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擁擠的公交車上讀完《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統)》,自從搬完家,上班的路途突然變得遙遠。
這本書確實是按照它的副標題組織的,分別介紹工作流的建模模型、應用工作流開發的方法以及部分商業的工作流產品。
對petri網的介紹是這本書的重點,如果想對petri網有個大概的了解而又不愿意接觸深奧的數學,那么可以一讀。本書隨后分析了如何對流程模型進行分
析,包括對建模正確性與否的定量分析以及對資源運行效率的定性分析。至于介紹的工作流產品,因為年代久遠,可讀性不高。應用工作流開發的方法就更是理論
了,不過作為一本2000年的書,里面提到的一些原則還是很有敏捷的意思,例如和客戶在一起、迭代開發、交流的重要性等等。
讀完這本書,加上先前的范玉順的書,突然就明白為什么BPEL會如此之流行,原因在于它們都非常強調BPR的概念,即業務流程重組。也就是從一開始,工作
流系統就是瞄準BPR這個目標來的,想利用工作流系統將整個企業的業務流程都管理起來。目標如此遠大,整合自然是不能避免,整合包括了對人員的整合,也包
括了對IT系統的集成。如此以來,恍然大悟:BPEL這種強調服務集成的執行語言無怪乎會大紅大紫了。至于說國內最普遍的工作流應用:將工作流引擎嵌入應
用系統中,分離流程邏輯與業務邏輯,則自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了。一句話說,就是國內應用工作流的層次太低?;蛘叻催^來也可以理解:現在的所謂BPM軟件都眼
高手低,不太適合國內的應用。
可是問題依舊存在,即BPEL根本上說是一種執行語言,要業務人員理解簡直是強人所難,所以BPMN應運而生。好吧,BPMN有了,自然BPMN到
BPEL的映射就出現了,可惜這終究是一廂情愿,一種是業務建模語言,一種是計算機執行語言,中間的代溝比70、80還寬。就像科比,籃筐在他眼里比大海
還廣闊。
此外,BPEL的應用還存在一個天然的障礙,即應用集成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將接口用web
service包裝一下就SOA了?就面向服務了?這鬼話你也信,那可真是你服務,你全家才服務呢。應用集成不輕松,所謂的企業敏捷性:能夠根據外部環境
的變化迅速調整服務編排流程那自然是鏡中月,水中花了。君不見,無數程序員們在開口大罵:靠,流程又要調整,早吃屎了?!
所以結論有三:
1、國內的嵌入式工作流應用還是什么適用就用什么吧,和XPDL\BPEL都無關;
2、一心要SOA、要BPEL。那別指望它能減少工作量,也別指望流程能夠迅速修改;
3、要對企業流程進行敏捷管理,那就考慮文檔化,別考慮執行。
http://www.tkk7.com/ronghao 榮浩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