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團體票,參加了QCon北京大會第二天的內容。感覺大多數技術網站都有水化和后繼乏力的感覺,原因很簡單,簡單地依靠用戶產生內容是有問題的,專業作者和專職編輯團體才是高質量內容的保障。在這方面,個人覺得INFOQ非常不錯。
說說自己的一些大會感想。
關于話題
第二天的話題是關于網站架構,雖說一直做企業開發,但對網站一直有很高的興趣。網站的訪問量、用戶量是企業應用所無法比擬的。早上趕到已經是九點半,Rod的演講已經開始,非常多的聽眾,走道上全是人。第一次見到真人,但session確實沒給人留下太多的影響,主要還是對springsource當前產品的介紹,其中也提到了ruby企業應用的局限性,明顯是在推grovy。
第二個session是來自eBay的教訓,提到了好幾個原則:水平擴展、垂直擴展、異步、記錄所有錯誤日志、實時性與可用性的取舍等等。非常不錯,都是實戰的總結,但是覺得現場的同聲翻譯有些問題,將可用性翻譯為了可及性。來的晚了,坐最后一排,PPT的字有些多看不清楚,希望INFOQ能盡快提供下載。聽力不好,另外有些概念沒太理解,旁邊的Tin給我講解,其實聽過Tin關于網站結構的一個session,非常好。同時,我在想,關于大會session,我不知道INFOQ是如何確定的,能否和投稿一樣運作呢。
上午最后一個是Agile+CMMi,口音聽起來比較吃力,剛好李默同學招呼吃飯,為下午的session占座,于是一幫人先去吃飯。
下午的話題可以說是非常精彩。先是支付寶程立帶來的SOA治理。我對SOA這個話題一直是不感冒的,我認為僅僅把SOA認為是一種技術架構或實現是很BT的。程立的話題亦由它們產品采用SOA架構展開,這讓我很瞌睡,我認為這個就是程序良好的功能劃分、交互的約定、統一的查找/注冊。不過很快就有了驚喜,話題接著講到了公司架構、組織架構、業務架構、應用架構,以及如何協調這些架構已達到企業的運營目標。這和我的理解比較一致:SOA治理其實并不是采購所謂SOA產品來達到的,它之于公司運營過程類似于敏捷之于軟件開發過程,是一套方法或者說是一套實踐,而BPM管理企業流程則類似于Mingle管理開發流程。話題非常好,也很有作者自己的理解,可惜的是到后面由于時間原因都沒有展開。另外,我覺得前面和后面的內容有些沖突讓人犯暈,如果分開成兩個話題就更好了。程立拿上帝創造世界的7天做比較,后來我提問時也提到:你們支付寶真累啊,一周要工作6天,我們都是雙休日:)
豆瓣和優酷的話題我認為是全天最精彩的話題了。豆瓣按發展歷程依次介紹了豆瓣架構的整個變化過程,優酷則著重強調了架構的簡單性原則,邱丹在演講時不停地強調這一原則,他們的架構是典型的LAMP,感覺是實用性至上。豆瓣則更技術性一些,開發了自己的DoubanDB和DoubanFS,有意思的是它們給每臺服務器都起有一個指環王里的人物名字,這其實也是公司文化的體現。
有道的話題是關于日志分析,介紹的比較簡單,主要是一些對系統概念的介紹,沒有展開。后面提到了他們分析的一些有意思的結果,但是也是很快帶過了,感覺可以再多一些,我們有時候挺需要八卦。
個人覺得對一個好的技術會議來說,話題應該是最最重要的,今天的話題就讓人覺得很值。下一次的規模是否可以更大一些呢,涉及更多的話題,各種同一領域的實現技術都可以在一起PK,這樣更加有意思。
其他
廣告
我認為這個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掘,最明顯的就是中午吃完飯回來,大廳在放維多利亞的秘密,這是一個多么好的廣告時段啊,卻維多利亞了。演講的空隙都可以播放廣告。
同聲翻譯的不太好??赡懿皇羌夹g人員出身吧。
食品
主會場只有一個飲水機,擁堵。小面包不錯,一連吃了四個。
晚上的沙龍本來是非常好的交流機會,由于住得太遠,只有眼饞的份了。
http://www.tkk7.com/ronghao 榮浩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posted on 2009-04-11 22:31
ronghao 閱讀(1752)
評論(1)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心情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