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考試結束了,三個月的努力沒有失望,總算過線了,又要為新目標奮斗了。開始新的先總結一下舊的,這三個多月的學習,不僅得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成績,還有了點收獲,總結如下:
1. 充足的時間。一次博士考試的復習準備時間3~6個月,每天學習2~8小時;每周學習20~50小時;學習時間總計在800~1000小時。我的時間是不夠的,所以最后的成績也反映了我復習中存在不足。
2. 詳細的計劃。一般博士考試都是三門,內容并不是非常多,但是有課程是沒學過的或者部分內容沒學過,因此必須安排足夠的時間自學新知識。同時,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安排每門課投入的時間,最好有計劃的對歷年的樣卷進行考試模擬(這個非常重要,我的數學就是模擬不夠,結果會做的都沒做對),一定要體會出題人的思路和題量。
3. 堅定的信心。博士考試真的不難,我智力水平跟大家差不多,年齡也屬于不再年輕,記憶力已經處于明顯下降,但是利用三個多月的準備也能夠考過線,可見博士考試的目的不是考倒大家,而是提供一個檢驗的機會,確認自己還有那份精力和耐力去面對未來更加艱苦的博士學習。
其實以上三點并無輕重之分,信心在整個復習階段都是需要不斷加強的,很容易在復習的過程中就放棄了自己,因為學習真的是件辛苦的事情。不斷鼓勵自己,堅持完成每天制定的合理的計劃,使復習總時間數達到上面的要求,然后就可以放心的去考試了,一定會有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補充兩點:
1. 勞逸結合。復習不是跑百米,更像是馬拉松,以自己的節奏堅持到最后才是勝利,因此學會休息才能更好的學習,特別是工作的人,每天至少保證兩小時,但是不能貪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我就有這樣的教訓,一天看書十個小時結果生病兩個小時,更多的時間都耽誤了。
2. 輕松態度。一個是對考試本身要持有一個輕松的態度,千萬不要覺得這個很難,更無須緊張地考慮競爭多么激烈,其實考完后你會發現更多時候是與自己競爭,是否能夠按照自己的預期完成目標。另一個是對新學內容的輕松,《組合數學》是我沒學過的,開始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方向感,除了中國字認識其他都不認識,但是三個月后我已經可以將全書貫通講解,這是因為人學習任何一個新東西都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進入狀態,因此不要著急,只要經常接觸,堅持讀書三遍后其義自現。
以上兩點補充只想說明學習既是辛苦的,也應該是快樂的,只有快樂的學習讀博士才會真正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