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一個小學教師,她的大部分教師生涯都是在做大隊輔導員,然后是做校長,在工作30多年以后,現在已經退休了。在多年以后的今天,還有不少當年她做班主任時的學生,會在教師節給她打電話,會在過年的時候同學們一起到我們家來拜年。他們這一群小學同學,20多年的感情,到現在依然常常聚會。
大家都有這個經驗,我們跟自己的大學同學最熟悉,其次是中學同學,再其次是小學同學。而我媽媽的那些學生,卻正好相反。他們關系最好的朋友,都是小學同學。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
要解釋這個現象,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小學生涯,給他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帶給他們最愉快的記憶。我想,這只能有一個原因,他們有一個好老師——我的媽媽!正因為如此,我對于教師這個職業,一直心懷敬意,也一直心存向往。如果不是因為我太喜歡編程序的話,我一定會去做一個老師,而且一定會成為一個好老師。
我是在華東師范大學讀的大學,有一次我去聽了一場演講,有一個學生在那里討論《一個教師的要素》,其實呢,他是在做文字游戲,他將“Teacher”,拆成了七個字母,分別代表七種能力、素質。這演講也不能夠說不精彩,但是卻絲毫不能打動我。于是我站起來,對他說:“你這七個字母里,恰恰少了一個字母L,Love的L。有了愛,才會是一個好教師,有了愛,就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教師,你說的那么些能力,有了對學生的愛,他都能掌握的。”
素質教育在中國推行了多年,為什么還是要輸給應試教育,為什么我們時時在叫著要給學生減負,而不曾想過,要上學生愛上學習?!
因為,大多數教師,努力工作的動力,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自己的獎金!
而教師的獎金,不可能取決于學生的素質,只可能取決于學生們考試的總平均分!
在這樣的“以教師為職業”的心態下,你怎么能指望老師在付出勞動之后,還要再去付出愛?
你怎么能夠指望老師在布置了一大堆作業之后,會為那些孩子心痛?
有多少老師,真正捫心自問過,我該如何做、如何教,才算是真正對得起這些孩子?幸運的是,這樣的老師,還是有的,而且還有很多。這就是我在前天看“央視論壇”時,看到的。朱永新教授、朱副市長,他的觀點我非常的贊同,簡而言之“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讓我們向這樣的教育家致敬!
現在我們的教育,真的只是在讀教科書,教輔書,我說教科書教輔書是經過加工的知識點,它不是能夠承載人類思想,不是能夠承載人類精神財富的東西。我一直講,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因此你看西方發達國家,他們對閱讀的重視。當閱讀成為人的生活習慣的時候,成為人的生活方式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我一直說,當學生熱愛讀書的時候,讀書就不會成為負擔。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所謂重,就是重在他做了他不想做的事情,他在做他沒有樂趣的事情。像我們成年人很多活動,晚上可以通宵達旦,他不覺得是負擔,因為他有樂趣。所以說,當閱讀成為一種樂趣的時候,那么教育就會成為人們快樂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會成為人們幸福的一個重要來源。
現在應試教育的惡果等于是孩子學習了六年很功利化的教育,等于把他將來的六十年毀了。
很多人對現在的教育現實有這樣那樣的想法,有這樣那樣的埋怨。但是一直缺乏一種行動的精神。我一直說,盡管我們很困難,盡管我們戴著鐐銬。我一直把應試比喻為最大的鐐銬的話,但是我們說我們戴著鐐銬也要跳出最精彩的鐐銬舞。多少可以改變,多少可以影響。我經常說,影響一個孩子就是影響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就是影響一個家庭,影響一所學校就是影響一所學校。如果每個做教育理論的人,每個做教育行動的人都能夠這樣去做,從自己的班上,從自己的學校做起,那么,中國教育也許會有另外一番天地,另外一番景色。我認為是這樣。
10-26 22:35 CCTV-新聞頻道 央視論壇(直播)
上面的這個Link,與普通的link不同。如果安裝過RECool網絡錄像機客戶端的朋友,就可以直接點擊,收看10月26日的一期央視論壇節目。所謂“視評博客”,就是就著電視,寫我的blog評論的意思。如果不想安裝軟件來看這一期電視節目的,另外還有一個文字版的新聞報答,可以點擊看一看文字報道。

posted on 2005-10-28 21:23
讀書、思考、生活 閱讀(172)
評論(0) 編輯 收藏