后談談上午第一個主題演講: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企業社會計算與業務流程管理。這個主題其實針對的客戶群應該不是類似于我這樣的應用平臺開發架構師,而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IT技術經理。這部分內容其實應該是涉及到了SOA的應用,將SOA+Web2.0結合應用到了企業級信息管理中。不過同一本佛經,不同的和尚悟出的道理也是不同的,給出下面幾個重點詞,做一下解釋和自己的一些分享(這里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主題中的一些關鍵內容)。
Key point:資產管理的演變
Detail:企業的資產管理由Capital的管理àInformation管理àInteraction管理。其實第一步就是我們過去說的最原始的ERP風潮的進化,而第二步其實是在當前Web2.0的啟發下,企業內部管理的再次變革,當然這次變革是跟隨當前互聯網Web2.0的技術變革而產生的。一個領域的變革,能夠啟發另一個領域的變革。當企業內部由有形資產比例占據絕對優勢逐漸轉變成為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占據絕對優勢以后,企業管理的手段以及方式都將作很大的改變,而一個企業和一個互聯網應用一樣,如果想要不斷發展,那么就不能僅僅依靠兩三個管理者的智慧,而是要依靠企業員工所構筑的企業內社會網絡來不斷提供新鮮血液。這點也就是Web2.0的重要特性之一,社區概念和群眾參與。將每一個個體的生產率轉變成為企業生產率。而完成這一點當前能夠采取的有效手段,就是通過SOA+BPM在企業中的實施來達成。構建信息共享網絡(現在可比以前豐富多了,blog,rss,wiki等等,在回來的時候我們幾個還談論了可以構建企業內部的交友社區,解決大齡男女的終身大事問題)。管理的交互策略:將流程,人員,信息提供給每一個企業員工,員工可以參與流程的制定,以及及時反饋企業流程問題。
My option:企業是否需要SOA來完善自身信息化,還是根據各自的情況和財力而定。對我的架構設計來說,其實可以同樣推出這么一個觀念,架構設計需要能夠融入創新,可以靈活擴展,提倡每個開發工程師和架構設計師貢獻idea和solution,這也是SCA的一個亮點和根基所在。
Key point:企業社會計算+BPM+SOA = 提升生產效率
Detail:首先說一下三部分的各自功能。企業社會計算的功能:1.參與者驅動的協作工具。2.社會搜索與專業知識的發現。3.組裝與Mashup(后面會談以下關于Mashup的一些了解)。BPM的功能:1.連接到交互與協作的工具。2.建立專門的協作模型(終端)。3.使企業流程民主化。SOA的功能:1.服務創建與啟用。2.服務的動態發現。3.普遍的安全訪問。這三部分如何提升企業生產率呢?企業社會計算是以用戶為中心,那么個人的智慧就能夠最大限度的貢獻并且提升成為企業智慧。BPM提供了實時業務可視和控制,能夠及時地糾正問題,并且快速做出響應。SOA將活動和數據轉換為可重用和松耦合的服務,提高了業務開發速度,降低了開發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資源。
My option:其實這三點就是昨天BEA對于創世紀平臺的構想,將Web2.0思想+BPM可視化工具+SOA模塊化服務三者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挖掘互聯網應用的價值,提高靈活快速的開發和響應模式,滿足客戶需求,最終達到業務級別的敏捷。說到這兒,其實我發現那么多的概念,思想和規范,最終的目標歸結起來就是阿里巴巴的考核第一條:客戶第一。互聯網應用的客戶就是無數的網民,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如何開發出在這么一個廣闊的客戶群體中能夠長期生存的應用,只能夠不斷地根據用戶反饋來分析,創新,改變,那么應用的設計,開發都需要敏捷。Java世界中,初學者會使用Jdk提供了很多API包,成熟的開發人員可以根據很多開源項目來構建自己所需要的應用。而到了今天,其實需要更高層次的封裝和構建,也就是業務級別的封裝和構建,使得互聯網應用開發能夠基于這些服務組件自由組裝,拼裝出客戶所需要的應用,極端一點說,可能客戶通過一個工具就可以訂制出自己所需要的一個組合應用。