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中工作的人都會有這種體會,可能每天都有。一般一個新員工進入一個企業的前 6 個月工作是很努力的,因為他要滿足自己基本需求,即知識的學習和基本生活保障問題,當 6 個月后,可能有的同事已經有離開的打算了,留下來的也成為元老了,總是對新來的和上面的領導指手畫腳,誰都錯誤,公司太爛了。于是他們就在這種責備中慢慢的過著自己的日子,可能有的同事為了更高的追求,即實現自己的價值,于是拼命的工作,有的成了管理方面的主管,有的成了技術方面的主管。
今天我要說的是自我的平衡問題,肯能讀了下面的內容你會有所感想!
一切生命形態都在追求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是指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平衡。一切活體構造都在自我平衡中運轉。鳥兒為了飛翔而長出空心的骨頭。駱駝為了在沙漠中生存而儲水。變色龍為躲避天敵的捕食,而改變皮膚的顏色。這些動物,以及許多其它動物,都是因為適應了周圍環境的一切變化,才成功地將自己的物種延續到了今天。而那些未能與外部環境達成平衡的物種則滅絕了。
自我平衡是我們的器官為適應種種外部條件而發展出的自我調節能力。人們總是驚奇地看到:一個普通人可以經受怎樣嚴酷的考驗,并使自己的機體也適應這一考驗。
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或是儒勒.凡爾納的《神秘島》都是對人類自我平衡能力的大力頌揚。
我們所有人都處于對完美的自我平衡的不懈追求之中,連我們的細胞就有這樣的傾向。它們不斷爭取更多的營養液,并且希望溫度適宜,遠離有毒物質的侵害。但即使不能獲取這樣一種狀態,它們也會適應。正是如此,與滴酒不沾的人相比,酒鬼的肝更能吸收酒精;吸煙者的肺細胞也會發展出對尼古丁的抵抗力。米特里達國王[1]就長期慢性服食毒藥以將身體訓練得能夠承受砒霜。
外部環境愈是不利,就愈是能夠促使細胞或者個體發展出未知的能力。
本博客為學習交流用,凡未注明引用的均為本人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通知。由于博客時間倉促,錯誤之處敬請諒解,有任何意見可給我留言,愿共同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