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華為的死敵。
為什么說港灣是華為的死敵而不是敵人呢?是因為華為的銷售在競爭中輸給中興、CISCO可以原諒,但輸給港灣就要受到降薪、調離的處罰,由此可見華為人是多么的憎恨他、懼怕他,很多歷史原因造成了現在的局面。成為中國本土通信業老大的死敵是可怕的,寧可不掙錢也不能讓港灣中標,港灣就在這么一個陰影下艱難生存,近期爆出了西門子有意收購港灣、華為控訴港灣的傳聞,使我感覺到局勢在巨變,港灣在走一步好棋,而幕后一個龐大勢力正在逐步行成,中國通信業的競爭不可避免的更加激烈。
先說港灣為什么是走了一步好棋。作為龍頭老大的華為敵人,港灣每做一單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主要是來源于華為的打壓,隨著華為的更加壯大、港灣各種通信產品不斷推出,其在運營商方面的MSTP、NGN產品直接和華為交火,兩家公司展開了全面的競爭和沖突,港灣基本上是負多勝少,人員流動也比較大,盡管港灣學習了華為眾多市場策略,但畢竟影響力、人數都遠不及華為,代理商也不是很多,這就造成了港灣很多項目是低利潤成交,這種低利潤對于一個成立不久的公司來說無疑壓力是巨大的,現在的港灣多是靠風險投資及銀行貸款來支撐,可以說處在一個嚴峻時期,如果沒有大量的市場訂單,港灣恐難支撐龐大的產品研發、生產線,出現資金鏈的斷裂后果可想而知。港灣當然知道這一切,于是開始尋找其他途徑以求發展。避開華為是最好的辦法,怎樣才能即避開華為又能迅速發展呢?唯有“借尸還魂”
“借尸還魂”這就是港灣的計策,一舉兩得,首先能夠借助西門子這顆大樹,資金是不用擔心的,其次整個公司可能不再叫港灣,李毅男也有可能退隱,那么港灣就不再是華為的死敵,僅僅是敵人而已,華為在市場攻關的時候不會再專門針對港灣,這就會給他比較不錯的市場競爭空間和充分的喘息機會,在3G、IPTV、MSTP等采購來臨時能夠大展拳腳,有了西門子的市場人員再加上自身的力量,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將不是什么難事。盡管港灣不存在了,但一個擁有堅強后盾的新港灣卻誕生了。
說到這里就一定要講一下德國西門子在中國的發展戰略,這里不僅市場潛力巨大,同時有著大量物美價廉的技術人員。隨著08奧運來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國有太多理由成為世界的又一經濟核心領域。未來幾年中國將是西門子重點開發的地域,
很多朋友都知道西門子不斷裁員,這并不是西門子效益不好需要用裁員來解決問題,而是西門子發現了更好的人力資源,那就是中國的人力資源,西門子在國內裁員10000人,他就會在中國招聘5000人甚至更多,想象一下德國人的成本要抵上幾個中國人啊。全球40多萬的員工,德國有20多萬,如果德國變成僅有10萬員工,另外10萬在中國,那會為西門子節約多少成本呢。西門子雇用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為其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是德國裁員10%那么會節約30%的成本,所以西門子大刀一揮開始裁員。西門子的員工恨透了麥肯錫,其實上述結果是西門子得出的,只是用麥肯錫的口說出來而已。“借刀殺人”這招用的太好了,西門子屢試不爽,為了將移動部門裁員,他直接將移動部門賣給了臺灣明基,臺灣明基一上臺就開始大量裁員,這些員工將怨氣發到了明基身上,而沒有西門子什么事情了,兩次使用“借刀殺人”招術的成功讓我不得不佩服德國人的計謀,西門子是聰明的。
西門子的裁員是為了更好的招人,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大量招聘員工,一個中國的西門子王國正逐步建成。但是西門子在某些技術領域并不是很強甚至有許多空白,收購港灣將會為西門子填補這些不足,使其產品線更加完善,再加上港灣現成的市場人員,兩者互補,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吞并成功,一個空前規模的中西結合公司就會出現。有了德國人做事的嚴謹、中國人的儒家思想、先進的歐美產品、后起之秀的中國研發力量,這樣的公司將會是超可怕的。全面抗衡華為、中興的實力已經具備了。在你們不斷發展海外市場的時候,根據地又要面臨巨大考驗了。
CISCO盡管還占據著中國數通產品的最大份額,但是對華為已經夠不成什么威脅了,用不了多久CISCO就會成為另一個Juniper。國內的用戶只有在高端產品上采用CISCO的產品,而中低端可以放心使用華為的產品,從市場上看也是這樣的,CISCO公司不可能像華為在每個省份都設立分公司,也不可能有上千人員的銷售隊伍,再加上代理商的紛紛倒戈,美國人是不會放下面子搞人海戰術的,所以敗局已定。
再看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朗訊、北電、愛立信等公司,除貝爾在中國有加大力度開發的趨勢以外其他公司都得過且過,這也可以理解,人家本來就是看中的全球市場,中國只不過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而已,不重視也是理所當然。所以這些公司對我們國內的華為、中興來說都無所謂,無需懼怕。所以我認為他們最大的對手是西門子。
華為控訴港灣侵犯知識產權,就是不愿意看到港灣成好事,但他們是否看到背后的黃雀西門子就不得而知了。
中國的通信業大力發展就在這20年之間,可是成功的卻少之又少,曾經的“巨大中華”華為、中興扶搖直上,大唐在等待3G的救援,巨龍逐步消失在人們的視線,其他新老公司基本上都是在茍延殘喘,UT算上半個中國的公司,他在小靈通降溫后影響力也逐步退卻,IPTV、MSTP、NGN、3G等新產品還有待中國大形式的發展。國內的這些公司有競爭力、發展起來的也就數港灣了,無奈市場的疲軟導致港灣面臨著夭折的地步,為救港灣就必需走合并這條路,而且我希望李毅男能退居幕后,畢竟從中復雜情況和李毅男有最大關系,如果他是一個英雄就應該放棄短暫的功名,打敗對手才是硬道理。
不知道華為會怎么面對這個新的競爭對手,華為做事一向低調,在電視上我們很少看到華為的高層,他不會像UT出現在年度人物上,也沒有像中興那樣大肆廣告宣傳自己,只是默默的耕耘著。給人感覺華為是一個務實、努力拼搏的公司,以我看華為隱藏的很深,中了那句話“廣積糧、緩稱王”;這才是做大事的人。
華為在面對這樣一個中西合并的競爭對手僅僅靠人海戰術是不行的,低價格也不是一個好的辦法,難題擺在了華為面前,我想過程會是及其慘烈而有趣的,看我帖子的朋友們也許你們就會在這場競爭中角逐,讓我們拭目以待看這場大戰誰才是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