用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量體裁衣式的一對一的模式已經不能夠適合這個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可定制化的模版式設計,客戶只需要將自己喜歡的上衣,褲子,帽子搭配好,根據自身尺寸就可以定制到自己喜歡的套裝,快速便捷。有人可能會問,那么大家都穿成一樣豈不是很沒有個性。兩個方面看這個問題:首先看看快餐的啟發,為什么人們那么容易接受快餐?在效率和可用性上如果能夠滿足的情況下,每個月快餐店推出的一款新產品就足以讓現代人覺得有新鮮感。(周日中午和老婆去爸爸媽媽家吃飯,聽到了樓下有喊磨剪刀戧菜刀,爸爸說這也就這邊小鎮上才有的風景了。老婆問,那么城里面刀鈍了怎么辦?赫赫,大家都一個反應,真的不行就換一把唄。)另一個方面就是個性化,其實在SAAS模式下多租戶的個性化也是和重要的一點,我們需要批量定制,同時需要個性化服務,不存在矛盾,如果覺得矛盾了,那么架構設計需要考慮是否能夠有更好的優化。在BEA的不同角色多視圖的演示中,就是展現的這么一點,其實個性化的并不是底層的應用服務,而是在同一層的應用服務池中,用Mashup的方式來結合客戶端的精彩技術構建出豐富多彩的個性化界面,滿足用戶地個性化需求,說到底也就是以業務組件抽象為基礎,多角度展現應用。
上面第二點好像談的越來越與主題無關了,其實本來就是非針對我的課題,我自然就會遐想到其他地方去了。早晨就這么過去了,中午吃過飯,和同事去黃埔江邊逛了一下看看時間尚早,就去了一樓的廠商參展區,昨天晚上也去了一下,不過因為太晚,很多廠商都收拾走了,也沒有太多收獲,今天正好去看看。由于當前比較關心Web Service安全性能方面的問題,因此特意去了BEA的展臺看看是否有收獲,開始看到了BEA的安全介紹展臺,和展臺的朋友聊了一陣,發現大家的角度不同,他主要是側重于用戶鑒權和資源訪問控制這部分的安全策略,BEA對于用戶鑒權和資源訪問控制提供了數據庫設計和對應的API,也沒有仔細了解就轉去了另外地方看看。走了幾步看見了一個BEA的展臺正在給幾個朋友看SOAP消息,這下我就來勁了,馬上走過去看看,果然這個展臺是我想去的展臺,正好那兩個看的人都沒有興趣走開了,我一對一的和工作人員交流,問起了BEA現在對Web Service所采用的安全策略是什么?SAML2.0。性能怎么樣?(因為我這邊作的壓力測試web service在附帶了WS-Security Signature以后對于CPU的消耗高了幾倍)沒做過測試,因為剛剛開發出來一個月。兼容性如何(對于Php,.net)?沒有做過測試。那位工作人員不是負責這個模塊開發的,所以也不是很了解,我請他幫忙到時候給我一些SAML 2的資料,并留了我的card給他,他也很友好的答應給我回復。有一點點的失望,不過畢竟開發人員工作可能都很忙,這種展會都是推廣的多。
轉眼看了看表就到了1點40分了,趕緊去了三樓參加下午的培訓,結果那個教室一早滿員,我只好站在邊上聽,巧的是正好有個人走了,我就安心的座了下來聽,看過BEA World2007的分會場安排的朋友就會知道,其實每一個會場兩天下午安排的都是系列性的講座,也就是每一個會場每天多節課都是相互關聯的,我選擇的這個是比較適合架構師和PM聽的結合概念,設計和實踐的系列講座,所以次次人滿為患,但是今天下午聽了一節課以后,加之昨天下午的兩節,我提早和我同事說還是早點走吧。
就這樣結束了我2天的BEA SOA之旅,慶幸的是還是有不少的收獲,不論是否是大會給我的啟發。前一陣子給自己的blog以及所有的IM都改了一個名字,叫做:做塊石頭沉下去。因為覺得做一個技術人員(個性使然,目標是做一個大P),應該像一塊石頭一樣沉在下面,踏踏實實的做事,經得起成功,也經得起失敗。不過今天早晨跑步的時候又覺得,其實做技術的人,應該做一塊可以浮起來也能夠沉的下去的石頭,去參加這樣的技術大會,就是抱著浮起來的心態,去看看新的世界,接受新的思想,石頭沉的太深太久會被淤泥掩埋,同樣會因為閉塞而止步不前。當然浮起來就是為了去更好的地方沉下去,河流那么大,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
更多分享在我的csdn的blog:http://blog.csdn.net/cenwenchu79
附加:今天早晨還看了關于mashup的兩篇文章,很不錯,也受益匪淺。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webservices/ws-soa-mashups/?S_TACT=105AGX52&S_CM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